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2022年11月25日23:01:03 历史 1802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西游记》这本名著从古至今都算是一个“大IP”,改编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数不胜数。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书中主角形象各个立体典型,连妖魔鬼怪、菩萨神仙之类的配角也性格不一,都十分出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致于将生活中喜欢碎碎念的人比作“唐僧”,仔细认真能看出问题的人被称赞有“火眼金睛”,将讨厌的人私下称作“妖魔鬼怪”等等,《西游记》完全浸透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有人将《西游记》封为世俗学、社会学的经典,认为“九九八十一难”有趣的皮囊下正是万物进化的规律与人自我修行的历程。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而有人将其看作一本悬浮的成功学励志书籍,认为唐僧身边有三个法力高强的徒弟保护,遇到困难皆有贵人解围,西天取经也是各国相助畅通无阻,修成正果似乎是“躺赢”。

事实真的如此吗,唐僧仅凭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敢懈怠,那薄薄的文牒里究竟写了什么呢?

通关文牒从何处来

真实的历史上并不存在“唐僧”,只存在玄奘和尚。玄奘的身边没有保护他的三个会法术的徒弟,路上却遇到过比“九九八十一难”更艰苦的状况。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玄奘出家前的名字是陈炜,家里是颍川的官宦世家,他出生于短命的隋朝,是家里的第四个儿子,自小受到许多的宠爱,陈炜也非常上进善学。

可无奈时局变化,隋王朝的气数将尽,他的父亲不久也离世,陈炜只能跟随兄长去洛阳的净土寺中寻一片“净土”,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

后来玄奘一心向佛,决心去那烂陀寺求取真经,但遭到了当时的皇帝李世民的反对,他便独自偷偷西行走出长安,离开大唐。既然是偷溜出来的,那便没有通关文牒的许可。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玄奘仅凭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佛心,过雪山,在茫茫大漠中寻找方向,走遍百余国,诵遍万本经,路上与高昌国王结为知己,回去时高昌国却已被灭国。

归来后依旧坚持传播佛学,翻译众多经书。皇帝李世民曾请他入朝做官,可或许是因为早年在隋朝的经历让他对王朝更迭、政治文章毫无兴趣,终其一生都青灯古佛相伴。

《西游记》中“唐僧”便是改编自玄奘的真实经历。除了为他增加了三个好帮手,取经之路增加许多魔幻色彩外,也将唐僧的身份做了改动。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从一个普通和尚改为与唐太宗李世民称兄道弟的高僧,于是顺理成章,取经的任务就变成唐太宗对唐僧的一次派遣,当然这只是外力的助推,主要原因还在于唐僧一心向佛。

“通关文牒”是唐僧能出入各国的凭证,作为皇帝派遣的使者,通关文牒自然是皇帝赐予,表明唐僧的身份地位,不仅可以出入他国,在路上遇到强盗匪徒也可以作为“护身符”。

通关文牒的内容

通关文牒的具体内容,《西游记》原文中早已有明确的答案,在全书中都曾提到过,不过稍有出入。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如在唐僧师徒往西经过宝象国时便出示了通关文牒,上面的字句全文都有记载。但在孙悟空与六耳猕猴对峙的那一节中,却又与先前提到的有所不同了。

有人认为这只是作者的一时疏忽,可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却发现都有前文照应。正反两面,与同为名著的《红楼梦》何其相似。

两面有相似之处,开头部分是唐太宗的自我介绍,中间一大部分是安排玄奘法师求取真经的解释,最后便是希望各国允许通行,莫要阻挠。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六耳猕猴所展示的文牒上的内容是文牒虚假的“正面”,将唐僧塑造为一个一心求佛,向西天求取真经的高僧,皇帝也被掩盖了支持佛家的真实目的。

此时的文牒上便只有些无关紧要的简单情况。以“东土大唐王皇帝李”开头,之后便直接点明了玄奘法师的使者身份,只简单提了下此行的途径和安排,颇有些掩饰。

而它要掩饰的是什么呢?是唐僧取经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心向佛,行善积德,而是一次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入侵行动。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证据就是,在宝象国的那份通关文牒,是以“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为开头,这便与另一份不同,这就是“反面”,也透露出唐太宗李世民的真实意图。

若要知道全部,需要将《西游记》往前追溯,在前几回唐僧尚未出发开启取经路,如来佛祖便邀请众人前去“做客”,等酒足饭饱才悠悠开口,也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婉转。

先将所到的人物都挨个赞美,然后开口评述大唐立国之地“南赡部洲”,将其描述为一个“贪滢乐祸”又“多杀多争”的地方,而把贺州说成是“不贪不杀,养气潜灵”之处。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然后便捧出法宝“三藏真经”,如来要的并不是让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历练最终取得真经,而是要将佛教的种子播撒出去,唐僧便是“播种人”。

因此,通关文牒的内容也一定有对佛法的宣扬与奉承。如来佛祖要的不是“三藏真经”而是对唐朝的宗教的挑战,对儒释道三者并立局面的破解。

通关文牒的作用

一份小小的通关文牒没有什么实际的威力,但唐僧所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颁发的文牒,就如同“国家护照”,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唐太宗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110个国王无人懈怠,上面到底写了啥 - 天天要闻

此时唐朝正强,李世民“天可汗”的光辉远播四海,让无数周边小国钦佩臣服,自愿成为藩属国,每年纳贡以博得唐朝皇帝的庇佑。

所以通关文牒背后强大的唐朝政权才是让众多国君不敢怠慢,让唐僧一路受到许多国家礼遇的关键。

并且,每到一个国家,国家君主便会在通关文牒上留下记录,也算是对唐僧的出使工作变相的“打卡考勤”要求了。

小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论身在世界何处,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身后,便不怕困难。若我们身在国外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务必将国家形象放在首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 天天要闻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在明朝嘉靖年间,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与道士”的奇妙戏码,简直可以用“道士驾到,皇帝傻眼”来形容!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宫廷中掀起一阵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