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2022年07月04日20:52:16 历史 1668

前言

“毛主席翘一只腿坐在沙发上,太随便,人们来纪念堂瞻仰他,他却翘腿而坐,有点不谦逊。”

这是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后,在设计毛主席汉白玉坐像时引发的讨论,毛主席的“跷二郎腿”的设计方案最早被毙。

那么,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汉白玉坐像,为什么又选定了“毛主席翘腿”的坐像呢?这要归功于当时的著名雕塑家叶毓山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图 | 毛主席纪念堂的汉白玉坐像

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主张建立纪念堂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这个改变了中国命运,让中国震撼了整个世界的一代领袖永远离开了人间。

毛主席去世后,他的后事成为了当务之急,遗体去哪里火化,骨灰怎么处理,这都是重中之重。

华国锋紧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优先解决毛主席的遗体问题,按照毛主席生前的要求,他是同意对他的遗体进行火化的,他对工作人员说过多次,也同意把骨灰撒到江河湖海。

周总理逝世后,他的骨灰处理也是毛主席亲自批示的,如今这个重任落在了华国锋的头上。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当天,中国医学科学院形态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同志受邀到中南海处理遗体问题,和华国锋讨论时提出了一个设想:有没有可能,永远保存毛主席的遗体?

当时在场的同志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主张保护毛主席遗体的认为,毛主席作为伟大领袖,他对新中国的贡献首屈一指,永久保存遗体,也是为了让后代人都可以瞻仰毛主席,这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此外,苏联的列宁同志和越南胡志明,就实现了这个假设。

另一方认为,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这个想法固然很好,但违背了毛主席生前的遗愿,他渴望走近群众,但不希望后人对他歌功颂德。

既然商量不妥,那就只能参考群众的意见,华国锋希望在一天的时间内,通过民意调查拿出方案,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希望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

华国锋马上下令,交代三件事:第一,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第二制造水晶棺,第三,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值得称赞的是,从1976年毛主席逝世到一年后的纪念日,这座神奇的建筑就这样拔地而起,华国锋看到这神一般的速度也甚是感动。

毛主席纪念堂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城楼之间,是一座长宽各为105.5米的方形建筑,在起初设计建造时,这些数据都是经过精确的计算。

在毛主席纪念堂修建期间,华国锋还嘱咐了三件事,第一就是毛主席纪念堂的匾额谁来写,第二就是北大厅的墙上巨幅壁画谁来锈制,第三就是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能不能如期制作好。

由于计划是在一年的时间内,甚至更早,所以这些事情必须要尽快完成,确保毛主席纪念堂如期开放。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其中,毛主席纪念堂的匾额华国锋亲自书写,镶嵌在纪念堂南北门的正上方,此外就是巨大的巨画《祖国大地》也没有问题。

这幅画长23.74米,高6.61米,总面积170平方米,简直就是“世界之最”,在这幅画的面前,就要放一座毛主席的坐像,来衬托毛主席思想的灿烂光辉。

但唯一的汉白玉雕像出现了问题。

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是在设计之初就计划好的,怎么会出现问题呢?原来,这座雕像作为毛主席纪念堂的核心作品,必须要精益求精,两个问题摆在眼前。

第一是开采问题,第二就是坐姿问题。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坐姿引争议

为了开采出巨大的汉白玉,工作人员把开采地方放在北京房山县西南部的山区。

11月20日,房山县接到开采汉白玉的光荣任务,从历史数据来看,房山县一年所开采的汉白玉足足有2000立方米。

这个数据已经很大,但现在要求在4个月之内完成1500立方米的任务,用于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坐像备用。

这实际上是困难重重,首先,汉白玉一般都在岩层以下30米,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光从工作人员的驻地到采石场,每天要往返20里地。

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这是工作人员的常态,为了把底下的积水抽干净,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冒着生命危险。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图 | 开采现场

据了解,负责放炮的工人一般都是卷起袖子,把冰冷的泥水和碎石一起搬走,然后用大锤把几十吨的石头慢慢破开,这个过程工作人员的手承受了非一般的劳动力。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工作人员成功挖土48000立方米,开出方石4600立方米,然后用重型卡车,一步一步送到北京市区,可以说万分小心。

但是与此同时,毛主席的设计图还在争议,一直没有定稿,因为中央对几个设计图一直不满意,觉得设计图都有欠缺。

为了尽快完成这件事,负责汉白玉雕刻组扩大了主创人员,从全国请来了一百多名雕塑工作者和著名的雕塑名家。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图 | 叶毓山

其中就有四川美术学院叶毓山北京画院张松鹤,沈阳的著名雕塑家孙家彬等,还有中央美术学院的王克庆。

在最初的讨论中,在近百个设计图中,毛主席像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先毙掉的是所有的站像。

其中就有很多毛主席穿着中山装,穿着大衣的形象,其中还有一个设计图参考了当年家喻户晓的毛主席在北戴河的留影。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尽管这些站像都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和崇拜,但在巨大的画作背景前,这种站像更适合在室外的广场上,而不适合室内,也就是说,站立的毛主席像在这种室内空间里感到不协调。

剩下的就只有坐像了,但是在坐像中最先毙掉的就是叶毓山提出的“毛主席翘腿”的坐姿。

在众多的设计图中,毛主席有坐在沙发上,藤椅上的,比如毛主席在西柏坡的那张著名留影,还有坐在海边的大石头上的,各种各样的,而叶毓山的“翘腿”设计图之所以被毙,是因为大家觉得不太雅观。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认知中,凡是跷二郎腿都是对人不礼貌的表现,况且毛主席是一国领袖,人们到纪念堂是怀念他的,如果看到一个翘腿的领袖,是不是感觉很不适合呢?

