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力斗争中,屈死的四条无名冤魂

2022年07月04日23:08:33 历史 1096

一、

说一桩大明王朝的冤假错案。

前段时间,有幸读了马伯庸先生所著《显微镜下的大明》。感觉这部史实类的文学作品写得十分生动,笔者没有打广告的意思,只是说说自己的感受而已。

书的第七卷记录了一段“正统年间四条冤魂”的故事。

话说,明朝正统皇帝明英宗在位时,京畿地区有位叫杨安的锦衣卫百户。

锦衣卫百户是什么层级的官?在大明王朝是正六品官职,在现代相当于厅局级。

这是一个很大的官儿,做官做到这种程度,家里的祖坟何止是冒青烟,简直是失火烧糊了。

杨百户很幸运,娶了一个漂亮媳妇叫高氏。女人长得漂亮,自然是非比较多。

杨百户的上司看上高氏的美色,数次想要据为己有,但都没有得逞。

你想杨安是大明王朝的厅局级的官,上司极有可能是大明王朝的千户级锦衣卫。

大明权力斗争中,屈死的四条无名冤魂 - 天天要闻

杨安的上司不能得手,因此恨上杨安和高氏,整天琢磨着如何整杨安。

结果没过多久,杨安就好端端地死了。

杨安的上司便借此报复高氏,以怀疑属下“离奇”死亡为由,向衙门提起诉讼,说高氏有谋害丈夫的嫌疑。

高氏已经贵为厅局级夫人,谋害亲夫总得有足够的动机吧。

杨安上司提供的逻辑证据是高氏与女婿邱氏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

而且他们合起伙窜通邻居老太太郝氏找江湖术士沈荣,用符纸烧成灰混入汤药的方子,把杨安活活咒死了。

这一幕,跟潘金莲的手法太相似了!

潘金莲跟王婆合伙谋害武大郎都是死罪,何况死的人是大明王朝一位厅局级高官。

按照《大明律》,假如杨安上司所说属实的话,高氏铁定是要被凌迟处死,女婿邱氏、邻居郝氏、术士沈荣也是难逃一死。

当时的法律对谋害亲夫,规定如下:

妻妾谋杀亲夫,判斩决,而如果是与人通奸的话,则要判处凌迟之刑,奸夫一并处斩。

或许是出身的缘故,洪武皇帝最恨那些关系不清不楚的男男女女。

在大明立国之初,老朱定下“伙同奸夫谋杀亲夫”是民间十恶不赦的头等罪过。

这位锦衣卫果然是出手够狠,置人于死地不说,相当于把人弄死后,还要挫骨扬灰。

大明权力斗争中,屈死的四条无名冤魂 - 天天要闻

二、

此案发生在京畿地区,自然由顺天府负责查办。

单说案情,并不是什么大事。夫妻关系不和睦,妻子铤而走险谋害亲夫,这种事在大明王朝每天都会上演。

但是被害人是正六品,原告至少也是级别不低的人物。顺天府不敢怠慢,先把高氏、邱氏、郝氏和沈荣四人关起来再说。

一开始,四人拒不承认,异口同声否认此事。本来就没有的事儿,也没法承认。

但是顺天府害怕锦衣卫的权势,必须得认唐千户的理儿,更得让四人认罪。

想让他们认罪,太容易了。直接大刑伺候,把四人屈打成招,在供词上画押。

到此,案子基本算是结了一大半,剩下的是把卷宗送往刑部复审,刑部通过后再由大理寺审核,再呈报正统皇帝打勾,最终由顺天府执行。

按照程序,先由刑部初审杨安的案子。刑部基本上没怎么细看,直接在批注上签署同意,把案子送交大理寺。

结果在大理寺卡住了。

大理寺管事的是薛瑄。薛瑄看到杨安的卷宗后,发现顺天府提供的证据不够严谨,四个犯人的供词前后矛盾,主犯高氏的供词更是漏洞百出。

薛瑄认为,该案需要重新调查完善证据,便把案子驳回刑部,让刑部再好好捋一捋。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洪武皇帝十分重视案情查办,为了防止出现冤假错案,特意提高大理寺的职位和职权。大理寺拥有“情词不明或失出入者”驳回再审的权限。

