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知青岁月,(四)两只铜酒杯

2022年07月01日16:22:09 历史 1898

1981年2月,同期下乡的知识青年高前铭,经过五年的军队服役,复员回到武汉。老友见面,分外激动,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情深意长,送给我两只铜酒杯留念。两只铜酒杯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由飞机战斗机机关炮旧炮弹壳,经机床精加工车削而成,精致美观,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回顾知青岁月,(四)两只铜酒杯 - 天天要闻

1973年10月,我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贪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来到湖北红安县丰岗公社林场,这个林场有40多人,20多名武汉知青,20多名农村青年。有个党支部,有书记和场长。农忙季节种田自给自足,稻田里金黄的谷穗随风飘动,长势喜人。农闲期间,种树育林,山坡上绿林成排,生长茂盛。经过几年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农村锻炼,知识青年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回顾知青岁月,(四)两只铜酒杯 - 天天要闻

1975年12月,征兵工作开始了,农村适龄青年和下乡知识青年,积极报名。适龄青年报名参军戎边卫国,是每一个有志青年,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经场领导推荐,五人参加体检,身体全合格,其中我也在其中。

回顾知青岁月,(四)两只铜酒杯 - 天天要闻

半个月之后,征录通知书来了,三人被征录。我没有被录取,政审不合格,是早预料到的。因为我父亲的历史问题,1939年7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辎重兵科,后在国军汽车部队任职。那个年代,招工,招生,参军。政治背景和家庭出身,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占有很大比重,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清楚地知道。

几天之后,二位知青战友与一位农村青年,换上绿色军装,走向远方的军营,全体林场人员,开了个欢送会。欢送他们参军入伍,去广州空军某部队。望着他们穿着军装背着背包,远去的背影,我感到有一种失落感,可能一辈子没有军旅生涯和参军的光荣历史。但革命分工不同,干好本职工作,也同样是为祖国做贡献。

回顾知青岁月,(四)两只铜酒杯 - 天天要闻

这两个铜酒杯,我收藏了40年,每当看到它,心中就向往着那个年代。头顶烈日冒风雪严寒,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精神鼓舞下,在广阔天地农村,与天斗与地斗,在辛勤的劳动,生活,学习中,难忘的知青岁月和所经历的一切。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货大楼内部的照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百货大楼买东西时的样子吗?这里是八十年代南昌电视机厂生产调试线,当时谁家要是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后的我们现在几乎不再看电视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清朝时期,一知县总被上级打压,根本无法出头。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压,他也从没有屈服过。当乾隆得知这背后的真相后,直接“出击”,将这名被“欺负”的官员连升数级。直接高过了曾经欺负他的官员。实在解气!这名官员为何总是被欺负?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 天天要闻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制作/王悦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尹鑫  记者 尹鸣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网友称,“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与主导该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极为相似,怀疑专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对“辛追夫人”的面容进行的复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 天天要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近日,随着国内一些重要铁路及地铁项目有序推进,承接铁路道岔生产任务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保质保量加紧生产,助力中国铁路交通建设。中铁山桥始创于1894年,生产的道岔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 天天要闻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开颅手术也可“微创不剃发”?只需要开一条如筷子粗的小缝,几乎不用剃头发,便可精准完成开颅手术。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探索创新开颅术式,不仅缩短恢复时间,还为患者保住一头秀发,目前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小切口不剃头,已近千人受惠日前,女中学生小方(化名)突发头晕头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