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2022年07月05日08:46:27 历史 1173

1994年2月5日,是粟裕逝世十周年,这一天,张震如同往年一样,带着妻子前来探望粟裕的遗孀楚青。

张震告诉楚青,党中央决定解决冤案的问题,关于方法,采用的是写文章的形式。

楚青听后点点头,看不出来激动,也看不出来高兴,她淡淡开口道:粟裕现在不在了,其实文章再怎么写,他也不知道了。不过人总是有感情的,我总希望党能说一句公正话,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我这一辈子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心愿了。”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张震听后默然无语,许久,他说:“本来文章在粟总逝世十周年发表最好,但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要考虑一下发表的时机。”

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了两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合署名的文章《追忆粟裕同志》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也正是这一句话,粟裕被正式的平反,此时,距离粟裕冤案已经过去了36年。

粟裕因何事蒙冤?张震与粟裕是什么关系呢?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1954年,中共中央调任粟裕担任总参谋长,接到任命,粟裕有些惶恐,想要请辞,毛主席没同意,由此,粟裕便成为了继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聂荣臻后的第三位总参谋长。

在这个职务上,粟裕总共待了4年的时间,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由此离开了总参。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时,主要因为三件“擅权”的事。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第一件,自行准备布置攻打马祖列岛

1955年6月20日,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接到了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皮定均传达的内容。

皮定均说,在6月18日时,担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在开会时要求的全面攻击,迅速解放马祖列岛,由于诸多原因限制,无法实施。

彭德怀接到电报,非常惊讶,因为攻打马祖列岛一事,作为军委副主席的他根本不知道。

为此,彭德怀专门找到了副总参谋长陈赓了解情况,陈赓刚来,彭德怀就批评说:“早在1954年,毛主席就明确规定,每次只选定一个最小最弱的敌占岛屿攻击,求得战则必胜。”

彭德怀认为,总参谋部南京军区,福建军区的负责人没有领会毛主席的意思。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随即,彭德怀将此事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告诉彭德怀,在此之前,粟裕曾报告派空军入福建,保护沿海地区,他表示同意,后来刘亚楼调空军入闽时,他又考虑到印尼万隆会议,便下令要刘亚楼暂且停止调空军入闽。

彭德怀听后随即建议召开个军事会议,将情况细说,毛主席同意。

随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福建一把手叶飞等人都来到北京,在这次会议上,粟裕明确表示,当时6月18日开会时,他只是下令让皮定均全面准备,并未下令要同时攻击三个岛。

不过后来会议记录却是记载为:皮定均没有传达错误,由粟裕负责此事。

后来,这个会议内容被送到毛主席处,毛主席批评了总参说:“6月18日讨论这样大的问题,不得中央批准,是很错误的。”

这便是粟裕犯的第一个“错误”。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第二件事,忽略外事纪律。

1957年,毛主席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除毛主席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外,彭德怀还率领了军事代表团,粟裕是其中一员。

在此期间,粟裕曾和苏联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元帅会面时,询问了对方一个问题,他想要知道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具体分工。

对于此事,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当即表示:“总参和国防部没有什么分工问题,总参隶属于国防部。”

粟裕:“这一点我知道,不过我想请您给我一份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

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当即拒绝了。

此事粟裕确实是犯了错误。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首先,国与国之间,一方向另一方请其提供财、物、文献资料,另一方给子与否,都应该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决定。

国防部隶属于国务院管,也就是说,粟裕想要材料,最低也应由周恩来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相当总理)提出,而且此事必须毛主席点头,周恩来才能提出。

粟裕不是第一次出国了,对于出国的外事礼节,按照道理来说,应该不会犯错,但是对于此事,粟裕确实是做得并不合适,或许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粟裕是真的不懂“政治”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粟裕做的第三件事,擅自调兵从朝鲜回国。

1951年12月,毛主席批示说:“有关国防部署调整方案、计划,以及国防要地步兵师以上部队,特种兵团以上部队的调动,均应用军委名义批准,呈毛泽东主席阅后发出。”

1957年,朝鲜战争虽然打完了,但是还有许多志愿军在朝鲜,11月,毛主席与周恩来等人商议后,决定做迎接志愿军的准备工作。

1958年,粟裕用总参名义下达了第一批回国部队(第21军、炮5师、坦克5、6团及汽车7团等)3月8日回国的调动命令。

毛主席,彭德怀得知后,非常惊讶,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此事。

后来在受到批判时,粟裕对此事做出了检查:“很多事情,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报告,超越了职权,调动志愿军回国这样一件大事,却用总参名义发了电报。”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主要罪名是“个人主义”,对于他受到批判,主要原因就是这三件事。

此后20余年,粟裕始终不得志。

1979年,粟裕向欣赏他的叶剑英元帅提出请求,希望给他平反,叶剑英也支持,可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此事一直拖着没有解决。

