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2022年06月30日00:09:11 历史 1234

各位好,我是鸭鸭。咱们上期说到,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偏爱后妃武氏,与原配王皇后日渐疏远,王皇后为求子复宠,不惜使用符咒厌胜之术,获罪被废。

其后,武氏却未能如愿继任皇后,前面碍于篇幅有限,咱们只提到武惠妃是李隆基祖母武则天的亲属,因此受到大臣反对。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位武惠妃的情况。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武则天像

武惠妃是玄宗祖母武则天的侄孙女,从血缘上来看,她们的关系其实已经相当疏远。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第三个哥哥名为武士让,武士让的曾孙女就是武惠妃。

武则天称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力量,不断加封武氏家族成员。武惠妃的父亲武攸止虽然已经是远亲,却也因此受封王爵。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或许是无福消受,武攸止在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武惠妃尚且年幼,按照惯例,武则天就将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孙女接入宫中抚养。武则天的孙子玄宗继位后,将武氏册封为了婕妤。这也是武惠妃发迹之路的开端。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李隆基像

玄宗与武惠妃的第一个儿子李一,出生在开元四年,据《旧唐书》记载:

夏悼王一,玄宗第九子也。母贞顺皇后为惠妃,见宠。一生而美秀,上钟爱无比,名之为一。开元五年,孩孺而薨,玄宗追封谥。时车驾在东都,葬于城南龙门东岑,欲宫中举目见之。

夏悼王李一,是唐玄宗第九子,母亲惠妃深受玄宗宠爱。李一面貌秀美,玄宗对他钟爱无比,将他命名为一。他在开元五年时夭折,玄宗追封他为夏王,谥号曰悼。李一去世的时候,玄宗等人住在洛阳上阳宫中,于是将他安葬在洛阳城南龙门山东面,希望以后能够在上阳宫中望见他的坟墓。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唐代东都洛阳图

从李一的生卒年来看,武惠妃至少在开元三年,也就是李隆基继位三年后即受封婕妤,宠冠后宫。在武惠妃生育之前,玄宗已经有了八个儿子,但他对于李一,却最为钟爱,并亲自为他取名为一。要知道,其他儿子可没这待遇。

开元五年的时候,玄宗将给儿子取名以及确定封号的事情,丢给了大臣宋璟苏颋。而一这个字,含义也相当特殊。《道德经》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意思就是,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就可以治理天下。

有趣的是,玄宗在李一出生之前,就已经确立了太子,此时,他是否动了易储之心,我们不得而知。

但李一却不可能参与未来的储君之争,他在出生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此后,武惠妃又相继生育了一子一女,也毫无意外,全部夭折。

直到开元八年之后,武惠妃的第三个儿子李琩出生,这位李琩的王妃,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杨贵妃。玄宗害怕自己这个儿子同样夭折,于是就将他送到宫外,自己哥哥宁王李宪的家中抚养,十多年来,他就一直住在伯父宁王家中。

命运的齿轮已经在悄然转动,未来的李琩,将会迎娶杨氏作为王妃,而他的父亲玄宗李隆基,也将与李唐王朝一同坠入深渊。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元代 钱选 《贵妃上马图》

顺便提一句,长期以来,这位倒霉蛋寿王李琩,在史书中都被记为李瑁,电视剧《杨贵妃秘史》中,取瑁的本义,即天子接见诸侯所持的玉圭,为李琩安排了一起,玄宗想要册封其为太子的戏码。

实际上,李琩一生与储位无缘,从其女阳城县主李应玄的墓志来看,其名也为琩而并非瑁。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寿王李琩之女 阳城县主墓志

武惠妃生下李琩和咸宜公主不久后,玄宗原配王皇后以符咒压胜求子,事发被废。此时,后宫之中,武惠妃风头正盛。按照常理来说,她最有可能成为继任皇后的人选。

但前面咱们提到,一方面,武惠妃是唐玄宗祖母武则天的侄孙女,此时朝堂之上,对于武氏家族成员非常排斥,更不用说是册立武氏子孙为皇后,这种具有明显政治意义的大动作了。

而另一方面,玄宗在9年前便册立了庶次子李瑛为太子,并且目前没有换人的想法。一旦武惠妃成为皇后,于公于私,李瑛的储君之位都将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那如果册立太子李瑛的生母为皇后呢?这就更离谱了,李瑛的生母是赵丽妃,失宠多年,而更致命的是,赵丽妃原本是潞州的倡伎歌女,当时李隆基为临淄王,出任潞州别驾,将其纳为侧室。

