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清代,如果被流放到边疆如何才能回家

2022年10月15日19:18:34 历史 1949

在中国古代,一旦有人犯罪但是又达不到死刑程度的,那么他很可能会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古人十分注重落叶归根,一旦被流放到寒苦地带,那么他们终其一生都有可能不能回到家乡,可以说是杀人又诛心了。

人在清代,如果被流放到边疆如何才能回家 - 天天要闻

当然这并不是流放犯人的目的,而是为了确保当地的安全,把罪大恶极的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还可以填充当地人口,对统治者来说是个最好的选择。流放的历史十分久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最终在清末废除。

人在清代,如果被流放到边疆如何才能回家 - 天天要闻

每个朝代的流放范围和地域并不相同,这个要根据当朝的统治大小来决定,而在清代流放的地方是变化的。清初的时候流放地带集中在东北地区。到了清朝中期人口爆发,使得土地压力增大,于是流放犯人的地区就成了人烟稀少的西北地区,当然我们经常在看清代档案的时候发现很多被查抄的官员都被流放到西北军前效力。

人在清代,如果被流放到边疆如何才能回家 - 天天要闻

于是流放西北地区的就是两种,充军流放和遣犯。

遣犯一般是很难再次回到内地的,于是朝廷规定,只要他们主动带着家眷在当地屯田种地满三五年的,就可以得到当地的户口安家,相当于有了第二次机会。如果不愿意种地的还可以选择在铅厂上班,或者是去采煤,反正体力活多得很,选择性也多,还有一种比较倒霉,那就是给屯田的士兵为奴。

人在清代,如果被流放到边疆如何才能回家 - 天天要闻

剩下两个比较困难的就是立了功然后脱离奴籍当兵吃公家饭,以及皇帝有什么大喜事大赦天下的。

如果不看最后两个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人犯之间的不同的选择还是从犯罪的程度来决定的,那些犯罪情节轻的人犯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种地,他们也是里面人身相对最自由的一个。最惨的是发配为奴的,他们跟着屯田的士兵劳作,但是又没有自己的财富,也不能吃公家饭,甚至还要随时被监督和管制,当然他们所犯的罪也是很重的那种。

人在清代,如果被流放到边疆如何才能回家 - 天天要闻

当然他们也有获得重生的机会,如果在当地不犯错不偷懒的话,只要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户口,就不用为奴为婢了。

但是如果实在是想回到家乡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你在当地已经辛苦劳作十年了,年过七十或者已经病得不能再劳作了,就可以得到大赦回到家乡。但是七十在古代那就是高龄了,更何况是在环境艰苦的边疆,长年累月的艰苦劳作必然让活到七十岁的机会变得十分渺茫。

还有一种在铅厂工作的,五年就可以让他们落户为当地的百姓,如果犯的罪不是很重的话,八年就可以再次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如果那些家里有钱的也可以用钱来买,每年给铅厂捐三十两银子,只要捐满官府规定的年限就可以回家,但是这个条件也很苛刻,一般人家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的。

人在清代,如果被流放到边疆如何才能回家 - 天天要闻

第三种比较实在,就是在你辛苦劳作了五年之后申请为民,然后再去铅厂工作十年,这样就可以得到回家的资格了,但是如果是犯罪情节严重的,是没有回家的机会的,顶多让你在当地安家落户。

人在清代,如果被流放到边疆如何才能回家 - 天天要闻

但是话说回来,流放的地区大多是十分艰苦的,先不说什么水土不服之类的问题,就是吃穿流放可以说是很严重的酷刑之一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一市议员拒绝无脑挺邪 “法轮功”所获“褒奖”原来如此 - 天天要闻

美国一市议员拒绝无脑挺邪 “法轮功”所获“褒奖”原来如此

2025年4月9日,据美国波士顿地区新闻网站Universalhub报道,波士顿市议会周三例会期间突生波澜,一项针对“法轮功”旗下“神韵艺术团”的“褒奖”动议被一议员叫停后不了了之。“法轮功”经常通过“大纪元”“新唐人”“希望之声”三大邪教媒体叫嚣,称自己在境
世界预防中风日丨关注青年卒中,不再“卒”不及防! - 天天要闻

世界预防中风日丨关注青年卒中,不再“卒”不及防!

每年的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旨在提高公众对中风(脑卒中)的认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中风的发生风险。近年来,脑卒中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而早预防、早识别是治疗的关键。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谢乐主任介绍,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以高发病...
铁窗内的尖叫:萨尔瓦多超级监狱曝光,美国议员亲历“人间地狱” - 天天要闻

铁窗内的尖叫:萨尔瓦多超级监狱曝光,美国议员亲历“人间地狱”

萨尔瓦多政府首次公开其可容纳4万人的“反黑帮超级监狱”CECOT内部画面,展现被美国驱逐的跨国犯罪集团成员在铁笼中嘶吼的场景。一支美国国会代表团在总统布克莱陪同下视察该监狱,目睹囚犯挤在70人一间的牢房、每日仅30分钟放风的极端环境。这座被视为“人权黑洞”的设
全国首个!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传播中心正式成立​ - 天天要闻

全国首个!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传播中心正式成立​

5月25日,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闭幕式上,上海市文物局与华东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在实践经验、学科优势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依托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携手共建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传播中心。作为全国首个文物部门与高校共建的专门围绕“文物+法治”的研究机构,此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