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崛起之路:两次下野,两次进一步,一次当校长一次当总裁

2022年10月30日19:22:18 历史 1477

在群雄逐鹿的大革命时代,要想出头,没有贵人相助,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蒋介石能以浅薄的资历在国民党中脱颖而出,当然少不了贵人的提携与相助。而这个大贵人就是陈其美。

借助贵人领路,短短的几年,蒋介石白手起家,潜心钻营,步步高升,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权、军权,成为中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

蒋介石从小就立志当一名职业军人,1907年,保定军官学校选拔日本留学人员,蒋介石毛遂自荐被选中,和张群等40多人来到日本。

1908年,蒋介石进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在这个学校,蒋介石结识了一生最重要的好兄弟陈其美。

陈其美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者,无论在上海金融巨头还是帮会中,都有一定的位置。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两次下野,两次进一步,一次当校长一次当总裁 - 天天要闻

陈其美比蒋介石大9岁,经商经验丰富,谙熟帮会的运作,蒋介石好似找到一个靠山,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梦想将来有一天大展宏图。

在陈其美的介绍下,蒋介石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为会员,也有幸认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见蒋介石很机敏,有一股阳刚之气,高兴地说:“是个人才”。

这是蒋介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没有陈其美,就不可能认识孙中山,蒋介石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在东京振武学校求学三年,蒋介石成为陈其美的亲信,积累了丰富的秘密政治斗争经验。

这一时期,蒋介石和陈其美、黄郛结拜为异性兄弟,成为至交朋友。并立下誓言: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陈其美为老大,黄郛为老二,蒋介石为老三。

为了表达对两位兄弟的敬意,蒋介石把三人的誓言刻在宝剑的剑柄上,作为礼物送给了两位兄长。

武昌起义爆发后,陈其美给蒋介石发电报让他立即回国。蒋介石怕学校不同意,耍花招请假48小时,1911年10月30 日才回到上海。

蒋介石就这样成为一名革命者,成为陈其美的得力助手。

袁世凯当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后,陈其美等革命同志准备策划一场总暴动,以削弱北京政府,抗议袁世凯称帝,维护共和政体。

暴动没有取得成功,陈其美和蒋介石成为“叛乱分子”。为了彻底消灭“叛乱分子”,袁世凯派张宗昌刺杀了陈其美,陈其美含恨而去。

陈其美被刺杀后,蒋介石急忙从11号寓所赶来,抚尸痛哭。孙中山闻讯也赶了过来,陈其美仍然死不瞑目。

孙中山流着眼泪说:“英士,你安心去吧,一切责任,由我负责。”并当场手书四个字表达哀伤:“失我长城”。可见,陈其美在孙中山心中的位置。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两次下野,两次进一步,一次当校长一次当总裁 - 天天要闻

陈其美死后,蒋介石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失去了唯一的靠山,今后的日子如何过,他必须寻找新的大树作为依靠。

陈其美死后不久,袁世凯也死了,北洋政府对蒋介石的追杀令也成为了一纸空文。好在陈其美在孙中山的心中很有行情,蒋介石也跟着受益。

孙中山二次革命后,组织中华革命党,许多老革命党人如胡汉民、汪精卫黄兴都不干,但陈其美紧随其后,而且第一个宣誓按了手印,深得中山先生的信任。

蒋介石因为紧随陈其美其后,也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陈炯明叛变革命,1922年6月16日清晨,叛军4000多人围攻总统府,并准备用大炮炮轰粤秀楼。

孙中山冲出包围圈,登上“永丰”舰避难,号召讨伐叛逆。孙中山经历生死考验,觉得军阀都不靠谱,就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

“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我现在在白鹅潭外永丰炮舰上,正准备发动反攻。事紧急,盼速来。”

蒋介石当时在南京,收到电报立即赶到广州,他认为是接近孙中山的好机会,又恰逢他在难处,就来到了广州。孙中山见到蒋介石,眼泪夺眶而出。

孙中山授予他军事指挥权,蒋介石不负众望,参与筹划作战,显示了军事指挥才华,孙中山脱险,蒋介石也成为孙中山信赖的部下。

1923年,蒋介石担任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去苏联考察学习。蒋介石很会利用这次出国机会,回国后,满口都是革命词句,更加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去苏联镀金,不仅扩大了他个人的社会影响,而且积累了政治资本,为将来进一步青云直上打下了坚实基础。

