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2022年10月01日12:59:28 历史 1568

作者:泰林说

1947年,刘邓大军奉上级指示,千里挺进大别山,打乱了蒋匪军消耗我解放区人力物力财力的阴谋,反守为攻,插入敌人的心脏。

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 天天要闻

刘邓大军的老底子是八路军第129师,而第129师的老底子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就是从大别山走出去的。

所以,这次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中的许多官兵就是回到了自1934年长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的,阔别已久的故乡。

比如二纵司令员陈再道;比如三纵司令员陈锡联;比如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比如六纵政委杜义德;比如六纵十七旅旅长李德生……

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 天天要闻

图为陈锡联和王近山在一起

可以说真的是像刘邓首长提出的口号一样,是:鄂豫皖子弟兵大回家!

六纵随便找了位向导,结果就正好是三纵司令员陈锡联的弟弟陈锡礼。

由此,三纵司令员陈锡联与失散多年的母亲幸运地重逢。

说幸运,一点都不夸张。

鄂豫皖的子弟兵们长征之后,红军家属们遭到了蒋匪军残酷的迫害。

比如陈锡联司令员的三叔和四叔都被民团迫害致死。

他的母亲在家乡也待不下去了,领着陈锡礼等人到处逃荒,到处打听陈锡联的下落。

六纵十七旅的旅长李德生从小就没了母亲,父亲给地主当长工养活他们兄弟三个,结果他的两个弟弟妹妹也没有养活,先后死去。

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 天天要闻

图为李德生将军

李德生9岁给人放牛,14岁就参加了红军。

但是自从1932年跟着红四方面军西进之后,就彻底和家里断了联系。

父亲到底怎么样了?叔叔他们家还好?李德生心里也是没底。

回家看一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部队从息县渡口徒涉过淮河,李德生看到和北方完全不同的郁郁葱葱的南方山地景色,心中倍感亲切。

十七旅政委何柱成让旅司令部参谋张方山带着一个班的战士,护送旅长李德生回家看一看。

临行,何柱成政委叫住了他非常喜爱的这个小参谋,问他:知不知道为啥让他带着一个班的骑兵护送旅长回家。

20出头的小参谋一个立正,严肃地说:知道!请政委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要把1号首长安全地带回来!

何柱成政委笑着点了点头。

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 天天要闻

图为何柱成将军

李德生的老家,在河南省光山县,也就是现在的新县,陈店乡李家洼村。

虽然回到了旅长的故乡,可是小参谋张方山一点都不敢马虎。

他带了两个战士到村子里勘察情况。

发现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没人!

老乡们,都跑光了?

张方山带着两位战士找了又找,好不容易才在村子里找到了一位眼睛失明的老婆婆。

看来是因为眼睛的原因,实在是没法跑,只好留在了村子里。

张方山让战士陪着老婆婆,自己跑出村子向李德生旅长汇报。

李德生本来在村外见满村找不到一个人,正失望之际,听说找到一位上年纪的,可高兴坏了。

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 天天要闻

重建后的李德生将军故居

他赶紧跟着小参谋找到了老婆婆,和老婆婆唠起了家常。

三两句话,老婆婆就知道这是自己村的李德生回来了,高兴异常。她让小参谋扶着她走到了村边,吆喝起来了:都回来吧,是德生儿回来了!

这边李德生回家心切,不等乡亲们回来,根据残存的记忆,骑着马找到了自己的家。

可是,哪里还有家啊!人,人没有一个;房子,房子都没有了!

李德生心里沉甸甸的,难道父亲搬到叔叔家去住了?没这个道理啊。

他又找到那个老婆婆问清楚了自己的叔叔家在哪里,骑着马到了叔叔家门口。

叔叔家也是空无一人!

不过,看屋子里的情形,应该是一直有人在这里生活。

小参谋带着警卫员满屋里找啊,最终却在床底下发现了一个妇女。

小参谋连哄带安慰把这位妇女请了出来。

这个妇女看着小参谋和警卫员都全副武装,吓得浑身发抖。

李德生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的一个叔伯嫂子,激动地对她说:我是德生啊!

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 天天要闻

图为今日新县境内大别山美景

妇女一惊,大着胆子抬起头来,看了又看,认出来了:你个德生,快把我吓死了!我听见马蹄声,还以为是遭殃军来了!

叔伯嫂子喜翻了心,头也不回地跑出了院子,扯着嗓子喊上了:是德生回来了!是德生回来了!

乡亲们刚才其实听到了那个婆婆在喊,但是都不敢相信,怕敌人欺骗这个眼睛失明的婆婆。这回是李德生的叔伯嫂子认出了李德生,那一定不会错了。

乡亲们这才纷纷从村外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

见到李德生,大家亲切得不得了。这真是自己的子弟兵回来了!

不少人就张罗着要把田里的水稻割了喂战士们骑来的马,李德生百般阻拦,乡亲们却说什么都不听他的,执意要这么办。

而且,还主动拉着战士们分散到各家各户派饭。

战士们从老根据地没有任何支援地千里跃进大别山,终于又有了老根据地的感觉,心里暖和。

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 天天要闻

李德生将军

和李德生相熟的几个乡亲摸着他身上的军装,羡慕不已:你穿的可真好啊!

