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军阀主动抗战,带出40万铁血川军,遗言被官兵广为传诵

2023年05月09日20:35:03 历史 1316

一名背负了19年“差评”帽子的旧军阀,以及他的队伍,是如何在一年之内成功摘帽的?


在49岁之前,刘湘的生平一直是不怎么光彩的。

出身于四川陆军学堂的刘湘,在二次革命以及护国战争中,一直都是袁世凯的忠实拥趸,并且曾经为其屡立战功。

所以,在29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在这之后的15年,刘湘则开始热衷于四川的内斗,在与熊克武、刘存厚、杨森等人的大小恶斗中,几经起落,最终凭借过人的头脑和实力,成功拿下“四川王”的宝座。

“差评”军阀主动抗战,带出40万铁血川军,遗言被官兵广为传诵 - 天天要闻

刘湘


然而,江山刚定的刘湘,却又不得不听从于蒋介石的命令,开始了为期四年(1933-1937)的“剿共”。

像他这样只会打内战的军阀及其所带领的队伍,如何能够不让国人纷纷给予“差评”?

然而,1937年,刘湘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

仅仅三天后,刘湘就主动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这是全国第一个要求抗战的军阀!

在南京8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刘湘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表态的:四川愿出30万军队、500万壮丁(用于抗日)......

说到做到,回川之后,刘湘立马开始做起了全面参加抗战的总动员;在他的感染下,手下那些在内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得力将领们,也纷纷公开表态支持抗战。

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外,数万人现场聆听川军各将领的抗战动员;无数百姓现场即将亲人送进了参军队伍,甚至还有不少人提前就写好了遗书......

一位名叫王者成的老人,因超龄无法参军,就让儿子王建堂去参了军。

集合的时候,王者成送给儿子一面旗,上面的字让旁人无不肃然起敬:

“差评”军阀主动抗战,带出40万铁血川军,遗言被官兵广为传诵 - 天天要闻

王者成送给儿子的“死”字旗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对于刘湘及其川军的出川,蒋介石是极其欢迎、却又是极其“不支持”的。

欢迎是因为“淞沪会战”中,他消耗了太多的主力,急需补充兵员;

而“不支持”则体现在军备军饷方面——一方面,对于川军出川需要的军费,蒋介石的命令是“本省自筹”;而对于其出川之后的军饷及待遇,则只以中央军的一半对待。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如同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雕像那样的一群人——戴着斗笠帽、背着大砍刀,身穿短裤、脚踩草鞋,手握简陋的步枪......

这是当时川军出川时的真实写照!

“差评”军阀主动抗战,带出40万铁血川军,遗言被官兵广为传诵 - 天天要闻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尽管蒋介石“边攘外、边安内”的意图十分明显,急于奔赴抗日战场的刘湘也顾不得了——不仅拿出了川军的全部家底,更是带头捐了10万军费,加上其他将领以及四川政府、民众的捐款,终于凑足了川军出川所需要的经费。

接下来的,就只有靠自己证明自己了!


装备最差的川军一出川,就迎来了最硬的一仗——淞沪会战。

装备差到什么地步?以二十军第二十六师为例:一个八九十人的连队,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步枪还用麻绳系着枪托、以防脱落。

他们面临的日军,其装备连蒋介石的德械中央军也不能完全匹敌!

上海大场阵地上,很多川军士兵都是第一次见到自己这辈子从没见到过的巨大火力;

当然了,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最后一次——日军一轮炮火攻击,很多川军整个排都被炸死了......

“差评”军阀主动抗战,带出40万铁血川军,遗言被官兵广为传诵 - 天天要闻

被称为“绞肉机”的淞沪会战


深约两米的战壕里,打到最后,死尸堆积的比战壕还要高,活着的人只能用战友的尸体做掩体......

第二十军一二四师第八零五团参战数千人,最后只剩下150人......

第二十六师,四名团长阵亡两个,14个营长伤亡13人;全师4000多人,打完仗仅剩600多人......


1938年1月,日本最顽强的部队(板垣、矶谷两师团)与中国最烂的部队,在山西藤县相遇。

面对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川军将士凭借着手中的简陋武器,硬是牢牢守了三天,为之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在知道援军无望到达之后,依然坚守到城破的最后一刻、继续指挥巷战,直至身中数弹而亡......

“差评”军阀主动抗战,带出40万铁血川军,遗言被官兵广为传诵 - 天天要闻

王铭章


一二二师全师5000余人,除少数突围之外,其余全部殉城;最后,数百名川军誓死不降,拉响手榴弹与敌军同归于尽......