既然选谁都不行,玄宗干脆搁置争议,将武氏封为皇后之下三妃之首惠妃,享受皇后待遇,而太子李瑛生母则受封丽妃

玄宗和稀泥的态度,使得武惠妃的政治野心更加膨胀。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此时,武惠妃已经仪比皇后,既然赵丽妃的儿子能成为太子,那么为什么她的儿子不行呢?而武惠妃选定的太子人选,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倒霉蛋寿王李琩。

但现在问题来了,太子李瑛受封二十年,一直还算小心谨慎,没有犯什么不可挽回的大错,玄宗基本不可能无缘无故废黜他。既然没有问题,那不如就制造问题。正好此时,太子李瑛和他的异母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为各自生母失宠而口出怨言。武惠妃的女婿杨洄,也支持寿王李琩上位,就将这三位的事情报告给了她。武惠妃便向玄宗哭诉,说太子李瑛私下召集党羽,想要害死自己和儿女。

果不其然,玄宗勃然大怒,当即便要废黜太子。幸好被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搭救,张九龄力陈轻言废立的厉害,才最终让玄宗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清代 佚名《明皇训储图卷》

然而,不久之后张九龄也倒了大霉。作为宰辅重臣,他在朝堂决策之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而此时,他也遭遇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强敌,玄宗宠臣李林甫。在伏猎侍郎事件与周子谅引谶语案中,李林甫不断利用玄宗猜疑之心,自用之性,最(zuì)终(zhōng)促使君臣离心。

伏猎侍郎事件,发生在开元二十年左右,当时,李林甫推荐了萧炅担任户部侍郎。有一次,萧炅和严挺之一起参加宴会,席间,萧炅读《礼记》中 “蒸尝伏腊”,蒸尝,是指秋冬的祭祀,伏腊是指夏季和农历十二月的祭祀。然而,因为文化水平不高,萧炅将其读作了“蒸尝伏猎”。原本这也只是一件小事,但严挺之他不是一般人啊,他受张九龄提携,与其亲善。而这位萧炅,则是来自于敌对阵营李林甫方。严挺之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一方面,萧炅自身水平低下,的确不适合担任户部侍郎,另一方面,这也不失为是打击李林甫势力的绝佳时机。因此,他当即将将此事告诉了张九龄,萧炅也顺理成章被调任为岐州刺史。

这下,严挺之与李林甫的梁子可就结大了。张九龄爱惜人才,也希望严挺之来日能够拜相。于是便告诉严挺之,现在李林甫深受皇帝器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应该主动亲近李林甫,和他搞好关系。但严挺之向来傲气,除了公务往来,从不拜访,李林甫对他也更加仇恨。这时,蔚洲刺史王元琰因为贪污受贿被审查,王元琰的妻子,是严挺之的前妻,或许是出于顾念旧情,严挺之出面为王元琰说情。李林甫逮住机会,向玄宗上报,张九龄也出来为严挺之解释,说他不是因为与前妻有私情,才救护王元琰的。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张九龄像

然而,这番辩护,却让玄宗更加厌烦。他回想起旧事,认为张九龄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党羽。于是便将张九龄罢相,迁为左丞相,不再负责处理政事。

到此为止,张九龄虽然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实权,却依然处于朝堂政治决策圈核心。但接下来,事情就更加刺激了,这就是发生于开元二十五年的周子谅引谶语案。

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罢相后,玄宗任命牛仙客为工部尚书,执掌门下省政务。此前,张九龄就非常反对,玄宗给予牛仙客六部尚书职衔以及爵位。而牛仙客在张九龄罢相之后受到任命,或许也暗含玄宗敲打讥讽之义。然而,牛仙客虽然为官谨慎,但也的确不是宰辅的合适人员。他在门下省处决政务,凡事唯唯诺诺,全由李林甫做主。

此时,监察御史周子谅坐不住了,开元二十五年五月,他跳出来当廷弹劾牛仙客失职,并且引用谶语“必有牛姓干唐祚”为证,指责牛仙客就是那个姓牛,并且会危及李唐江山的人。

谶语,就是预言。周子谅引用的谶语,来自于武周时期,原文是“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癫,龙蛇相斗血成川。”当时好事的人,就将它解释为“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