孙中山在革命中逐渐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而且必须拥有自己的军队革命才能成功。

于是,就有了建立陆军军官学校的计划。蒋介石得到重用,被指定为广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学校建成后,孙中山进一步提拔蒋介石为黄埔军校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甘心于当个副校长,校长人选为程潜,蒋介石和李济深都是副校长人选。

在国民党的资深人士面前,蒋介石被提拔为副校长,已是得到重用了。蒋介石野心勃勃,不甘心当个副手,他的目标是校长。

作为后辈,孙中山对他不薄,别人也觉得很够意思了。蒋介石不甘心在程潜之下,以退为进,下野了。

蒋介石自作主张,放弃了筹备学校的重要任务,还擅自给黄埔军校招来的职员发了一笔离职津贴,说是学校不办了,请大家回吧。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两次下野,两次进一步,一次当校长一次当总裁 - 天天要闻

1924年2月21日,蒋介石离开广州,带着自己的新欢陈洁如从上海取道回老家了,竟然要挟起孙中山。

蒋介石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当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走的第二天,孙中山就任命廖仲恺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工作不能停止,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把整个大局影响了。蒋介石还是积累了一些人脉,他一走就有人为他摇旗呐喊。

他害怕孙中山再不用他,就找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张静江戴季陶李烈钧等人给他说情。

张静江和蒋介石是铁杆,他专门从上海跑到广州,建议孙中山还是要重用蒋介石。李烈钧更是全力举荐他,李烈钧对孙中山说:“校长一职,非蒋莫属。”

孙中山正是用人之际,也觉得蒋介石是个人才,在大家的举荐下,力排众议启用蒋介石为校长。1924年5月3日,孙中山最后决定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

5月9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为军校国民党党代表。并且规定:凡军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须交由党代表签署后交校长执行,否则无效。

蒋介石如愿以偿当上校长。我们分析,蒋介石为什么非要当这个校长。

蒋介石看到袁世凯凭借个人军队才能雄霸一方,也看到孙中山从事革命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彻底打败军阀统一中国,还是苦于手中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部队。

要想将来有出头之日,就必须培植自己的势力,想办法建立自己的军队。

一直当参谋、副手,啥时候能出头啊?蒋介石认定了这一点,就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尽管当时的资历还不够。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主持,蒋介石在典礼上致词。蒋校长非常勤奋敬业,每天早晨5点起床,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

他还有意识地培养能力,树立威信,收买人心。隔三差五约一些同学到他办公室谈话,中国共产党陈赓、徐向前等都去过他的办公室。当然,也包括胡宗南等人。

几乎所有学生他都单独见过面,谈过话,他也认识了不少人,也拉拢了不少人。胡宗南等同学成为他的家中常客,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中坚力量。

国民党二大之后,蒋介石地位上升,成为国民党中执委委员、军委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此时的蒋介石超过了国民党好多大佬,如汪精卫、李济深、程潜等人。

中山先生去世,廖仲恺被刺杀,胡汉民、许崇智被排挤,蒋介石青云直上,他看到前进的道路上就剩共产党了,于是在1926年的3月20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使得国民革命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被驱逐,党代表被取消,中国共产党遭受了重大打击。

有几个坚决反对蒋介石的苏联顾问也被解聘了,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被驱逐出国,蒋介石一骑绝尘,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政治、军事地位。

此时的蒋介石虽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实力还不够强大。所以,在事变的第五天,他又上演了一幕自请处分的丑剧,装出认真悔过的样子,来欺骗群众,巩固地位。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两次下野,两次进一步,一次当校长一次当总裁 - 天天要闻

蒋介石打着缓和国共两党关系的幌子,以“消除疑虑,杜绝纠纷”为借口,制造了蓄谋已久的“整理党务案”。

“整理党务案”在于把共产党人排挤出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打击中国国民党左派,夺取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权。

这个限制共产党活动的提案蒋介石事先取得了鲍罗廷的同意。中共党团领导人张国焘退让签了字,相当于接受了“整理党务案”。

主要内容是:限制共产党员在中国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各该党部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

共产党员不能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等等。

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又做了一次让步,也是党务上的一次大让步。年幼的共产党为此也付出了代价。

在蒋介石的导演下,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和代理部长的共产党员谭平山、林祖涵、毛泽东等人只得辞职。