虽然这种观点多数人赞同,但叶毓山持有保留意见,在众多的设计图依然拿不出最好方案的情况下,叶毓山把自己的想法和华国锋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讨论。

叶毓山从毛主席一生的所有照片中,选取了毛主席翘腿的照片,发现他在面见国家元首或者著名人物时,也是翘腿的。

所以叶毓山认为,虽然翘腿并不好,但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袖,从他的照片上就可以发现,他不管在接见外宾还是面对群众,都会翘一只腿,轻松自然,落落大方,而且感到十分的慈祥和亲切,更不失一种幽默感,丝毫没有摆架子的意思。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并且,这座雕像是放在室内,人们去瞻仰他,像是来到毛主席的家一样,毛主席面对客人翘腿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反而能感觉到毛主席就在我们面前,和我们讲话一样的亲切感。

最后,叶毓山把这些照片和设计图一起寄给了华国锋的中央领导,希望重新评选。

就这样,叶毓山的“翘腿”方案被重新拿了出来,华国锋也认为叶毓山的“翘腿”感到更加的亲切,这样就把毛主席他老人家本来的真实面目展现给大家。

最后经过几轮评选,再加上华国锋等领导人的拍板,最终选定了叶毓山的“翘腿”的方案,并马上把设计图交给创作者,开始雕刻。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神采奕奕,万代千秋

在设计前,华国锋做了重要指示,要一次性完成好,避免二次加工。雕塑工作人员对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记在心里,以刻画出毛主席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旗帜。

他们反复推敲,经过两个人的奋战,终于做出了石膏模型,然后开始对汉白玉进行雕刻,几个月后,这项伟大的作品终于面世。

1977年8月,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终于完成,10号这天,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被安放在纪念堂北大厅,刚安放好,工作人员就突然落泪了,因为毛主席的坐像放在巨大的刺绣作品面前,简直就和真人一样,慈祥而和蔼。

有的人说:“这座巨大的汉白玉雕像,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像是毛主席在和我们说话,他像是坐在那里,听着后人的汇报,注视着祖国的儿女们长大。”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这就不得不说毛主席坐像后的那幅巨大的绣作《祖国大地》

东方欲晓的祖国大地,晨曦微露,烟雾袅袅,近处山峦起伏,飞泉流泻,横亘其中的两条江河,千回百转,东归大海,远处弧形地平线的尽头,雪山海面,依稀可辨。整个画面以其雄浑明快的艺术风格,使人心潮澎湃,胸襟开阔。

凝视着这幅有着巨大感染力的绒绣作品,任何一个走进纪念堂北大厅的人,都会想了解一下这幅作品的创作和绣制过程。

这幅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品的创作组有著名画家黄永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师袁运甫,中央民族学院的教师刘秉江,北京市工艺美术服务部美术工作者李传瓒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美术工作者秦龙等同志。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时任毛主席纪念堂工程修建指挥部副总指挥赵知敬介绍:毛主席纪念堂大厅背景图案最初的方案是在毛主席坐像的背后挂一幅红太阳图案。东方红,太阳升,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无可非议。

后来纪念堂工程美术小组的同志们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是个纪念性建筑。

红太阳是一定时期的象征,建议用一幅《祖国大地》的图案作为毛主席坐像的背景。图案中的山脉、河川都不具体,是象征性的自然环境,内涵可无限回味。

由于绒绣材料质感的特点,对比之下将洁白的雕像衬托得更为光辉明亮。使之成为大厅的中心主题。对于纪念性建筑的装饰设计,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其中的工作人员便是山东的绒绣厂,1977年4月,他们接到中央的任务,然后在紧急的时间内开始绣制。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资料显示,由于画作太大,在制作的时候,需要很大的撑子,当时整个画作需要用27幅钢丝布连接在一起,然后把其中的连接缝接住,这样就浑然一体了。

经过一系列精密的加工,厂子里选出了43位女工人,一字排开,然后各自负责各自的区域,飞针走线,每天凌晨开工,一直干到深夜,每天工作20个小时。

43个人协同一致,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43名女工,43颗红心,43双巧手,用五百多斤绒线,经过六百万针,耗时两个月多,给毛主席坐像绣出了背景。

1977年5月,毛主席纪念堂正式竣工,如果从1976年11月24日奠基开始算,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这种速度是惊人的。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开放,那些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的游客在看到毛主席的遗体前,率先看到的就是毛主席汉白玉雕像,他们都被这神态深深感动到了。

