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荣整理 来源:《爱周之家》
1974年12月23日,根据中央政治局的意见,周恩来、王洪文前往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准备情况。周恩来原本计划和王洪文同机前往,因王洪文前一夜睡得晚误点,后另机前往。
行前,医务人员再次发现周恩来便中潜血,需要马上进行检查治疗。周恩来自己也明白,这样远途奔波会使病情恶化。但他以国事为重,坚定地向医生表示:“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负责周恩来医疗工作的叶剑英再三叮嘱随周恩来前往的医护人员: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不能改变计划,但要想尽一切办法,绝对保证周总理的安全。
当年跟随周恩来前往的机组人员汪云回忆说:总理跟我过去见到的完全不一样了:他明显消瘦,穿了一件灰呢子大衣,戴一顶蓝呢子帽,还围着围巾,戴着口罩。以前我送总理上飞机,他在舷梯上一步一步地走得很有劲。这次登机时,总理走得很慢,很费劲,而且还有点晃。总理脸上、手上有很多老年斑,端杯子时手还微微发抖。看到这种情况,我的心一下就提起来了。……
飞行途中,周恩来询问了专机机组所在部队的各项工作情况。
飞抵长沙后,周恩来与王洪文一起见毛泽东。
1974年12月23日—27日,毛泽东在长沙听取汇报过程中,同周恩来、王洪文四次谈话(23日、24日、25日、27日)。要点是:
(一)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毛泽东对王洪文说:“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又说:“江青有野心。你们看有没有?我看是有。我在做江青的工作,劝她‘三不要’:一不要乱批东西,二不要出风头,三不要参加组织政府(内阁)。”但又说对江青要“一分为二”,责成江青等人作自我批评,要求王洪文在长沙即写出书面检查。
(二)高度评价了邓小平。毛泽东强调:“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并重申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建议,提出周、王留长沙期间,由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工作。
(三)指出“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在了解了周恩来的病情后。对周恩来说:你身体不好,四届人大之后,你安心养病,国务院的工作让小平同志去顶。
(四)关于召开四届人大及其人事安排问题。毛泽东说,在开四届人大会议前先召开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周恩来建议补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央副主席时,毛泽东提出以邓小平为中央副主席兼政治局常委。毛泽东还就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各部部长的具体人选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并提议由张春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职务。
(五)关于国际形势问题。毛泽东表示:当前仍要继续强调备战。并问:如果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要来谈,应如何做?周恩来答:如苏联领导人真想来谈,可作考虑,但我方不主动去请他。毛表示赞同。
1974年12月26日,毛泽东81岁生日。这一天的谈话,只有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个人。相处近五十年的两位老战友,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促膝长谈,直到次日凌晨。
毛泽东谈到理论问题时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
毛泽东还谈到,要尽快“解放”一批干部,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毛泽东、周恩来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员的任职安排交换了意见,经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会议上的人事安排方案。
1974年12月27日,晚,飞回北京。下飞机前,看望全体机组人员,对他们圆满完成此次飞行任务,表示感谢。
周恩来将毛泽东的谈话内容向中央政治局作了传达,获得政治局的赞同。周恩来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安危放在一边,毅然决然地飞赴长沙,当面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取得了毛泽东在党、政、军领导人事安排上的支持,挫败了“四人帮”的组阁图谋,起到了当时别人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毛泽东、周恩来共同作出“长沙决策”,对以后中国局势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具有深远意义。
据【毛泽东全集第51卷】
【陈翠荣整理 来源:《爱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