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元帅一直保持着谦逊低调的秉性,虽然功绩彪炳,但从不居功自傲,待人温和、与邻友善。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被列入元帅名单,却主动让贤,提出降级授衔。毛主席闻讯后,特地下达指示,不许他推辞,他就是罗荣桓元帅。
罗老总是湖南人,天生好学,小学、中学成绩都很优异,堪称学神。1926年、1927年先后在青岛大学、武昌中山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名校武大读书,期间加入共青团,不久后他投身到国民革命军中,随部征讨北洋奉系势力。1927年,他赶往湖南,与毛主席一起发起并领导了浩浩荡荡的秋收起义,继而被编入红军中,先后任连、营政工干部。
罗老总初见毛主席时,被他高瞻远瞩的思想与独特的个人魄力折服,往后数十年间,不论发生什么变故,他都坚定不移的支持着毛主席。某一次,红4军召开工作会议的时候,有人提出要搞所谓的“军内民主化”,希望人民武装抛弃纪律、抛弃领导,各自为战,伺机而动。
毛主席认为此举是极端的民主化,是极其错误的,会导致军队散漫、分化,进而失去战斗力。毛主席觉得,人民武装应当由党统一指挥,应当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的与敌人作斗争。罗荣桓自然是力挺毛主席,帮助主席确立了党指挥枪的伟大构想,保障了人民武装正确、平稳的发展。
1934年,党中央以部分老红军为骨干,以新招募的士兵和收编的国民党部队为主体,筹建了红8军团。在转战赣南的过程中,因为连日作战,战士们疲惫不堪,生出了一些怨气,故意停滞不前,在路边倒头就睡。一些政工干部见状,粗暴的采取体罚的方式遏制这一现象,罗荣桓见状立即予以制止。
他指出,政工不是讲道理、画大饼,而是要求干部以身作则,言教传德。困难确实有,我们要客观承认它,带领战士们克服它。任何时候,党员要作为先锋和模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用情谊和真心去打动战士们,如此方能团结大家,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政工干部们经过罗老总的指导,慢慢转换工作方式,很快便取得了成效,与战士们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情义,让整个红8军团的风貌焕然一新。
抗战时,罗老总在115师与林老总搭班子带队伍。1939年转战山东,和陈光将军联手指挥了多次中型战役,打击日伪军的同时,扩展了根据地的范围,调动了整个齐鲁大地人民的抗日热情。解放战争时,他就任东野政治委员,建国后,他出任解放军总政部主任。
1955年,中央军委拟授予罗老总元帅军衔,罗老总觉得自己的功劳远不如朱老总、彭老总那样大,不应该享此殊荣,因此主动提出辞让。诚然,他的战功并不多,但他在政工领域的成就是无人可比拟的,人民武装之所以发展得越来越好,离不开他的引导和建设。因此,毛主席下达了特别指示:不允许他“谦虚”,元帅里不能没有他,要求他无条件接受军委的安排,罗老总这才“被迫”当了元帅。
人民武装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政工干部的不懈努力,其充分调动了战士们的主观能动性,让部队结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纪律性、战斗力均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一直在政工岗位的罗帅对革命的贡献是谁都无法替代的,正是因为有他,我军才能接连打胜仗,击败一切敌对势力,建立起新中国,所以,罗老总的元帅之衔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