刑部拿到案卷后并没有发现不妥,再次签署同意送到大理寺。

大理寺看了后,直接又给驳回刑部,双方你来我往,形成了“拉锯战”。

都察院看到这一幕很是“生气”,作为监督履职部门,都察院认为刑部与大理寺,纯粹是为了斗气故意“卡”对方。

于是,都察院介入此事查问究竟。

经过一番调查,都察院认为刑部做得对,大理寺完全是没事找事。

但薛瑄就是不买都察院的账,死活不同意杨安的案子。

御史王文很生气,跑到大理寺跟薛瑄理论多次,薛瑄也不理会他。

王文暗示薛瑄,案子的原告是锦衣卫,这帮人不好惹。

薛瑄依然无动于衷,案情关乎人命,不得马虎大意,坚持拒绝签字同意。

看来这事没法调解了,只能奏明皇帝,请圣上裁决。

大明权力斗争中,屈死的四条无名冤魂 - 天天要闻

三、

双方争论到正统皇帝那里,各自口若悬河的说了一番道理。

皇帝哪有心思管这事,他本身也不专业。

但是皇帝聪明,他指定一个叫潘洪的御史,重新调查此案。

潘洪经过一番调查,得出结论:

死者杨安在半年前患有泻痢,一直不能痊愈。妻子高氏曾委托邻居郝氏帮忙找能掐会算的术士沈荣作法祈祷。然而半年后,杨安病死了。关于杨安上司描述的情杀一事更是胡说八道。

潘洪把调查情况报告正统皇帝,皇帝很生气。一个小小的案子让你们办得如此复杂。

先签署无罪释放高氏四人的意见,再对所有查办此案的人停发俸禄三个月,唯一没有责罚锦衣卫,包括诬告者杨安上司。

顺天府、刑部、都察院全部被罚。

首先刑部很委屈,具体负责查办的是顺天府,应该由他们承担责任。

都察院更觉得冤枉,我们不懂办案流程,只是监督了一下双方,结果被牵涉其中。

刑部和都察院很不爽,他们认为锦衣卫也得罚。毕竟,事情的起因是锦衣卫的人诬告他人。没有他的话,也不会惹出后面的事儿。

锦衣卫一听也上头了。干坏事的是锦衣卫的人,又不是锦衣卫机构。再者说,案子是你们顺天府和刑部审的,凭什么要罚我们。

各方势力都跑去找明英宗,吵得英宗皇帝头很大。英宗皇帝气过心头后,决定都不处罚了,警告他们以后办事都严谨一些。

大明权力斗争中,屈死的四条无名冤魂 - 天天要闻

四、

事情到此,算是真相大白,应该皆大欢喜了吧。

有一个人不这么认为,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自己平白无故被皇上训斥一顿,就是因为薛瑄多管闲事,因此他对薛瑄怨恨无比。

但是马顺拿薛瑄没办法,只好拿那位锦衣卫出气,叫人把他带来,一顿大刑伺候。

这位锦衣卫明白自己人是一群什么样的狠角色。只要自己松口承认是诬告,铁定小命不保。

所以,他咬定是潘洪偏袒大理寺,故意陷害自己。

指挥使马顺觉得可以利用潘洪做文章。想把潘洪定成偏袒大理寺,用不实证据哄骗皇帝。

没想到在马顺的花言巧语下,英宗皇帝真的把潘洪发配到山西大同。

随后,马顺把高氏四人重新逮捕,在锦衣卫的大牢里,大刑伺候把四人重新屈打成招。

马顺把新的供词呈给英宗皇帝,并弹劾大理寺。

没想到弹劾成功,大理寺所有人被下了大狱,而且关在都察院的地盘。

更要命的是御史王文负责审讯,那还有什么好审的。在王文超高的办案能力下,所有大理寺官员全部“伏法认罪”。

王文的调查结果更是荒唐到极点,甚至叫人笑掉大牙!

