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突然介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请求苏联出兵未果的情况下,中国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连绵100多年、令人民困顿不堪的内外战争硝烟还未散尽,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和建设,特别是出兵朝鲜直接意味着解放台湾的计划将被搁置起来。
但中国政府毅然接受了朝鲜的出兵请求。
一夜之间,一句震撼人心的口号以类似于光的速度传遍千山万壑、大江南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现在看来,抗美援朝无疑是党中央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但当时却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其中的部分的人就包括林彪,当时他提出了5条原因:
- 国内长期战争创伤尚未治愈。
- 占全国人口和土地面积2/3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尚未开始。
- 国内的土匪、特务还没有完全肃清。
- 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落后,训练也不充分。
- 部分军民存有厌战情绪。
总之一切准备不够,因此,主张暂不出兵。
林彪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的赞同。
另一种意见是积极主张出兵。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也将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域,这是赤裸裸的侵略。
更何况当时苏联还占据了我国的旅顺,大连等港口,说是借,实则就是不想还。
咱们去抗美援朝打仗,是出于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一是打出中国人的志气,二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先把苏联人给清出去,而后再解决台湾问题,而朝鲜战争就是一切的起点。
中央政治局经过充分讨论之后,毅然作出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策。
决策作出后,10月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讨论了志愿军出动作战的具体问题。
林彪为何不愿挂帅?
因为对手是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的美军。
毛主席率先想到的就是号称常胜将军的粟裕,但粟裕大将想去,可无奈身体已经不行了,经不起折腾。
接下来的人选就是在解放战争中表现神勇的林彪,但林彪这个人非常的痛快,当时就拒绝了。
军人的职责除了服从命令之外,那就是奋勇杀敌。
抗美援朝这件事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多么的重大,高级指挥将领的话应该是个个当先,然而毛主席提出让林彪指挥作战的时候,他就提出了上面的5条观点,并且还说自己神经衰弱,以至于后来以养病为由和周恩来去到苏联进行谈判,然后就在苏联呆了一段时间。
接下来的人选是彭德怀,出乎毛泽东意外的是,彭德怀没有推脱,爽快地接下来这项艰巨的任务。
1950年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辖13兵团所属38、39、40、42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所属炮兵1、2、8师,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秘密开赴朝鲜前线。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5次大规模的战役,五战皆捷,到1951年6月的时候,已经收复了朝鲜北部的全部领土。
开端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谬指这场内战是朝鲜对韩国的侵略,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于27日通过了武装干涉朝鲜战争的决议。
同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一面命令海空军直接介入朝鲜战争,一面命令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将朝鲜国内战争演变成了世界性战争。
战争初期,朝韩军事势力呈一边倒的状态,朝鲜人民军有10个师137000人,其中拥有在中国战场千锤百炼的6师师长方虎山、2师师长崔贤等名将;而韩国国军仅有9个师98000人。
这样的局势,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朝鲜的胜利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这一切都在9月15日,出现了重大的变故。
这一天阳光刺眼,美军在仁川登陆了。
美军当时有260多艘军舰,500多架战机,还有7万多协同作战步兵,一下子在仁川登陆。
这次登陆就有点像诺曼底登陆一样,是一个奇兵,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仁川这一个地理位置就相当于朝鲜半岛的中枢,一旦美军在这里面登陆,可谓是走了一步好棋,直接“将”死了朝鲜人民军,使得人民军瞬间被切成两半,手尾不能相顾。
更何况朝鲜人民军主力在与韩军作战,已经是强弩之末,而美军又是装备优良,还凭借着强大的空中作战能力作为掩护,朝鲜人民军哪是对手。
仅仅过了两周之后,朝鲜人民军就在双重夹击之下,节节败退,汉城已落入美军之手。
而后10月2日美军竟然越过了38度线,朝鲜的首都平壤也被攻陷,战火已经烧到了中国边境——鸭绿江。
不仗义的苏联
1950年9月30日,朝鲜形势危急,朝鲜党和政府请求苏联出动军队援助。
苏方没有同意,10月1日却致电毛泽东,建议中国“以志愿者身份”“至少应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
10月4、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经过艰难的讨论和抉择,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0日派周恩来、林彪向苏联领导人提出,请苏联派空军对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给予空中掩护,并提供武器装备。
苏方同意提供武器装备,但对以前许诺的出动空军给予掩护,又表示没有准备好,两个月至两个半月内不能出动空军。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还是决定就算苏联不出用空军掩护,咱们也要上,也要打,哪怕遭受损失,仍然派志愿军赴朝作战。
苏方又答复,用贷款方式向中国出兵提供军事装备,苏联空军帮助中国防空,两个月至两个半月后也不考虑进入朝鲜境内。
胆小鬼和无赖
其实苏联本来表示支援朝鲜由中国出人、苏联出钱出装备,后来又变成半价和全价贷款。
苏联嘴上说的是“中国不再使用的全部剩余”,实际上他要求的年供货量远大于中国历史平均年产量,是当时的中国倾尽所有也完成不了的任务。
苏联还规定了中国要用橡胶偿还经济贷款,可中国当时哪里能生产那么多,只能从其他国家高价进口之后再转交给苏联。
可是战争一旦打响,就如同今日的俄乌冲突一般,肯定全世界都会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一样,中国也会被他国制裁,转出口协议哪是那么容易签订的。
可苏联方面更是直接说,如果不能按时按量地提供橡胶,那我们也只好减少中国的卡车订单量。
这不是逼人吗?
