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中药大国,中医也起源于中国,我国古代老百姓都是通过中医治疗的,在中医的发展过程当中,相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医学圣人,包括和大家熟悉的李时珍,华佗等等,他们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医学著作,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等。
这些著作当中记载着很多药方,是中国的瑰宝,让人没想到的是,竟然有70%以上的药方专利被日本人申请走了,而其他的药方专利,也依旧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国的中药专利只占据了全球中药专利的0.3%,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这些药方都是中国人发明的。
日本不但申请了全球70%以上的中药药方,它还占据全世界90%以上的中药市场,中国仅仅只占了2%,而且更加讽刺的是,日本80%以上的中药都来自于中国,没有中药药方,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中药只有与他们合作才能够使用这些药方,专利被其他国家抢占,导致中国每年损失高达百亿。
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对于中医的医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之后,认为中医的医学诊断方面,存在着体系构建的巨大困难,而且当中和现代医学出现了很多的矛盾,不同的中医书籍当中记载的诊断依据,当中也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各种情况。可是日本也发现,不管中医的诊断和理论体系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中医药,是实打实地存在着医疗效果,从而日本将整个研究的重心,全部都转移到对于各种历史古籍当中所记载的中药药方的研究。
这种利用现代医学概念和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而形成的“废医用药”模式,很快就受到了日本民众的认可,大量根据中医记载结合现代医药制造技术产出的新型中药,以及保健品,甚至是化妆品,在日本市场一经推出就饱受好评。而且日本的医院虽然使用的是现代医学的诊断方式,但是在给患者进行药方开具的时候,由于日本方面对于中药的效果有着更加系统的研究,这些秉持着现代医学概念的医院也会向患者开具一些中药,当然这在日本有着他独特的称呼叫做“汉方”。这些“汉方”因为是日本本土企业专利,价格相对西药非常便宜,而且效果上一点也不弱于昂贵的西药,因此饱受日本民众好评。
而日本的医疗行业相关企业,将大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方面记载的药方,在进行了商业化之后,就开始在国际上进行专利的注册,这就导致在今天日本和韩国,掌握了中药方面70%的专利,而真正中药的发源地中国对于中医药方的专利数量,也仅仅只为0.3%。这就造成了,中国企业按照中国历史的医学典籍制造出来的中药制品,如果想要在市场上销售,那么对不起反而你要向韩国和日本的医药企业,交纳专利使用费,甚至有时候这些医药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拒绝中国企业对于中医的药方进行生产和制造。而更加严重的一个问题是,除了对于药方的专利注册以外,日本和韩国方面却看到了一个彻底掌握中医向海外推广的一个途径。
日本是用什么方式就能轻易地占据了在中医药上的优势地位呢?又是凭借着什么控制了中国中医药往海外发展的一个途径呢?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直接将中医的草药,在国际上申请专利!根据日本企业相关数据显示,日本方面所谓的“汉方”也就是中药的生产,当中有75%的药材原料,需要向中国进行进口,而中国的制药企业,要想利用这些药材进行研制,甚至在自己制成的药材里面加入这些草药,也需要向日本方面申请专利使用许可还要缴纳高额的专利费,而这些具有外国专利的中草药数量,居然高达900多种!
或许有人觉得这些日本医药企业这种举动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那么韩国人的方式那就是在鸠占鹊巢,韩国人申请的专利,不仅仅包括了一部分的中医诊断方式,以及一些中草药的专利,甚至还研究出了一套中草药的分类种植,筛选和使用标准。当然这些标准都是出自于中国的药古籍,可是中国方面没有将其向国际上申请成为专利,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医药种植,反而要遵守韩国方面制定的医药行业标准,虽然这些标准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都在使用着的。那么为什么中国方面不马上行动起来,将还没有注册的中医药专利,马上在国际上申请注册呢?这是因为,不管日本和韩国如何抢注中药和中医方面的专利,但是从根本上,这两个国家,只是看到了中医药在商业利益上的价值,根本没有领悟到中医体系,那种悬壶济世的思想核心。
中医在日本有多火?中医出走海外就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各种中医药方就随着中国和日本之间通过遣唐使的交流,让中医在日本开始流行起来,实际上在日本中医对于日本人算是有着救命之恩,在日本方面和中国唐朝开始大规模进行交流之前,在日本本土是不存在任何的医学和医疗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日本的幕府时代,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方面全面的转向现代医学,中医和中药在那个时候进入到了一段黑暗时期。
而韩国所谓的“韩医”体系更是完全来自于中国,有些让人感觉到诡异的是,韩国人所说的所谓“韩医”是中医源头的说法,提供的一些证据当中,有着一些在朝鲜王朝时期,撰写的著作,这些著作当中文字全部用汉字书写,而且里面还赫然写着许多的药方,合并症的诊断依据都是出自于中国方面某些药学经典,可以说日韩两国的中医药方面医学,和中国传统的中医之间存在的关系,不说是子承父业,那也是一脉相承。
现在日韩两国争相注册中医药上的专利,根本就没有顾及他们注册的并不是一件商品,而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药品。不管是医是药,他们存在的本质并不是成为某些企业赚取利润的工具,而应当是为人类对抗各种疾病的一种手段。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日本和韩国虽然在中医药方面市场化占据了先机,但是他们这条发展的道路真的是正确的吗?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开始对中医药方进行抢夺和注册,那就会导致使用中药的成本会因为这些奇奇怪怪的专利费陡然升高。那么也就使得中医药变成了一种赚取暴利的工具而不再是拯救病患生命的有利手段了。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并将《周易》称为“万有概念宝库”。
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按规律办事,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无论为学,为商,为政,还是为人父母,你都能从其中汲取你需要的“变化心法”。
但是我经常听到身边看易经的朋友抱怨说:古书文言文看不懂,解读得很无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实际生活中啊等等问题。
因此,我都会像他推荐这套白话文版本的《图解易经》,不仅完整完整将原版的内容收录进去,还将那些深奥的语言,用白话文讲解,通俗易懂。
再也不用花力气解读文言文,轻轻松松就能读懂《易经》
它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每一个都是能让你实际运用到职场,生意场和生活中。
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基础上,还原最真实的《易经》,并且通过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易经》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号,而是变成让我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大智慧,着实让我受益无穷。
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涵养福报的古籍!若觉人生迷茫,便来读一读它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手捧易经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