汪精卫已经离国去职,谭延闿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政府主席兼国民政府主席,张静江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兼军人部部长。

随后,蒋介石把组织部长一职让给了上海交易所的老搭档、陈其美的侄子、蒋介石的干侄子陈果夫顾孟余当了宣传部长,叶楚怆当了中央党部秘书长。

6月5日,通过政府任命,蒋介石当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这样,蒋介石把对军队的控制权、指挥权扩大到了各个军。

张静江因病辞职。7月6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蒋介石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这样,蒋介石的权力迅速膨胀,一手控制了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大权,成为一个新的军阀头子。

作为一个政治新星,虽然蒋介石集党权、军权、政权于一身,但是他的地位并不稳固,到手的权力随时可能失去。

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组织了北伐,提高作为政治家的地位。而且,他注意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黄埔军校毕业生组建的第一军中,处处可以见到他的老乡。

随着北伐的胜利,蒋介石踌躇满志,想把北伐的胜利成果攫为己有。1926年11月,北伐军进入南昌。蒋介石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司令部。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两次下野,两次进一步,一次当校长一次当总裁 - 天天要闻

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开会,作出迁都武汉的正式决定。

因为北伐军攻克了武昌、南昌等地区,革命的需要,从中国南端签到内地中心成为历史必然趋势,宋庆龄等5人随北伐军先行到达武汉。

12月7日,国民党中央在庐山举行会议,蒋介石提出迁都南昌,理由是政治与军事发展便利起见,强调政治与军事配合,党政中央与北伐军总司令应在一起。

蒋介石的理由很牵强,当然有反对的声音。有人说:武汉的地理位置要比南昌重要的多,也很优越。

武昌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北上指挥京汉线作战、东下长江可指挥宁沪战场。如果北伐军总司令非要与中央在一起,可以将司令部迁到武昌。

12月13日,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宋庆龄、吴玉章和共产党人一致反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们还主张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作为迁都前的临时党政最高权力机关。

但是蒋介石更狠,12月31日,蒋介石把国民党中央主席张静江和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接到了南昌。

同时,扣留了途经南昌准备去武汉的几位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

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1927年1月3日,在南昌召开了中央政治会议第六次临时会议,非法决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暂驻南昌。

就这样,蒋介石以中央的名义在南昌成立了政府。后来,又迁到了南京,从而造成他在南京发号施令压制武汉国民政府的局面,蒋介石军事独裁统治目的达到了。

1927年的夏季,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三个政府,奉系军阀的北京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的国民党武汉政府。各个政府互不相让,称霸一方,各自为政。

谁也想成为国民党的正统政府,获得名正言顺的中央名号,蒋介石和汪精卫开始了无休止的斗争。

为了对付汪精卫,蒋介石一度放弃北伐,与张作霖休战。他还拉拢了冯玉祥,壮大自己的实力。

汪精卫面对蒋介石的围攻,采取反蒋排共双管齐下的策略,并且把反共当成重点工作,当作反蒋的政治资本。

风雨欲来风满楼。1927年7月29日,国民党在庐山开会,汪精卫密谋消灭南京政府中的一切共产党人,但是,年轻的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于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

汪精卫从庐山跑回武汉,给冯玉祥发电报,告诉他们已经彻底反共了,蒋介石再不能指责他们为赤化。他还表示:要是能和平统一,何必非要战争呢?迁都南京也可以。

冯玉祥认为时机已到,宁汉可以和好了,他给双方发电报,建议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彻底解决纷争。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两次下野,两次进一步,一次当校长一次当总裁 - 天天要闻

但是,新情况又发生了。当年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帮助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想着蒋介石能把他们当兄弟。

结果蒋介石一上台,排除异己,打压兄弟,他们还得俯首称臣,这些人哪是听话的主,所以和蒋介石也闹起了矛盾。

蒋介石身陷漩涡,四面楚歌,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个个都不是善茬,三十六计走为上,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再次下野。

南京政府的主人换成了新桂系,主要重用的是西山会议派的元老们,来抗衡汪精卫。

为了打破汪精卫武汉政府的正统地位,宁沪双方决定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来行使中央职权。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产生了32人的特委会。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等人当选。

