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2022年09月27日10:17:22 历史 1952

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么一种发现,很多大事的发展,其实最开始只是一件小事。它们的开端在我们看来只是十分寻常的,很是平平无奇,但是就是这样看上去十分平淡地开头,却是那些大事件的开端与发展。

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现在有一种崇古的思想,其实就是因为那些先辈,那些中华文明的前辈和先行者,太耀眼了,简直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片繁星。不过我们这些后辈们也在同样创造着众多奇迹,来赶上这些前辈的脚步。我们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思想,除了文字记录的历史以外,我们还会去主动发掘这些历史存在的痕迹,这就是考古。

但是呢,就像是命运在开玩笑一般,很多大历史痕迹的发现,却不是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这些开头看起来确实是非常的平淡,而且发现它们的人也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一些普通人。比如我们所有中国人所熟知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最早就是被附近的村民所发现的。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也和秦始皇陵相似,有一个平平无奇的开头。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了一个“国宝”,竟然是4.5吨白酒,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26年前,地处辽宁的陵川酒厂,正在为整个酒厂的设施进行一些修改,比如新建楼这样的事,所以就请了不少工人来这里施工。这里要提到作为故事的背景,陵川酒厂也是一个老酒厂了,它的传承最近的也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

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而就在这里,一个普通的工人,他拿着他的工具进行着他的日常工作。他的工具就是锄头,所以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挖土了。但是在今天,他一如既往地如同平时工作挖土的时候,却挖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东西,这个东西也在整个中国考古史上留下了痕迹。原来他挖到了一个巨大的木质容器。

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接下来就是考古的专业人士登场的发展了,经过考古队员的调查和发掘,这些容器里面一共有4.5吨白酒,而且它们还是可以饮用的,这确实是酒里的“国宝”了。因为这些酒的贮存时间是清朝的道光二十五年,这个时间也就是公元1845年,可谓是历史悠久。陵川酒厂也借着这个宝贵的机会推出了新品牌“道光廿五”,也相当于是纪念这批酒吧,在当时的市场上也是好评如潮了。

白酒之所以能够保存这么久,和它的贮存技术是脱不开关系的,其实这批酒之所以能够在百年后还能被饮用,更是有着两大重要因素。

第一点:酒的演变

酒在中国的历史很少悠久,但是也经历了不少的变化。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其实是在明清时间才发展出来,而在之前,中国的酒主要是低度的米酒和黄酒。明清的这种酒也被叫做烧酒,也只有这样的高度酒,才有这个能力被存放起来不变质。

第二点:容器的进化

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在高度酒可以存放很久的奥妙被古人发现后,在酒的存放容器的发展上,古人们选择了在我们看来简直是一种“黑科技”的容器。酒海,它用藤条编织,但是涂抹了很多秘方,制作工艺也很复杂,这种容器能够很好地存放白酒,而且还会让存放的白酒风味更加浓厚。在当时那个科技没有现在发达的年代,酒海能够有这种效用,确实是一种黑科技了。

而现在还在用这种容器存放的酒,都是使用古法酿的酒才会采用这种传统的存放方式,这种酒现在也很少见了,不过倒也不是没有,比如这两款。

第一款:国康1935

这款酒的名字可能你不太清楚,但是这款酒的酿酒师的名字可能对于一些行家来说却是如雷贯耳。茅台酒厂副总工程师,只是她的一个职位而已,她还是原茅台科研所的前任所长,没错,她就是传奇酿酒大师,陈兴希老师。

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酿酒的人很强,酿出来的酒就不可能差,此酒入口就有浓郁而厚重的酱香,它香气虽然厚重,却没有盖过酒味。此酒味道香醇,纯净优雅,滋味独特,回味也是甘爽无比,此酒口感也是丰满厚实,在嘴里也是柔软滑顺,是一款难得的美酒。

第二款:桂林三花酒

此酒也是一款老酒了,它也是一种米酒,但是确实是一款高度白酒。此酒因为是米酒的原因,味道很少香甜,而且闻起来更是甜香不断,如同蜂蜜的香味一般,喝在嘴里也是甘爽柔软,充满着醇和的味道。

数十年前被辽宁民工挖出的“国宝”竟是4.5吨白酒,让人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好了,这篇关于数十年前被民工挖出的“国宝”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了,您也是否想尝一尝这充满着历史的酒呢?不妨在评论区留言评论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吉林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纪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闻

吉林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纪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长春4月3日电 (高龙安 李彦国)“缅怀烈士 铭史砺新”——伪满皇宫博物院清明节纪念活动3日举行,吉林长春各界人士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参加纪念仪式。 长春曾是日本侵华时炮制的伪满洲国“首都”,坐落于此的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伪政权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华罪证。4月3日,吉林长春,民...
云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闻

云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云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献鲜花。当日,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旧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举行 "清明祭英烈" 活动,共同追思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4月3日,云南昆明,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在西南联大旧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举行 ...
抗战影像记忆|狼牙山五壮士 - 天天要闻

抗战影像记忆|狼牙山五壮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雾如纱。五尊青铜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伫立,嶙峋山岩将他们的身影勾勒成永恒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或许没人说得清楚,但是因为什么叫响的,在中国却人尽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2017年10月27日摄)。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岁 - 天天要闻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岁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第九届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内科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创始所长陆道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2日16时58分在北...
206位抗战老兵长眠这个陵园,长沙老人哽咽回忆英雄父亲:他冒死接通线路帮助打胜仗 - 天天要闻

206位抗战老兵长眠这个陵园,长沙老人哽咽回忆英雄父亲:他冒死接通线路帮助打胜仗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抗战老兵们舍生忘死抵御外侮,为国家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其中,湖南籍的大多数抗战老兵已经离世,目前有206位老兵长眠于长沙唐人万寿园抗战老兵陵园。4月3日,公益组织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们前往陵园祭奠老兵,在陵园里,遇到了同来祭奠的柳华林,他的父亲长沙籍老兵柳元青,于2022年...
会武术拿法考证的这位95后是个好警察 - 天天要闻

会武术拿法考证的这位95后是个好警察

“当武术的刚毅、法律的睿智与警徽的荣誉交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24年8月参警的刘庆洋,在琴断口派出所给出了答案。具有“国家武术二级运动员”“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法律硕士”等多个标签的刘庆洋,参警仅半年,已逐渐成长为派出所的“主心骨”。 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化解矛盾 “出拳要有章法,调解更要有节奏。”学...
俞霭峰:中国著名妇产科专家 - 天天要闻

俞霭峰:中国著名妇产科专家

俞霭峰(1910.6.14—1991.5.31)女。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人。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著名妇产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九江儒励中学,翌年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二年级时被挑选改学医预科,1934年考入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