其实,李德生旅长的军服也只是普通简陋的灰布军装,只不过大别山区的老百姓实在是太穷,太苦了,所以才觉得李德生和战士们穿的好。

终于,李德生的叔叔回来了。

李德生急切地问起自己的父亲。

叔叔满脸悲凄。

原来,李德生一走,他的父亲就因为是红军家属,被蒋匪军抓了起来,备受折磨,等放出来的时候,身体已经非常差了。

在故乡待不下去的李德生的父亲,只好出外给人打零工,却因为身体太差,竟然就死在了外面。

老人一生受苦,唯一的期盼就是自己的儿子。却因为蒋匪军的迫害,最终也没等到儿子回来,没能等到革命的胜利!

许多年以后,李德生将军在回忆录里述说当时自己的心情,深感对不住父亲,没能给父亲尽孝!

叙谈中,时间到了中午。

战士们纷纷被老乡们拉到家里吃饭去了。

小参谋张方山及警卫员跟着李德生旅长在他叔叔家吃。

李德生的叔叔拿出了只有自家最亲的亲人来时才用的细茶来招待他们。

而这细茶,其实也只不过是些茶叶沫子而已。

可见大别山乡亲们的生活之苦。

中午,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人一碗面。

不过,小参谋张方山对面条上那一块鸡肉犯了难。

那块鸡肉,又咸又硬,还黑乎乎的,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

但是张方山和警卫员知道,这肯定又是李德生的叔叔用来招待贵客的。

不吃,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他们咬牙攒眉地,吃了好久,才把各自碗里的咸鸡块吃进肚子里。

李德生的叔叔过来收拾碗筷的时候,脸色就不太好看。

小参谋深悔自己刚才吃鸡块的时候是不是表现得太明显了。但是真的是很难下咽啊。没办法了,他只能装着没看见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他们要回部队了。

让小参谋张方山没想到的是,一出村子,李德生旅长就对他说:今天回家,咱们办了件丢人的事!

张方山一个激灵,还以为首长说的是违反群众纪律的事。

临出门,何柱成政委已经向他交代过一定要注意群众纪律,即使是在李德生旅长的老家,也要给老百姓留下好印象。这是咱们部队一贯的作风。

所以,小参谋张方山一位首长不知道,赶紧汇报说他出村之前,已经检查过相关的事情了。乡亲们喂马的稻子,已经付过钱了。

也给乡亲们家里的水缸挑满了水,院子也给扫得干干净净的。

李德生满意地笑了笑,却又摇了摇头:同志啊,不是这个事啊!

张方山愣住了。

李德生见他还是不明白,就耐心地解释起来。

李德生回家探亲,随行参谋吃了一碗面,李德生:丢人的事 - 天天要闻

原来,他们吃面条的时候,面条是可以吃的,但是那块肉是不能动的。

因为大别山的乡亲们太穷了,过年都不一定能吃的上肉。

可是,客人来了怎么办,主家为了面子,就在面条上放块肉。

客人呢,也是知道的,从来不动那块肉。

面条吃掉,那块肉留给主人家,下次招待客人,还可以用!

他们今天把这块鸡肉吃掉了,主人家到哪里再找肉去,以后再请客该咋办?

张方山听后,一阵的辛酸,老乡们真的是太苦,太穷了啊!

好在,人民军队终于回到了大别山这个“老家”。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让老百姓不再受苦受穷,他们宁肯在没有后方支援,没有友军配合,没有后勤供给的情况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变防御为进攻态势,开启了解放战争的大转折!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 天天要闻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不少好该公墓都建于此,光是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选择十分丰富。当然了,如果要选购的话,还是应当注意一些细节,尤其是初次购墓的客户。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 天天要闻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为了便于市民选购和来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个区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国营公墓14家,那么北仓有什么好的墓地可选吗?北仓好几家公墓已经饱和了,但是靠近北仓的两家公墓都是在售状态,这两家分别是天津憩园、西城寝园。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 天天要闻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天津是北京门户,地理位置意义重要,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错的公墓,光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当下,国营公墓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天津这14家国营公墓不是全部都对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经饱和了,也就是不再对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紧张了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你是否听闻过 “红色处女军” 的故事?这可是一支极为独特的军队,成员皆为未婚处女。9 世纪初,捷克女王丽布施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卫队,其成员均是未婚处女,“红色处女军” 就此诞生。卫队队长普拉斯妲对男人怀有极度的仇视,她只效忠于女王一人。
老杜女儿刚一回国,就向小马科斯发难 - 天天要闻

老杜女儿刚一回国,就向小马科斯发难

老杜女儿莎拉刚一回国就现身,呼吁民众变革。面对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压,莎拉民调支持率却逆势飙升、断层领先。当杜特尔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宾这场政治豪赌将如何改写? 【莎拉刚一回国就现身“勇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