虽然这听起来很扯,但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谶语都相当忌讳。秦始皇执政时期,有谶语称“亡秦者,胡也”。当时,北方匈奴被称作胡,秦始皇北伐匈奴,修筑长城。其死后胡亥继位,秦朝二世而亡。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宋 佚名 唐太宗半身像

唐太宗时期,有谶语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氏代有天下”。在与群臣饮宴时,太宗得知左武卫将军、武连县李君羡小名为五娘,且他的官职封邑都带有武字,于是将他迁出京城,李君羡与员道信讨论辟谷以及佛法的事情,又被诬陷为心怀不轨,这可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太宗当即下令处死李君羡,没收财产。太宗去世后,高宗李治继位,随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谶语,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薛定谔的谶语,毕竟,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你永远想不到这件事会怎样发生。

周子谅在弹劾之中引用谶语,也是希望借助玄宗疑心,加速牛仙客倒台。但是,他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朝堂之上的局势。周子谅是张九龄引荐的官员,张九龄此前被玄宗认为有结党的嫌疑,因而被罢相。

此时,作为张九龄阵营的周子谅,出面弹劾玄宗任命的牛仙客。一来,这意味着他是在质疑玄宗的判断能力。二来,其挽救张九龄目的过于明显。三来,更是坐实了张九龄结党之事,可谓一步错,步步错。

周子谅的行为,无疑是在告诉玄宗,自己在将他当作傻子来耍。玄宗当即暴怒,命令卫士将他扑倒在大殿之上,周子谅受伤昏死,醒来后,玄宗又命令对他施加廷杖,致使其当场身亡。玄宗的愤怒与残暴,可见一斑。张九龄也受此牵连,由从二品左丞相贬为从五品荆州长史。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五代十国 周文矩《明皇会棋图》

失去了张九龄的庇佑,太子李瑛彻底沦为俎上鱼肉。张九龄被贬同月,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再次构陷太子李瑛、太子妃之兄薛锈、鄂王李瑶以及光王李琚(jū)谋反。为了坐实这一罪名,武惠妃假称宫中出现盗贼,请求太子援助,又告诉玄宗,太子即将披甲率兵入宫谋反。

果然,本就心存戒备的玄宗,与率兵赶来的太子撞了个正着。这下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玄宗下令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太子妃之兄薛锈赐死。不久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也遭到杀害。

太子李瑛被废后,按照剧本来说,武惠妃的儿子李琩可以收拾收拾准备入主东宫了。但诡异的是,就在这一年,武惠妃却时常看见三王的鬼魂,她因为恐惧而大病,巫师来到宫中做了一个月的法事,武惠妃非但没有痊愈,反而病重去世了。

从武惠妃此前的行事手段来看,她并非胆小怕事之人,三王之死完全在她的计划之中,况且,她并没有亲眼目睹三王的死亡惨像。作为胜利者,武惠妃的儿子很有可能即将继任太子。她却在同年出现了神志恍惚的症状,并且大病而死,实在令人费解。

武惠妃去世时大约四十岁,玄宗将她追封为皇后,谥曰贞顺。当时,玄宗的庶长子庆王李琮(cóng)请示是否需要按照皇后的丧礼,让玄宗所有子女都为其服丧,玄宗没有准许。相关部门请示是否需要在武惠妃忌日停止朝政事宜,玄宗也没有准许。由此看来,于他而言,武惠妃或许也并非十分重要。

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闻

玄宗之子 唐肃宗李亨

武惠妃死后,李林甫继续积极拥立其子李琩成为太子,但玄宗却似乎完全忘记了与武惠妃的恩爱过往,直接跳过了她的两个儿子李琩和李琦,选择了“年长、且仁孝恭谨,又好学”的第三子忠王李亨。至此,太子问题敲定。

由此可知,武惠妃陷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她似乎认为,太子李瑛便是儿子太子之位的唯一绊脚石。然而,前面我们说道,玄宗不缺儿子,此时,除了面部有伤不能继位的庶长子,被杀害的废太子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及早逝的夏王李一、汴王李璥,唐玄宗还有24个儿子可供自由选择。况且寿王李琩自幼在伯父宁王李宪家长大,玄宗对他感情淡薄也属正常。

在三王被害、武惠妃病逝的第二年,李玙(yú)被册立为太子,之后改名李亨。他就是日后的唐肃宗。武惠妃之前所作所为,全部付之东流,真可谓为他人作嫁衣裳。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