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鸾殿
礼亲王世铎、荣禄、刚毅、王文韶、启秀、赵舒翘都到了。
荣禄含泪跪奏道:“中国与各国开战,非由我启衅,乃各国自取。但围攻使馆,决不可行。若如端王等所主张,则宗庙社稷,实为危险。就算杀死几个外国使臣,也不足以显扬国威,不过徒费气力,毫无益处。”
荣禄
慈禧说:“你若执定这个意见,最好劝洋人赶快出京,免遭围攻,我不能再压制义和团了。你若除此以外,再无别的好主意,可立即退出,不必在此多言。”
荣禄只好叩头退出。
启秀从靴中取出拟好的宣战上谕进呈御览。
慈禧看了,点头说道:“很好,我的意思就是这样。”问各军机大臣意见如何。
慈禧
众人都主张与各国决裂。
载漪和奕劻不久出来了,命总理衙门回复各国公使:有话只消寄书来,二王不能前往。
此时已到平常召见众臣之时,慈禧入宫稍事休息,又到勤政殿召见各王公大臣,恭王、醇王、端王、贝勒载濂、载滢、载澜、贝勒庆王、庄王、肃王、各军机大臣、六部满汉尚书、九卿、内务府大臣、各旗都统等都来了。
光绪先到,等慈禧轿子到来,跪接而入。
李莲英在旁边侍候。
这次会议大学士徐桐也参加了,他刚从东交民巷逃出来。慈禧祝贺他平安。
光绪面色灰白,入座时战栗不已。
光绪
慈禧厉声说道:“此次洋人欺侮太甚,我不能再为容忍。之前我始终压制义和团,不欲开衅。直到看见外交使团致总理衙门的照会,竟敢要我归政,才知此事不能和平解决。皇帝自己都承认不能执掌政权了,他们还要来干预,天津法国领事索要大沽炮台,已经十分无礼,此次各国公使的照会,凌辱我大清主权,尤其悖谬至极。
“本朝二百余年,深仁厚泽,凡为吾赤子,皆视同一体,无分南北。自从我执政以来,谨守成宪,罔敢废堕。租税之轻,历代所无。偶有偏灾,立发内帑赈济。前此发逆(太平军)作乱,朝廷指授方略,克平大难,重睹升平。今日受外国欺侮,正是我全国臣民合力同心,报效国家之时,奋勉杀敌,永杜外侮。果能全国一心,何难制胜夷人。
“朝廷平日以怀柔远人为心,不与深校。彼等乃误解,以为懦弱,横肆欺侮。今日当使彼醒悟。本朝政尚宽大,康熙皇帝应许洋人自由传教,此乃过于仁厚,为后来忧患之源。夷狄不知圣人之教,遇事常多无礼,至于其他细微之事,足以败坏我国风俗。
“自恃兵力,肆无忌惮。但今日中国人已全体发奋,数千万义和拳民,皆奋起以卫国家。我总觉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走得太容易了。那时若有一得力之军,截而杀之,即可转败为胜。但至今日,我等报复之期已至!”说完,又问皇帝之意如何。
光绪迟疑良久,才说:“请太后听荣禄之言,勿攻使馆,将各国公使平安送到天津。这是大事,朕不敢决断,仍请太后作主。”
赵舒翘奏请明发上谕,将内地洋人灭除尽净,以免其为外国间谍泄露国内之事。
慈禧命军机大臣斟酌此议奏闻。
赵舒翘退下后,立山、许景澄、袁昶依次进谏,说以一国向各国宣战,必不免于败绩,恐酿瓜分之祸,内乱必乘机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袁昶说:“臣在总理衙门当差二年,见外国人都和平讲礼,不信有请太后归政的照会。据臣愚见,各国使臣必不致于干涉中国内政。”
载漪闻言大怒,斥骂袁昶是汉奸,问慈禧:“太后肯相信这个汉奸的话吗?”慈禧责怪他言语粗暴,命袁昶退出。
载漪
自此无人再敢进言。
慈禧随即命军机宣布开战上谕,将其传送各省。命载勋和载澜为团练大臣,准备致祭太庙。命明白通知各国使臣,有愿今晚离京的,由荣禄派兵护送到天津。
众人退下后,慈禧单独召见载漪和载澜。
载澜奏闻慈禧,说他观看义和团练习时,忽见玉皇大帝降临,称奖拳民忠勇。
慈禧说唐朝武后当国时,玉皇也曾降临,与此相同,既有神明护佑,不难灭尽洋人。
未时(下午1点到3点之间),刚毅入宫,见奕劻在军机处神色惊惶。问他怎么了,才知道有一个名叫恩海的满洲兵丁向他报告,说有两个洋鬼子坐轿在东单牌楼经过,被他枪杀了。
原来载漪、启秀出有告示,命令各兵如遇洋人,立即杀掉。此次所杀的二个洋人中有一个是德国公使,恩海报告奕劻,希望能得到特别的赏赐。
载漪闻讯大喜。
奕劻愁眉苦脸,与刚毅商议,欲将此事奏闻太后。
刚毅说杀一两个洋鬼子,算什么大事,过不了几天就要将各国使馆扫灭净尽,现在杀死一个公使,有什么要紧?