这个特委会打破了汪精卫的正统地位,32人中,大部分是桂系和西山派的,汪精卫的领袖地位名存实亡,他的势力几乎被排挤出局。

不得已,9月13日,汪精卫通电下野。下野是为了更好地复出,这些人都是政客,下野也只是暂时的。

汪精卫不甘心失去领袖位置,9月21日回到武汉,他又拉拢唐生智,成立了武汉政府政治分会,支持唐生智拥兵割据,管辖两湖与江西三省。

此举遭到南京政府的极力反对,南京特委会责令取消武汉政治分会。汪精卫、唐生智置之不理,一场大战在即。

南京政府取得了程潜和朱培德的支持,很快打败了唐生智,唐生智实力不济又退回到湖南,南京政府占领了武汉。

汪精卫看唐生智不行了,又想了新办法,还是要一个军阀当靠山。他和张发奎关系不错,又被拉拢了过去。

很快汪精卫又跑到广州,和李济深、陈树人等人主持广州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国民政府在广州再行设置。

汪精卫这个人可以看出来,善于借势,但是自己实力不行,所以总想抱着别人的大腿,这也是后来他投靠日本人的原因。

宁汉对立解除了,宁粤对抗又开始了,一个混乱接着一个混乱。这个时候,蒋介石下野在家里待得有点烦,觉得该出山了,再不出来就没有好机会了。

从日本回到上海,他给汪精卫发电报,讨论党政统一的问题。此时的汪精卫,认为和蒋介石合作可以与南京政府抗衡,自然向蒋介石靠拢。

南京政府一看慌了,知道蒋介石不是善茬,如果汪蒋联合,必然对自己形成威胁。

因为蒋介石有实力,如果东山再起,那还了得,所以急忙插足进来,也想拉拢蒋介石。

蒋介石一看这种混乱局面,双方都拉拢他,多好的事,当一回客观的裁判吧,正好可以坐收渔利。

正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蒋介石这一次复出堪称绝了,比上次效果还好。

与此同时,阎锡山、冯玉祥也向蒋介石通电,拥护他复职。因为蒋介石下野后,奉系军阀大局进攻阎锡山、冯玉祥,他们快招架不住了,再打就得上梁山。

蒋介石一时成为香饽饽,成为大家都讨好的对象。汪精卫很积极,抢先在12月10日召开的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上提议,请蒋介石复职。

李宗仁更可笑,他向报届声明:汪精卫反蒋反复无常,我一贯拥蒋。阎锡山、冯玉祥也是不停地给上海发电报,请蒋介石赶快复职。

蒋介石很高兴,一时间,觉得自己就是上帝。就这样,蒋介石复职了。宁汉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1928年2月2日至7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全会组成了以蒋介石为主席的军委会、任组织部长的中央党部,从而加强了蒋的独裁地位。

8月8日至15日,国民党又在南京召开二届五中全会,通过《政治问题决议案》和《整理军事案》,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并决定加强中央集权。

蒋介石的崛起之路:两次下野,两次进一步,一次当校长一次当总裁 - 天天要闻

从此,以蒋为首的国民党控制了国家政权,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

蒋介石两次下野,两次更进一步。这就是蒋介石的崛起之路。

不知道读者看完后,有什么感受,欢迎评论关注。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 天天要闻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图片来源:新川创新科技园提供最近,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为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撑。在众多园区中,新川创新科技园有些特殊。它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也是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今年是...
湖北三地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咸丰全力迎战特大暴雨 - 天天要闻

湖北三地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咸丰全力迎战特大暴雨

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通讯员 李颖 刘浩6月30日,湖北省黄冈市、仙桃市、天门市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京山市取消县级防汛四级响应。当日,咸丰县2个乡镇遭遇特大暴雨,各部门积极做好预警和救援工作。据了解,6月30日8时至7月1日8时,宜昌、恩施、十堰、神农架4个市州61个站点发生暴雨。全省面平均雨量7.9毫米,最大降雨量36...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 天天要闻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1944年湘西的雨像裹着铁锈,李洁攥着望远镜的手沁满冷汗。望远镜里,溃逃的士兵正像没头苍蝇般撞碎营区铁丝网,三八大盖的寒光已经刺破晨雾——日军追兵比预计的早到了整整两小时! "副营长!三连连长带着人要往南跑!"通信兵小顺子跌跌撞撞滚进战壕,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 天天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编委会主任、编审张天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6月29日21时19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1周岁。张天蔚老师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潜心编审、躬耕出版工作,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出版事业,为上海交通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