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得出苏联这个国家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
这些不平等、不合理,再加上各种历史上的因素,还有就是他们盛气凌人般的逼债,也造就了咱们中国人面对他的强烈反应。
正如邓小平在1989年5月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会谈时回顾:“朝鲜战争,中国出了志愿军,同美国直接较量,苏联供给的军火还要中国付半价。后来中苏两国关系不好了,中国面临经济困难,但无论怎样困难,也得还这笔军火债,我们提前两年还清了。”
苏联的两种意见
在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援朝的决策之后,也就是接到斯大林的电报之后,10月8日,毛泽东派周恩来和林彪秘密出访苏联。
根据一些回忆材料,周恩来是带着出兵和不出兵两种意见同斯大林会谈的。
周恩来着重强调了中国出兵的困难,意在获取苏联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作战和提供武器装备援助。
给斯大林的印象是,中国不准备出兵。
斯大林曾许诺,苏联将尽力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
然而,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时却说,他们的空军未准备好,两个月至两个半月不能出动。
周恩来后来在谈到这次会谈时说:美国军队“逼近了鸭绿江,我们就下决心,去与斯(大林)讨论。
两种意见:或者出兵,或者不出兵,这是斯(大林)说的。
我们问:能否帮空军?
他动摇了,说中国既然困难,不出兵也可,说北朝鲜丢掉,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还在。
会谈结束后,11日,斯大林与周恩来联名致电毛泽东,说明了会谈的情况。
中共中央没有料到的是苏联拒绝兑现已作过的许诺,两个月至两个半月不能出动空军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
这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后,将在完全没有空中掩护和支援的状态下作战。
紧急出发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出动,志愿军辖第13兵团及所属之第38军、39军、40军、42军及炮兵1师、2师、8师,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洪学智则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
命令发布11天后,志愿军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秘密入朝,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今天回顾抗美援朝战争,不妨从这个瞬间开始——1950年10月19日傍晚,安东(今辽宁丹东)地区冷风夹杂着细雨。
彭德怀在鸭绿江畔与前来送行的人匆匆握手告别。
说时迟那时快,司机猛踩油门,而彭德怀也一跃入车内,如从冲锋陷阵的将领一般喊出了一句“开车”!
汽车瞬间冲上了鸭绿江大桥。
也伴随着这一怒吼,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当晚秘密进入朝鲜。
这一幕,彭德怀的吼声中夹杂着他惯有的火气,也预示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第一强国毫不畏惧、血战到底的气概。
中国志愿军将面临的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而美国的军队也经过二战的淬炼,各军种趋于完整,更何况他们拥有海军、空军及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各项武器装备相当的精良,协同作战能力更是与国民党军不在一个层级上面。
而我军从纸面上看实力,与美军差距较大。
估计也是由于这一点,当时美军甚是嚣张。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原副部长齐德学少将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当时美国有一个营到达鸭绿江边后,不光朝中国境内开枪开炮,还向中国方向撒尿。他们的军长专门坐飞机去祝贺他们,跟他们一起照相,‘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还发了贺电。”
总论
抗美援朝不仅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介入了中国的台湾问题。
美国的舰队已经到达了中国台湾的海域,这是赤裸裸的践踏国际法准则的侵略行为。
现在的人们仔细研究历史档案,认为朝鲜战争本不该打(不过这在中国的控制范围之外),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
美国以朝鲜内战为借口占领了中国的台湾,凭这一点新中国便完全应该对美国开战,只是由于缺乏海空力量没办法在台海方向打。
与此同时,美国又把战火烧到中国主要工业基地东北的门口,真是欺人太甚!
这时候中国若不作出军事反应,怎么能体现“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历史浩浩荡荡,站在今天再去回顾过往,自然有许多感慨和钦佩。
倘若不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今天的太平盛世,也没有后面发展日异月新的新生活。
朝鲜战争,中国让美韩军队严重受挫,也告诉了世界,东方之龙,腾空而起,无人可轻视。
壮兮,我大中华!用自己的力量和决心,告诉全世界,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那个无能、软骨的大清封建王朝。
那段半封建、半殖民的岁月,永远都不会再回到这片美丽的大陆,只有不断建设社会主义的我们,永远捍卫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