特殊的游客

从毛主席纪念堂对外开放开始,每年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的人络绎不绝,人最多的时候,一个小时接待了9000人。

资料显示,最初的瞻仰规定是,瞻仰者在瞻仰厅的时间不超过30秒,瞻仰队伍连绵两公里,需要一个小时多才能到北大厅。

在这长长的人群中,也有一些特殊的游客。

第一,李敏和李讷。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李敏是毛主席的大女儿,妈妈是贺子珍,从小生活在苏联,新中国成立前,李敏回到了父亲毛主席的怀抱,毛主席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

李敏在父亲身边学习生活时,毛主席多次告诫李敏,不要摆架子,不要搞特殊。李敏每次去外地的纪念馆参观,都不会以“毛主席的孩子”的身体亮相,总是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直到被工作人员认出来,她才无奈地承认。

毛主席晚年因为病重,很少见到李敏,李敏对此也十分遗憾和愧疚,毛主席纪念堂开放后,李敏多次去毛主席纪念堂看望父亲,有时候不想麻烦工作人员,便独自排队而入。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图 | 李敏在毛主席纪念堂

和她一样的还有李讷,每年的毛主席诞辰和纪念日,她都会和哥哥毛岸青等人一起去纪念堂,走到父亲的水晶棺前,注视着自己最爱的人,默默地流泪。

在平日,工作人员也经常见到李讷的身影,她记着父亲的话,一直是在人群中排队进入,工作人员见到了还会让她直接进,她都拒绝了。

李讷说,她一直坐公交车去瞻仰,工作人员给她特殊照顾,她婉言谢绝,她要和群众一起瞻仰毛主席。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第二,贺子珍。

贺子珍自从离开延安以来,在22年间只和毛主席见过一面,那就是1959年庐山相逢。

毛主席逝世后,贺子珍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希望到毛主席纪念堂看看毛主席的遗容,对此中央表示了同意。

1979年9月中旬,贺子珍在女儿李敏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刚走进纪念堂她就看到了神态安详的汉白玉坐像,贺子珍被坐像这种亲切感瞬间感到,流下了无言的泪水。

随后,她让摄影师专门给她照了一张相,这是从1937年以来,她和毛主席的最后一张合影。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光辉照人

毛主席纪念堂分为3层,其中地下1层,地上2层。一层主要有北大厅、瞻仰厅、南大厅。北大厅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厅内中央安放着汉白玉毛主席坐像。

瞻仰厅中央的水晶棺内安卧着毛主席的遗体,南大厅汉白玉墙面上镌刻着银胎镏金的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手迹。纪念堂二层设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

纪念室以翔实的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反映了6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

毛主席汉白玉像坐姿引争议,叶毓山建议翘只腿,华国锋看后:同意 - 天天要闻

如今,毛主席已经逝世40多年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从未间断,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门前,总有一条长长的队伍,那是一条“思念之河”。

那座神态安详的汉白玉坐像,每个人看到,都会觉得毛主席在和我们亲切地交谈,让人泪目而怀念。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LO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鸟巢回眸,Uzi红温入选 - 天天要闻

“LO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照片”火了,Faker鸟巢回眸,Uzi红温入选

前言:S14赛季的比赛已经正式开始了,相信绝大多数的玩家都关注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对抗。Lpl赛区的比赛进行的是比较激烈的,从目前的整体形势来看,排名靠前的几支战队和春季赛差不太多,blg战队,tes战队和jd g战队依旧拥有统治级别的地位。就在最近,拳头官方发起了一个投票,英雄联盟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到底是哪一张?...
揭秘:潘安为何能成为第一美男? - 天天要闻

揭秘:潘安为何能成为第一美男?

在魏晋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男色盛行,英俊潇洒的男士们成为了时代的焦点。其中,潘安以其出众的容貌、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孝义,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星,被誉为古今第一美男。一、潘安之貌:天生丽质,风华绝代魏晋时期,男色之美被赋予了极高的评价,而
追溯古罗斯历史,“俄罗斯”之名从哪里来? - 天天要闻

追溯古罗斯历史,“俄罗斯”之名从哪里来?

《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广东人民出版社 肖瑜作为邻国,俄罗斯经常被提及,国人并不陌生;若从革命史看,苏联与中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去追问俄国的历史,恐怕大多数人只能想到“沙皇”等名词,缺乏整体性概观。
副市长降级2年后,再被查 - 天天要闻

副市长降级2年后,再被查

四川省纪委监委6月26日消息,资阳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许志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许志勋(资料图)官方简历显示,许志勋曾任资阳市副市长、市政府二级巡视员,2022年7月转任资阳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许志勋曾被降级处理。据介绍,许志勋,男,汉族,...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天天要闻

聚焦武汉地铁隧道一线,汉阳市政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陈晓玉 袁晓雪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召开。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汉阳市政参与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证书该项科技成果是汉阳市政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科研...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闻

中央决定,孙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决定,孙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孙志禹同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公开信息显示,孙志禹,男,汉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