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 “迎接二十大召开,重走红色之路”

2022年11月03日11:12:03 历史 1493
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 “迎接二十大召开,重走红色之路” - 天天要闻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召开,10月13日,九三学社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支社组织社员重走红色之路——前往阳台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

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 “迎接二十大召开,重走红色之路” - 天天要闻

阳台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的北安河西山,其享誉京城的阳台山古香道,是通往门头沟区妙峰山的中北道。这条古香道是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凹凸不平、蜿蜒向上,用“平凡而伟大”形容它再合适不过。这条古香道在抗战时期,曾是通向晋察冀根据地的主要秘密交通线,被称为“自行车上的驼峰航线”。

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 “迎接二十大召开,重走红色之路” - 天天要闻

上山途中,社员们看到道路两旁树立着一块块牌匾,上面记录了自1921年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来到这里,就仿佛推开了一扇斑驳的门,立即穿梭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长河之中。

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 “迎接二十大召开,重走红色之路” - 天天要闻

这条交通线上还发生过不少英雄事迹,在1939至1949的近10年时间里,阳台山的古香道作为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最重要的地下交通线,联络妙峰山敌后根据地。无线电专家林迈可也通过这条秘密线路避险奔赴延安支持抗战。地下党员如黄浩、吴来和、屈洪喜等革命烈士,都是通过这条线路为抗战提供重要情报。

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 “迎接二十大召开,重走红色之路” - 天天要闻

社员们来到贝家花园参观。国际友人法国医生贝熙叶是在抗战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在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挺身而出,支援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通过这条交通线秘密向根据地输送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和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贝家花园因此成为平西抗日根据地北平城的秘密交通联络站。

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 “迎接二十大召开,重走红色之路” - 天天要闻

通过参观社员们感到,这些革命历史遗迹,都在向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们讲述着当年前辈们的奋斗经历和革命精神。

九三学社铁科院支社 “迎接二十大召开,重走红色之路” - 天天要闻

作者|王晓东、张利

排版|许兴

编辑|高晓红 杨倩

审核|赵国春 董译聪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