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在合阳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事迹可能不被大多数人所知,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奋不顾身、舍家为国分不开,他们值得永远铭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合阳人民的好儿子党伯弧先生。
党伯弧先生1906年生于合阳灵泉村,他求知若渴,勤勉好学,青年时期远赴上海求学。他向往光明,1925年,年仅19岁的他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担任上海大学党支部书记,同瞿秋白、罗亦农、恽代英等,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组织爱国活动,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很多贡献。
19世纪20年代,中国山河破碎,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屈辱和苦难。党伯弧不惧生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在上海大学他接受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第一线。他在上海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同学中间秘密展开党的宣传工作,“五卅惨案”发生后,和同学们一起散发传单,游行示威,宣传进步思想,号召人们起来救国,他在日本纱厂组织工人罢工时被抓捕,后经“上海学联”营救获释。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上海大学被反动军警查封,为减少牺牲,党的活动不得已更加隐秘,党伯弧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苦苦找不到组织,于是前往武汉寻找。当时的武汉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一、二个月无法取得联系,身上所带的钱也花费殆尽,穷困潦倒之际,他不得已返回西安。在返回的路上,他看到报纸上刊载了他在上海大学的直接领导人----26岁的罗亦农被国民党杀害的消息,忍不住放声痛哭……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公然发动侵华战争,三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三光”政策,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山河蒙难,沈阳失守、绥远失守,党伯弧心如刀绞……为牢记国耻,还我河山,他给孩子们分别起名为念沈、念远、念中,大同,期盼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那一天。他忧国忧民,在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中,依然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冒死给前线筹备医药,每天都置身在危险之中。
1933年,党伯弧受杨虎城将军指派任长武县县长,1936年春,汪锋受党中央和毛泽东所托,携带毛泽东给杨虎城、杜斌丞和邓宝珊的亲笔信,从陕北绕道秘密南下西安送信,在途经长武时,被便衣捉拿,搜出了藏在棉袍里的信件,紧急关头,时年只有30岁的党伯弧,全然不顾个人安危,设法搭救汪锋。他紧急抄下了毛泽东的亲笔信,又连忙给杨虎成将军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写信说明情况,并设计用卡车派专人以“押解”为名,将汪锋安全护送至西安,使信件完好送达杨将军,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重要秘密使命,为后来“西安事变”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伯弧任西安市政协秘书处处长、秘书长、政协常委等职务。他学识渊博、虚怀如谷、平易近人、工作勤勉,即使重病住院,也不允许家人动用单位车辆接送,年老去中央开会,允许家人陪同,他也要子女自费买票随同,他生活简朴,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却倾囊相助。
1985年,党伯弧先生因病去世,安葬于西安市烈士陵园,2001年,党老先生魂归故里,合阳县隆重举办了党伯弧先生骨灰安放仪式,从此长眠在了他为之奉献一生的土地上(灵泉福山南侧)。
党老先生胸怀祖国和人民,他以救国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担当的精神;他虽历经坎坷,顽强面对的意志;他的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学史明理,我们要以党老先生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党依兰,陕西合阳人,中共党员。西安市新城区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