对于川军在此次会战中的表现,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写下了如下评语:

“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整个抗战期间,川军一共牺牲了24名少将以上的将领。

其中,有14名将领牺牲于1938年之前——也就是说,出川仅仅一年,就有14名川军将领牺牲于抗日战场!

“差评”军阀主动抗战,带出40万铁血川军,遗言被官兵广为传诵 - 天天要闻

川军出川,川人夹道欢送


刘湘是病死的,出川之前,他就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经常吐血。

德国医生要他开刀之后再动身,他却直接把医生也带出了四川。

1937年11月,蒋介石要求病情加重、吐血不止的刘湘出外治疗,被其拒绝;27日,陷入昏迷的刘湘被送入焊口万国医院。

次年1月17日,因病危需要输血的刘湘,血管萎缩到血都输不进去,自知将不久于人世的他,决定开始写遗书。

遗书中,他留下了那句“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的遗言,被川军在日后的升旗仪式中反复传诵......

1938年1月20日,在带领川军出川参加抗战的一年后,刘湘病逝,享年50岁。

@史者蜗牛

不管刘湘在49岁前都做过些什么,他和他所带领的川军,在抗日这方面,确实是实打实的!

从1937年到1945年那段时间,全国累计征兵1400万,其中四川贡献了320万兵员,占全国总兵员的五分之一。

在这320万人中,有40万川军是出川抗日,参加了抗日正面战场的每一场战役;而其中,有26万川军将士将热血洒在了他乡,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这些,还不够刘湘和他的川军,摘掉“差评”的帽子吗?

文字远不如现场来的真实与残酷:也许我们无法想象,那支穿着草鞋、带着斗笠,肩扛大刀、手握“老套筒”的川军队伍,在飞机大炮的重重“洗礼”下,是怎样一副悲壮的场景。

我们只需要记住:在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上,也曾经有过这样一群值得被记住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川军。

#头条创作挑战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河南一中学原党委书记受审,260多名同事旁听!曾借儿子婚宴、母亲丧葬收受下属礼金 - 天天要闻

河南一中学原党委书记受审,260多名同事旁听!曾借儿子婚宴、母亲丧葬收受下属礼金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5月2日消息,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徐卫东受贿案开庭审理。听着被告人的忏悔,参加庭审旁听的260多名昔日同事很受教育。公开简历显示,徐卫东,河南宁陵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央党校大学学历。2024年7月,徐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今年1月,徐卫东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
火急火燎韩德洙,悠哉拖戏金文洙,国民力量党统一要凉? - 天天要闻

火急火燎韩德洙,悠哉拖戏金文洙,国民力量党统一要凉?

韩国政坛这出大戏,真是越看越过瘾!5月4日,国民力量党刚把金文洙推上第21任总统候选人的宝座,第二天就火急火燎地搞了个“统一推进机构”,摆明要赶紧把前总理韩德洙拉进阵营。可这俩人,一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个悠哉得跟度假似的,愣是把党内统一
英伟达的东亚文化 - 天天要闻

英伟达的东亚文化

2025年3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黄仁勋在英伟达GTC2025大会上与一台机器人共同发表主题演讲(视觉中国/图)2025年4月中旬,在中美贸易局势变化、美国对AI芯片出口管制升级的敏感时期,英伟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应中国贸促会之邀访华。这次,黄仁勋一改最具标识度的皮衣造型,身着西服访问北京和上海。据新华社...
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朝为何不逃回东北?真相:逃回去下场更惨 - 天天要闻

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朝为何不逃回东北?真相:逃回去下场更惨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避寒编辑|避寒《——【·前言·】——》清朝灭亡那年,没人真以为他们会就此散场,太后还在,皇帝还在,兵还在,满人还没死心。东北是祖宗地,是根
毛主席怒批:贺子珍哥哥行政八级?这不合理! - 天天要闻

毛主席怒批:贺子珍哥哥行政八级?这不合理!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中,有一位身影,虽不常处于聚光灯下,却以坚定的步伐、无畏的勇气,踏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闪耀轨迹,他就是贺敏学。他与毛主席之间,有着诸多不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故事,而他的行政待遇问题,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贺敏学出身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 天天要闻

崔康熙:克雷桑停赛有一定影响;要在高原球场踢得更聪明一些

北京时间5月4日,中超第11轮山东泰山客战云南玉昆赛前,山东主帅崔康熙携球员赵剑非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备战情况赵剑非:球队是刚抵达云南,赛程很密集,路途很遥远,队员们在恢复,以最好状态迎接新的比赛,希望在客场拿到满意的结果和分数。崔康熙:这场比赛的关键在于恢复和状态提高,战术要进行好准备,队员们要踢得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