刚毅
奕劻意见不同,反复说明杀死外国公使性质严重,此事关系极大,以前所杀的洋人,不过是传教的,今日杀掉的是使臣,必然会惹怒各国,看咸丰十年拘执英国议和使臣的事就可见一斑。
随后军机入见,礼亲王世铎将此事奏闻太后,说这是洋人咎由自取,他先用枪打人,恩海才开枪还击的。
慈禧闻言大惊,急召荣禄入见。
随后发布紧急上谕,称洋兵聚集津沽,中外衅端已成,朝廷已陷入拳民和洋兵的双重困境,要求各省督抚通盘筹划,联络一气,接济京师,共挽危局。这封上谕分别以电报和六百里加急发往各地。
慈禧拿出私房钱数十万两,重赏三军和京津两地的义和团,命其进攻北京的东交民巷使馆和天津的紫竹林租界,务必将在华洋人赶尽杀绝。
当日清军和义和团开始围攻各国在京使馆。
袁昶再次上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但没有结果。
后来袁昶又与许景澄联名写了第三道奏折《请惩祸首以遏乱源而救危局疏》,请旨严惩酿乱大臣,以遏乱源而救危局。这道奏折尚未来得及奏报,载漪等就已采取行动,令刑部尚书赵舒翘将其下狱。
礼部右侍郎景善正在家里写日记,家人告诉他枪弹在头上飞,他耳聋竟然没听见,大儿子恩珠说甘军已在围攻使馆,仆人刘顺请了七天假回家去了,许多官民纷纷逃出了京城。
荣禄前已预备护送各国公使到天津,他手下有二千个满洲士兵,都已布置妥贴,但慈禧不肯阻止甘军围攻使馆,说各国使臣如愿同荣禄出京,可听其便,若留京不去,则是自己讨死,不要说没有事先通知。
6月21日早晨,两宫由西苑搬入紫禁城,从西苑门到西华门,沿途有拳民护卫圣驾。
慈禧赏银二千两,亲对庄王载勋称赞拳民忠勇。又对端王载漪说:“洋人命运该绝,如鱼在釜中。我四十年来,忍辱含垢,卧薪尝胆,以谋报复,如越王勾践,未尝一日忘记。我待洋人不可谓不宽大,从前我不是请公使夫人到西苑游玩吗?可他们是怎么对我的?现在全国一心,同仇敌忾,必能战胜洋人无疑!”
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对各国的“宣战书”(该书出自军机章京连文冲之手):“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枭张,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怒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
“此义勇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朝廷仍不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我人民耳。故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曰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宿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乃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昨曰复公然有杜士兰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喝,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
“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于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恃兵坚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朕临御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孙,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圣中兴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沦肌,祖宗凭依,神祗感格,人人忠愤,旷代所无。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块雌雄。
“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曰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尚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朝廷不惜破格茂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即刻严诛,决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有厚望焉。”
在宣战上谕发布的同一天,慈禧颁布了招抚义和团的上谕:“现在中外已开战衅,直隶天津地方,义和团会同官军助战获胜,业经降旨嘉奖。此等义民,所在皆有,各督抚如能招集成团,藉御外侮,必能得力。如何办法,迅速复奏,沿海沿江各省尤宜急办。将此由六百里加紧通谕知之。”
同日发布了嘉奖团民的上谕:“裕禄奏:洋人启衅,猝起兵端,连日接仗获胜一折,览奏实深喜慰。我华与各国和好有年,乃因民教相仇之故,竟至决裂,恃其坚甲利兵,攻我大沽口炮台。又由紫竹林分路出战,经裕禄四处分应,经我义民竭力相助,以血肉之躯,与枪炮相搏,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等日,击坏兵轮两艘,杀敌不少,众志成城,民心既固,民气亦扬。所有助战之义和团人民,不用国家一兵,不糜国家一饷,甚至髫龄童子亦复执干戈以卫社稷。此皆仰托祖宗之昭鉴,神圣之护持,使该团民万众一心,有此勇义。著先行传旨嘉奖,余俟事定后再行加恩。尔团民等惟当同心戮力,御侮效忠,始终勿懈,朕有厚望焉。”
6月22日,清廷发粳米二万石与团民食用,在京城各处设点发米,使更多拳民涌入北京。
义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