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病逝白帝城,言词强调“不可重用赵云”其中有何深意?

2022年07月01日01:13:02 历史 1877

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为问鼎中原,一统天下招收了不少能人异士,谋士当中自然是“卧龙凤雏幼麟冢虎”为主,而武将那就更多了。

所谓刘备不重用赵云的观点,一是将赵云与关、张两位顶级大将相比的结果,二是从赵云一辈子都是杂号将军的事实生发出来。前者上文已经说明,后者需要额外讲一下,就是“杂号”不等于“没地位”,杂号将军=资名轻小,这是魏晋以后军号泛滥的结果,蜀汉的军号还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蜀汉初期,刘备称帝时,把四将军中残存的马超张飞提拔到位比三公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四将军本身则虚置不授人。

另外需要解释的是,诸葛亮执政后,对军号晋升依然控制相当严格,这可能也给大家一种赵云晋升慢、地位不够高的印象。

赵云如果不是死于建兴七年,此时上限应该是与魏延一样,晋升杂号大将军(位次卫将军,在四将军之上),而即使受到箕谷之败贬号的影响,也至少不应该低于四将军——邓芝所任的扬武将军已经仅次四将军一阶了,总不能说赵云在军中地位还不如邓芝吧?

网友们还排出了三国二十四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

刘备病逝白帝城,言词强调“不可重用赵云”其中有何深意? - 天天要闻

吕自然就是吕布,虽然吕布没有斩杀过多少名将,却享有“三国第一猛将”之称,民间常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而赵云跟他一样,也没有杀过太多的名将,却被誉为“常胜将军”,鲜有败绩,那么赵云这一生为什么不被刘备重用呢?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他跟关羽、张飞并称为“燕南三士”。

赵云早年带着义兵投奔了公孙瓒,一直跟着公孙瓒南征北战,在正史当中,并没有提及赵云在公孙瓒麾下之位。


建兴四年,以光禄勋李严为前将军,卫尉刘琰为后将军,左右将军空缺,赵云很可能在此时自征南将军进号镇东将军,他曾经的副手陈到则升为征西将军。这样就形成了前左右后四将军-镇字将军-征字将军的班次。

在这个序列里面,赵云依然仅次于李严、刘琰,与镇北将军魏延地位相当,是一线武将中的顶流。建兴六年北伐失利,诸葛亮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赵云也承担箕谷之败的责任,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诸葛亮以取武都、阴平之功,复为丞相,次年晋升李严为骠骑将军、刘琰为车骑将军,魏延、吴壹则用阳谿之功,分别进位征西大将军、左将军,见于《废李平公文》的前将军袁綝、右将军高翔、后将军吴班,也应该都是在建兴八年获得晋升的,而一伐出箕谷时作为赵云副将的邓芝大概率也是本年晋升扬武将军,位在四将军和丞相长史杨仪之下。

在野史中则是说赵云自创枪法七探盘蛇,初战就遇上了文丑,两人不分胜负,巅峰时期,又跟吕布大战三次,同样未分胜负,从野史的说法来看,赵云的实力在三国中绝对是数一数二,要知道三英战吕布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不过野史终究只是野史。



赵云投奔公孙瓒时,刘备也依附在此,两人就认识了。刘备颇有才能,屡次得到公孙瓒的推荐,袁绍征青州时,公孙瓒就上表提拔刘备为别部司马,又让赵云随他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赵云的职位此时应该不算高。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辞官回乡,刘备想要留下他,赵云还是觉得应该回乡,这一别就是七年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赵云在邺城见到了刘备,跟随刘备依附了刘表,此后数年,赵云都没有登场的机会,直到长坂坡一战。

刘备病逝白帝城,言词强调“不可重用赵云”其中有何深意? - 天天要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刘备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等他发现的时候曹操已经抵达宛城,刘备大惊,现在的他那里是曹操的对手,带着大军和民众十万人撤退。

曹操一听刘备逃了,又喜又惊,惊得是怕刘备先一步攻占江陵;江陵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自古就有“七省通衢”。曹操就带着五千精兵追击刘备,在长坂坡拦截刘备军。



刘备带着赵云、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可逃着逃着赵云又走丢了,一些部下认为赵云投靠曹操,刘备不相信的说:“子龙不弃我”。


赵云确实没有投靠曹操,他折回去找刘备的妻子甘夫人以及刘禅,然而人多势众,七进七出也只是带出了刘禅,这一战赵云表现优异,留下了许多传说,刘备也任命他为牙门将军。

而赵云混着混着,就成了刘禅的私人保镖,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又从孙夫人手上夺回了刘禅,此后也就没有太多的战绩了。

那么刘备真的不重用赵云吗?

刘备病逝白帝城,言词强调“不可重用赵云”其中有何深意? - 天天要闻

出师表》中详细讲到了托孤过程,虽然嘱托了诸葛亮,但是对赵云还是非常信任,他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赵云在刘备去世之后,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升为镇东将军,封永昌侯。

若是刘备有意打压赵云,大可不必托孤,更加不可能得到这么大迁升,或许对刘备来讲,赵云就是蜀汉的一个精神象征,一个完美人士,将他放在后方远远比放在战场上要有价值的多。

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也没有提到刘备临终前叮嘱“不可重用”赵云,陈寿在编写“五虎上将”时,也是将他们五个人合为一传,评他们是“国之爪牙”。“爪牙”在古代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刘备病逝白帝城,言词强调“不可重用赵云”其中有何深意? - 天天要闻

对赵云,陈寿单独评: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灌婴)、滕(夏侯婴)之徒欤。

至于刘备不重用赵云之说,大多出自后世的演义、评说,加上《三国志》的历史是以曹魏为主,因此赵云的史料很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重用赵云”之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