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曙、洪杰、雷振岐
(作者简介:
【1】王曙,原名王时良、王作宾,陕西富平人。1927年3月加入共青团,1931年7月转党。1930年10月参加杨虎城部,历任报务员、通信器材科科长。1937年1月回延安后,任中央军委三局科长、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原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2】洪杰,原名雎洪杰,陕西临潼人,1931年参加杨虎城部,1933年7月加入共青团,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回延安后,任中央军委通信学校教员,一二〇师电台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六通信学校政委,四机部技术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四机部政治部办公室主任。
【3】雷振岐陕西渭南市上雷村人,曾经是周####的最后一位警卫员以及习##的第一任警卫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雷振岐的儿子雷富强。)
(编辑注:
(一)、程卓民是在解放战争后期作为中共中央军委三局通讯处成员以西北野战军(西北局)军事联络员身份战斗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场上,曾经与西安隐蔽战线人物王志廉是战友、同乡、同学(即1925年渭南县立中学【现渭阳中学】同校同学,当时方仲如就是该校的老师)、同事(杨虎城绥靖公署)。
方仲如
王志廉当年(大约1947年10月到1948年11月初之间)在西安最繁华的钟楼附近南大街西木头市巷子西头建立了一个以“春和德”油漆店为名义掩护下的中共地下红色电台,报务员是由曾经是“西安八办”报务员刘振复,当时化名刘增福看似姓名不同,但实从姓名读音看是一致的,只是字不同而已,刘振复与刘增福,其中又有什么内情,现还需考证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爱好隐蔽战线历史研究的同仁进一步破解这隐蔽战线的一点小秘密,但从“春和德”油漆店现有资料情况和王志廉已经确定无疑是中共中央社会部直属地下隐蔽战线工作者的身份角度判断,此西安钟楼下电台应该与王志廉战友程卓民有某种通讯报务关联。
虽然此电台在1948年11月被国民党西安电监科科长张成信破获,但这个由王志廉建立的“西安版”的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报务员与“上海版”的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报务员的结局不同在于,共产党地下隐蔽战线工作者成功策反国民党西安电监科科长张成信释放了报务员,并在当年西北局社会部有关人员配合下策反张成信在1949年12月成都起义胜利回归人民!
另外,程卓民1930年以后在杨虎城绥靖公署无线电台任队长,当年王志廉就曾经是杨虎城将军的专车司机和杨虎城绥靖公署司机班班长!)
正文如下:
程卓民同志1909年5月16日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县程家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在渭阳中学学习的【程】卓民受到马列主义及进步思想的启蒙教育和影响,提高了革命觉悟,积极要求参加革命组织。不久,他即投身于农民运动和学生的爱国运动,参加组织宣传农民协会和反对帝国主义、拥护北伐军的游行示威,以及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等革命活动。
轰轰烈烈的群众反帝反军阀斗争日益深入发展,这使反动派极端恐惧和仇恨,他们对共产党领导的“渭华起义”进行了大肆围攻,对革命武装力量进行了残酷镇压。渭阳中学被反动派强迫封闭,【程】卓民同志被迫辍学,离开家乡到西安谋生。适逢冯玉祥国民联军总部开封无线电学校在西安招生,他报考并被录取。1929年秋毕业后,他同李玉庭同志(中共党员)等4人被分配到西安固定电台任实习报务员。
1931年1月,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程】卓民同志经焦维炽、李玉庭同志介绍,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利用他在社会上的公开合法身份和地位,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此后,他在党组织领导下,在电台进行秘密活动,为党、为革命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工作,同年夏天,中共陕西省委为了党的秘密工作的需要,决定在十七路军在西安招考无线电人员之际,经【程】卓民同志帮助,派遣王曙同志考进无线电训练班学习。【王曙】1932年春毕业后,他们开始在一起战斗和生活。
1932年初,中共陕西省委秘书长兼省委秘密工作委员会主任焦维炽和机要交通、党报党刊发行工作驻地被敌人发现后,【程】卓民接受党的指示,利用他的军官地位,机智地掩护了党的机关和身处危境的焦维炽,迅速地转移到圪塔寺他的同乡家里隐蔽起来。当时省委经费十分困难,机关人员总借贷度日,他从自己每月的薪饷中主动拿出30块银元,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另外,他还资助过一些党员在生活和疾病中的困难,以解燃眉之急。
无线电五分队在西安新城的驻地,实际上也是地下党一些同志活动的场所,公开地利用电台进行秘密活动。程卓民、高克林、王曙等同志,经常以他们的军官身份在此聚会。后来被敌特察觉。当时,交通处的头头,以调动人事为借口,给该队派来一名叫李树德的“蓝衣社”分子充当特务长。【程】卓民对此人非常警惕,同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利用李树德的蔬漏,巧妙地取得了“蓝衣社”的证件,用铁的证据,同李开展了面对面的斗争。另一方面他专呈上报,要求对李除名,又报告高级参议张韬安转圣杨虎城主任得到杨的赞同。这充分表现了【程】卓民同志的机智勇敢,也表现了他对敌斗争的坚强决心。
1936年春,【程】卓民同志奉派随杨虎城行营到韩城。当时十七路军与红军在前线处于休战、和谈状态,【程】卓民利用有利时机,秘密地将抄收的“红中社”新闻翻译出来,采取多种渠道,在中下级进步军官中宣传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政策,扩大党的抗日救国的政治影响,直到“西安事变”以后继续抄收。随后,冯钦哉叛变,五分队电台被监视,后被接管。抗日战争爆发后,【程】卓民先任四十二师和一六九师通讯连长,后任九十八军和九十七军通讯连长。先后同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武士敏将军以及李兴中、张韬安在一起,转战平汉铁路沿线的冀中平原,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和上党盆地等区域。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他同雷振岐一起奉派到陕西省环境电话管理处执行军事接管任务。同年8月,又同雷随军到达兰州,在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电讯组工作,并被派到国民党交通部第八区电讯管理局进行军事接管工作。1950年转业后,历任邮电部兰州电信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省邮电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县话处副处长、基建处长、顾问、省电信器材厂厂长等职。他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地为恢复和建设甘肃省的邮电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离休后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还积极撰写有关党史资料,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后于1986年6月13日,在兰州逝世。
【程】卓民同志是我党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忠诚无私的共产党员,是为革命奋斗一生的老通信战士。他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