因质疑“厕所革命”,顶级教授被停职,在印度上厕所有多难?

2023年08月10日19:21:15 历史 3846

印度学术界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815名顶级院士和科学家联名上书政府,要求撤销其对孟买国际人口科学研究院院长詹姆斯的停职处分,引发巨大舆论反响。

要说这詹姆斯犯了什么大错,那还真没有,他不过是质疑了总理莫迪的一个说法,就莫名其妙地被停职了。

因质疑“厕所革命”,顶级教授被停职,在印度上厕所有多难? - 天天要闻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他在“晋升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也就是说他这个院长来路不正,还有政府官员说他还涉及“泄露国家机密”,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事情还要从2019年说起,当年莫迪在一场活动中表示,印度已完成“厕所革命”,仅用5年时间就建造了一亿多个厕所,解决了99%农村人口的如厕问题。

但詹姆斯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印度全国还有近20%的人无法使用厕所,并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这才引来了后面的祸端。

比起詹姆斯遭遇的无妄之灾,吃瓜群众显然对“近1/5印度人上不了厕所”更为震惊:都2023年了,居然还有人用不上厕所?就算是条件比较差的农村旱厕,应该也是家家户户必备吧?

因质疑“厕所革命”,顶级教授被停职,在印度上厕所有多难? - 天天要闻

还真不是你想的那样,正如詹姆斯所说,印度有超过2亿人无法使用厕所。一位记者曾经这样形容印度人上厕所,“男女老少鱼贯而出,手里拎着各种各样的盛水容器,不约而同地向墙角走去,然后自觉拉开距离,半蹲在草丛中……”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野外上厕所的经历,但很多人成群结伴地在野外如厕,这样的场景还真不多见。而这,却是印度民众的日常。

至于他们手中所提的盛水容器,则是如厕后清洁用的。别误会,这里的水不是用来洗手的,而是代替纸巾清理秽物,再辅以左手进行清洗。

因质疑“厕所革命”,顶级教授被停职,在印度上厕所有多难? - 天天要闻

别问为啥用这么原始的方式,问就是擦得没有洗得干净。根据印度教的教义,排泄物乃污秽之物,不能有一丁点残留在身上,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洁之人”。这也是印度人不愿在家里建造厕所的原因——怎么能把脏东西留在家里呢?晦气!

又因为街上缺少公厕,所以大家都习惯“席地如厕”,质本洁来还洁去,全部还给大自然。听起来颇有禅意,就是副作用有点多。

首先,在野外大规模如厕会破坏环境,这个破坏当然不是工业科技对环境的破坏,而是影响市容和观感,味道也不好闻。试想一下,一整条街都是排泄物的味道,一般人还真承受不来。

因质疑“厕所革命”,顶级教授被停职,在印度上厕所有多难? - 天天要闻

其次,“露天厕所”容易引发感染。排泄物会渗透到地下和和植被,污染附近的水源,人喝了就会生病。2015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印度每年有14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腹泻,“露天厕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女性来说,野外如厕更是一件危险性极高的事情。印度是一个对女性不太友好的国家,女性单独走在大马路上都可能被侵犯,更别说跑到荒郊野外去上厕所。

前几年就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两名少女晚上结伴去野外上厕所,结果被多名男子轮流侵犯,最后还被吊死在树上,光是想想就让人胆寒。

2014年,刚上台没多久的莫迪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全国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立志要在2019年彻底杜绝“露天排便”的行为,以致敬甘地150周年诞辰。

因质疑“厕所革命”,顶级教授被停职,在印度上厕所有多难? - 天天要闻

莫迪不是在开玩笑,印度政府也确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了,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毕竟,修建整套厕所设施不是挖个坑或者买个马桶就行,还包括配件和维修、下水道系统等等,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印度公务系统的贪腐程度大家也知道,价值几百亿的大桥说塌就塌,底下全是空心的。工程款能有1/10被用到实处就算很好了,再加上印度人口基数过大,要想让所有人都有厕所可上,不是短短五年就能实现的。

而且,长时间在野外如厕的习惯,也让印度人很难改掉随地大小便的陋习,就算街上有公厕,很多人也懒得多走两步,就地解决才是常态。这一点,从农村糙汉到达官贵人,无一例外。

因质疑“厕所革命”,顶级教授被停职,在印度上厕所有多难? - 天天要闻

无奈之下,莫迪政府只能恩威并施,一边加大处罚力度,一边奖励使用厕所的人。比如用水炮攻击当街方便的人,又或者给上厕所的人发一卢比。不得不说,这些奖惩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成效。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尤其是在宗教氛围浓厚、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村地区,就算免费帮他们建造厕所,也未必有人愿意。你怎么敢在我家里建厕所呢,这是对神灵的亵渎!

主张用印度教治国的莫迪,终究还是栽在了印度教上。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搜肠刮肚想辙,结果还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产的汽车进口回来 - 天天要闻

日本搜肠刮肚想辙,结果还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产的汽车进口回来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随着英美、中美相继在关税磋商中取得进展,作为较早与美国开启谈判的国家之一,日本现在非常着急,唯恐占据谈判先机的希望变得渺茫。为了减少美日贸易赤字,日本想起了一个旧策:把日本车企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再进口回日本。据日本《每日新闻》14日报道,围绕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日本政府内部正在...
揭秘李嘉诚长子被绑架勒索10亿始末,再问李家还有没有感恩之心? - 天天要闻

揭秘李嘉诚长子被绑架勒索10亿始末,再问李家还有没有感恩之心?

为什么李嘉诚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向香港政府报案?没敢相信港英政府,没敢相信香港电视剧中英勇无比的飞虎队呢?……1996年5月23日,一个看似平常无奇的傍晚,香港深水湾道的一处单行道上,李嘉诚长子李泽钜的座驾被数辆车逼停。绑匪张子强手持冲锋枪,以炸药威胁,将李泽钜挟持至新界一处废弃养鸡场囚禁……长子李泽钜和李嘉...
福建霞浦城区发现古代烽燧遗址 - 天天要闻

福建霞浦城区发现古代烽燧遗址

中新网宁德5月14日电 (吴允杰 陈杰)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博物馆14日披露,霞浦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13日在霞浦县松山街道塔下村调查《霞浦县志》记载的明代“龙光宝塔”遗址时,发现该遗址西3米处,有一处古代烽燧。据介绍,该烽燧高约5米,底径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