他说,术士沈荣跟大理寺的顾惟敬、周观、张柷都是苏州籍贯,完全是出于包庇同乡的目的欺君罔上

英宗皇帝认为,此事重大,必须由锦衣卫把大理寺人员分开关押审讯。

最终,刑部在锦衣卫的配合下,做出了如下判决:

高氏和邱氏凌迟处死;郝氏、沈荣绞刑

外出考察不再朝中,没有参与此事的大理寺丞仰瞻被革职充军去了大同,找前御史潘洪去了。

薛瑄直接被定了死罪,其他大理寺人全部官降三级。

锦衣卫、刑部这么办事,直接惹怒了其他部门。他们纷纷上书指责锦衣卫和刑部太没官品了。

锦衣卫也怕众怒难犯,最终把薛瑄改判为削官为民,回老家种地去吧。

大明权力斗争中,屈死的四条无名冤魂 - 天天要闻

五、

后来,薛瑄重新被起用,做了很多事,而且青史留名。

当时整他的王文,因为土木堡之变,拥立景泰皇帝,英宗回国后,把王文和于谦以谋反处死。

至于那个马顺,他的人生结局是被拖至午门乱棍打死。

平心而论,于谦和王文都没有谋反。于谦死时,天下人都愤愤不平。

王文死时,史书记载“文之死,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意思是说,天下人明知道王文是冤枉的,但是都拍手称快。

明英宗除掉王文的圣旨,是薛瑄亲自送去的,也不知道王文当时是什么感受。

故事到此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

诚如,马伯庸先生所说,很多人都在关注薛瑄的大义凛然,气愤于明朝昏君佞臣,以及薛瑄与他们精彩的斗争。

有多少人关注过高氏、邱氏、郝氏、沈荣凄惨的经历。

薛瑄是刚正不阿的名臣,他因秉持正义而获罪入狱,尚且有人搭救他,但对那四位冤死的人,大家除了同情,又能做什么?

活着的时候,遭受两次毒打,熬不住大明的酷刑,选择签字画押“认罪伏法”。

能够遇上薛瑄,是他们的幸运,但笔者有一个疑问,薛瑄这样的清官,大明王朝能有多少?

反之,诬陷他人的锦衣卫和马顺、御史王文这种人有多少,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满朝文武又有多少?

笔者更想知道,四条屈死的冤魂,在两次遭受大明酷刑的过程中,到底说了什么,内心想了什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表情去面对生死。

这一切,后人都不曾得知,更无法体会。

似乎,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证实,英宗一朝谁是忠臣,谁是奸佞,他们的生死与浩瀚的历史相比,无关痛痒。

朱元璋这位自称穷人代言的千古帝王,泉下有知的话,又有何感想?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史料记载:文登营“在文登县东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县西门内,十年迁此。有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里。营当东面之险。今移县城中”。据老人们传说,文登营以前庙宇众多,像毗卢庵、三元殿、旗纛庙、老爷庙等。经世事变迁,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存于人们
“产业园区的腐败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长刘卫华被公诉! - 天天要闻

“产业园区的腐败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长刘卫华被公诉!

正义网记者6月27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日前,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卫华(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刘卫华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讯问了被...
?继《何以中国》后,上海再推《文运中国》 - 天天要闻

?继《何以中国》后,上海再推《文运中国》

6月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何以中国》鉴赏对话暨《文运中国》启动仪式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文运中国》是继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之后,上海出品的又一部具有中国审美和人文特质的纪录片。《何以中国》自2023年12月9日起在东方卫视和百视TV等网络平台播出后,创下了亿级体量的传播,在国内大屏端累计曝...
“LO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鸟巢回眸,Uzi红温入选 - 天天要闻

“LO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鸟巢回眸,Uzi红温入选

前言:S14赛季的比赛已经正式开始了,相信绝大多数的玩家都关注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对抗。Lpl赛区的比赛进行的是比较激烈的,从目前的整体形势来看,排名靠前的几支战队和春季赛差不太多,blg战队,tes战队和jd g战队依旧拥有统治级别的地位。就在最近,拳头官方发起了一个投票,英雄联盟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到底是哪一张?...
揭秘:潘安为何能成为第一美男? - 天天要闻

揭秘:潘安为何能成为第一美男?

在魏晋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男色盛行,英俊潇洒的男士们成为了时代的焦点。其中,潘安以其出众的容貌、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孝义,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星,被誉为古今第一美男。一、潘安之貌:天生丽质,风华绝代魏晋时期,男色之美被赋予了极高的评价,而
追溯古罗斯历史,“俄罗斯”之名从哪里来? - 天天要闻

追溯古罗斯历史,“俄罗斯”之名从哪里来?

《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广东人民出版社 肖瑜作为邻国,俄罗斯经常被提及,国人并不陌生;若从革命史看,苏联与中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去追问俄国的历史,恐怕大多数人只能想到“沙皇”等名词,缺乏整体性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