1984年粟裕去世时,这件事仍是他的“一块心病”

张震对于粟裕“蒙冤”一事,非常痛心,说起来,他和粟裕的关系,可谓是匪浅。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土地革命时期,张震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任职,是主力红军的一员,而粟裕,当时还没有显露出完全的军事才会,因而在整个土地革命时期,他都没有在红军主力队伍。

不过相对于两人的级别来说,粟裕要高很多,曾担任过红七军团参谋长。

抗战时期,粟裕在新四军任职,张震虽然也在新四军,不过由于新四军兵力分散,所以尽管两人属于同一序列,但是他们见面的机会,可谓是微乎其微。

不过张震虽然没有见到粟裕,但是他对粟裕已经比较佩服了,原因是粟裕在此期间,曾指挥了黄桥战役车桥战役,以及天目山战役

这三次战斗,都是属于自卫反击战,每次都是我军以少胜多。

也正是由于这三战,张震对粟裕比较仰慕,而他们真正有机会合作,则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1946年,粟裕担任了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此时,张震担任第九纵队司令员,这时,张震归属于粟裕麾下。

不久后,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称为“华东野战军”,张震成为了纵队副司令员,他仍在粟裕的麾下。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军事指挥才华,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苏中七战七捷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张震参与了粟裕指挥的许多大大小小战役,也正是由于真正的和粟裕相处,在他的指挥下作战,张震是亲身体会到了粟裕的高超军事指挥能力。

实际上,张震的才华,是参谋。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1948年,毛主席决定华野三个纵队渡长江,成立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由粟裕指挥到江南打仗,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成立后,在粟裕的提议下,张震担任了兵团参谋长。

随即,粟裕对部队渡江作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之后,他在研究这一步军事行动时,与毛主席的计划,产生了冲突。

粟裕认为,部队不渡江是当时最好的情况,在中原作战,也能给敌人重大打击。

随后,在张震的协助下,粟裕终于给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电报,请求改变作战计划。

毛主席接到电报,有些诧异,电令粟裕亲自来西柏坡汇报。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后来,经过粟裕的分析,毛主席,党中央同意了他的诉求,暂且不再派兵渡江作战,不过党中央也给了他一个任务,必须在短时间内让中央看出部队留在中原的好。

也正是这个命令,粟裕指挥了豫东战役

对于豫东战役,毛主席评价很高,毛主席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如今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此后,粟裕接连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张震深入其中,他一直都是粟裕的得力助手,在战火中,他与粟裕,也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在此期间,张震历任华野副参谋长,三野参谋长等职。

如果说粟裕是我军最为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的话,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震,也是我军最为优秀的参谋长之一。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建国后,张震曾在总参工作,后来前往朝鲜战场,由此,他与粟裕虽然不再是上下级关系,但是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为距离而改变。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时,张震就很想不通,此事,也成为了张震的一个“心病”。

特殊时期,张震遭到了批判,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粟裕。

随后,张震的二儿子带着血衣,连夜来到北京,寻求粟裕的帮助,粟裕得知后,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周恩来总理。

总理亲自给许世友打了电话,要许世友派南京军区的战士保护张震,张震这才躲过一劫。

之后,张震还当上了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1975年,粟裕找到张震:“军委考虑,要你到后勤部当副部长。”

张震有些诧异:“我没干过后勤工作,怕干不好。”

粟裕:“这次你工作的调到,是小平同志点将。”

听到这话,张震没再说话。

特殊时期结束后,张震任总后勤部部长,副总参谋长等职,此时,粟裕是军委常委,他们时隔多年又在一起工作后,粟裕给了张震很大的支持。

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他未能生前平凡,此事是粟裕的遗憾。

张震对于此事,也很了解,不过那个时候,他却无法去做些什么,后来每年的2月5日,在粟裕忌日这天,张震总会带着夫人前往粟家,拜访慰问粟裕的妻子楚青。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1992年,张震本来要退休,可是在邓小平的点将下,他又干了一届军委副主席。

1993年,南京军区退休的老干部几人联名给总政写信,请求平反粟裕的问题,张震得知后,对此事很是重视。

后来,在张震与粟裕其他老部下的努力下,中央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了决定,用写文章的方式为粟裕平反。

1994年12月25日,当《追忆粟裕同志》一文出现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时,许多人都明白了,粟裕蒙冤36年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答案。

粟裕蒙冤的问题解决后,张震也是舒了一口气。

粟裕去世十年后,张震拜访楚青,楚青:我这辈子还有最后一个心愿 - 天天要闻

1998年,张震离开了领导岗位,虽然不再担任具体职务,但是张震仍在关心着党和国家的事业。

2015年,张震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享年101岁,他是177位开国中将中,最后离世的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张震被重新授予了上将军衔,他的儿子张海阳,后来也是上将,“父子皆上将”,在我军中,是十分罕见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