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建国后没有授衔,为何61岁时自尽

2022年10月15日17:44:13 历史 1238

说起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可谓是名将云集,红四方面军顶峰时期的实力,甚至超过了红一方面军。建国以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成为了开国元帅,而他的老搭档、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却默默无闻、远离中枢,并未在党政军系统担任要职,只是在中央编译局担任了一个副局长,后来于61岁那年,吞药自尽。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建国后没有授衔,为何61岁时自尽 - 天天要闻

陈昌浩是武汉蔡甸人,1927年,年仅22岁的陈昌浩前往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学习,这一批被送往苏联留学的学生,后来大都成为了我党干部队伍的重要人才,后来成为陈昌浩前妻的张琴秋也在其中。并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二人都在红四方面军任职,后来在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陈昌浩和张琴秋二人结为夫妻。

1930年,陈昌浩学成归来, 和张国焘一起被组织上派往鄂豫皖苏区工作,在鄂豫皖苏区,他一直在红军部队担任政委类职务,先后担任过师政委、军政委等职。及至红四方面军成立后,陈昌浩担任总政委,徐向前担任总指挥,张国焘则是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最高军政领导人。从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历程来看,张国焘、陈昌浩和徐向前都是红四方面军的缔造者,只是命运各不相同。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红四方面军无法继续坚守鄂豫皖苏区,于是后来他们三个人又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地区转移,在取得反“三路”、反“六路”进攻后,创建了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站稳脚跟以后,部队的实力也一度扩增到近10万人,可谓是兵强马壮。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建国后没有授衔,为何61岁时自尽 - 天天要闻

由于川陕根据地不断遭到国民党军的围攻,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而且需要配合中央红军北上,于是红四方面军也就放弃了川陕根据地,开始了长征之旅,并最终在陕北和中央红军会师,再后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实现了会师,虽然会宁会师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但却也给陕甘宁苏区带来巨大的问题,当时苏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只有40余万人口,而红军三大主力总共有六七万人的部队,他们的到来给苏区很大的生存压力。

为了从苏联方面获得战略物资,打通苏联援助陕北的通道。中央从红四方面军所属的5个军里面,抽调了3个军组建了西路军,并由徐向前担任西路军总指挥,陈昌浩担任西路军政委,1936年的秋天,他们二人率领两万人出头的西路军,开始了悲壮的西征之旅,但也因此走上了一条坎坷路。然而,由于后部士兵补给不足、物资和装备的极度匮乏,在甘肃省的高台县经历过一场和敌军的殊死拼搏后,西路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完全丧失,已失去战斗能力的伤员就占了五成。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建国后没有授衔,为何61岁时自尽 - 天天要闻

1937年2月21日中央发急电给陈昌浩和西路军其他领导,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上升到了行动方针和政治路线的高度上,陈昌浩和一众将领的压力不可谓不高。为此他们立下血誓坚决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可惜在弹尽粮绝的现实问题下,西路军被迫突围最终败走在河西走廊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余部三千余名开展会议商讨决定,兵分三路,每支队伍各自奋力突出围剿。不幸,在撤军途中,陈昌浩旧时的胃病又犯,在一个医生家中疗养。病愈之后,他回到武汉探亲。八月底,他回到延安。

此次西路军的战败,陈昌浩有很大的责任,战败后,他一直待在陕北地区,还曾在抗日大学任教过,1939年,他的胃病再次重犯,且情况非常严重,他便向组织上申请,希望去苏联治病,组织批准后,当年秋天他来到莫斯科疗养。这一离开就是十几年,由于长期滞留在苏联,陈昌浩和国内妻子张琴秋也就离婚了,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

陈昌浩在苏联待了12年之久,1951年,他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他刚踏出火车站,就看见一众当年的战友前来迎接他,此时他们都是新中国党政军系统的重要领导,但新中国,已经没有了陈昌浩的位置。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建国后没有授衔,为何61岁时自尽 - 天天要闻

见到这些熟悉的面庞,陈昌浩激动地热泪盈眶。为欢迎昔日老战友,向来低调的徐向前破例在自己的家设宴,款待陈昌浩,还邀请了许多原红四方面军的老同志作陪。在徐向前家里,陈昌浩像一个落魄之人,低着头弯着腰,与他过去的部下,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们逐个拱手,表示歉意,向他们说对不起。参加聚会的还有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前妻张琴秋,他非常愧疚地说:“琴秋,你受苦了!我对不起你!”

此后,陈昌浩却是因为自身的特殊经历而与大授衔无缘,所以并没有获得任何军衔,同时也被要求担负起承担西路军覆灭的责任。再回来十年特殊时期开始,遭到无休止的批斗中陈昌浩非常绝望,于1967年7月30号夜里在狱中吞下了安眠药离开了人世,享年61岁。陈昌浩的尸体也被弃之荒野,如今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里也只是空空的骨灰盒而已。

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建国后没有授衔,为何61岁时自尽 - 天天要闻


后来,在1980年8月20日,党中央为陈昌浩举行追悼会。由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主持,王惠德同志致悼词,李先念、王震、陈慕华和陈昌浩生前好友,以及群众代表5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组织上对他的评价是:陈昌浩同志是共产党杰出的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他的一生都是为了革命,忠于党和人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郑惠黎病逝,享年102岁 - 天天要闻

郑惠黎病逝,享年102岁

5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旗下微信公众号“肿瘤核医学”发文披露,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原核医学科主任郑惠黎教授5月20日于多伦多病逝,享年102岁。郑惠黎上世纪50年代留影 图片来源:“肿瘤核医学”微信公众号(来源:微信公众号“肿瘤核医学”)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什么明朝贪腐无法禁绝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明朝贪腐无法禁绝

一、春秋时期季孙氏和孟孙氏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中的季孙宿和仲孙速两个人,季孙速无嫡子,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周礼,季孙宿应该立公鉏,而不应该立悼子。但是季孙宿偏偏喜欢庶幼子悼子。仲孙速也类似,立了嫡子孺子秩,庶子羯不甘心。
项立刚:利益集团的侵蚀让美帝衰落 - 天天要闻

项立刚:利益集团的侵蚀让美帝衰落

项立刚用明朝东林党举例,说只要利益集团抱成团后开始挖国家墙角,利益集团越来越富,国家越来越穷,这就是一个强大国家衰落的开始,他认为这是人性,一旦某一事件发生后国家拿不出钱解决问题,强大帝国顷刻间也就土崩瓦解。
1979年,未婚妻知道我退伍后与我解除婚姻,半年后她上门求复合 - 天天要闻

1979年,未婚妻知道我退伍后与我解除婚姻,半年后她上门求复合

"我现在能明白,有些等待值得一生,有些错过需要一生去弥补。"她站在我家门口,风尘仆仆,眼圈微红。1979年初春,我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小县城。这座靠近黄河的北方小城,依旧保持着它特有的宁静与朴素。柳树抽出嫩芽,街道两旁的杨树挺立如哨兵,只是
他是晚清的清官,支持义和团,却被慈禧太后处死 - 天天要闻

他是晚清的清官,支持义和团,却被慈禧太后处死

1901年2月22日,在甘肃兰州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死刑,大清王朝前任山西巡抚被推上了断头台。在人头落下之后,此人的一生却未能盖棺定论,后世对他的评价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人说他是“支持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的“开明人士和爱国者”,也有人
梅州传奇:梅州古代历史上的十位名人 - 天天要闻

梅州传奇:梅州古代历史上的十位名人

在岭南群山环抱之处,梅州犹如一颗被岁月打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人文光辉。这座被称为“世界客都”的城市,不仅以秀丽的山水闻名,更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辈出的人才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