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2022年06月28日20:56:23 历史 1032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西方铁路技术进入中国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历史学界大多将中国铁路史作为经济史的分支,主要集中在铁路建成后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以技术史视野对铁路史展开研究,有利于解决铁路史中的诸多关键问题,是近代技术交流史、工业化及工业遗产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原文 :《技术史视野助力中国铁路史研究》

作者 |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 段海龙

图片 | 网络


历史学界介入中国铁路史研究


近代铁路技术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的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19世纪30年代中期,在华传教士主办的报纸首先将西方铁路的消息介绍到中国。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铁路及蒸汽机车的报道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编纂的著作中,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中国本土最早出现的铁路实物是1865年由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的一段窄轨,以表演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不久被饬令拆除。1876年,上海到吴淞口之间出现了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运营铁路,由在华外国商人组织修建,运营一年之余被清廷收购后拆除。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主动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该路之后逐步向两端延伸,最终形成京奉铁路。1905年,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师首次不借助外国资金和外籍技术人员,自主建设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自主建设铁路的时代。

西方铁路技术进入中国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伴随着中国近代化历程。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铁路对社会变迁产生了催化作用。历史学界首先介入中国铁路史的研究,大多将其作为经济史的分支,着重关注铁路建成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已产生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围绕铁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涉及重要人物、机构建制,也有的从金融和外交的视角探讨中国铁路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整体来看,目前对中国铁路史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铁路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较少从技术史视角进行探讨。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将铁路史置于技术史视角下


作为工业革命的重要代表,铁路技术丰富且复杂,并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以技术史视角对铁路史开展研究,有利于解决铁路史中的诸多关键问题。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有较大的突破空间。将铁路史置于技术史视野下,具有以下研究意义。

作为一般技术史研究的意义。技术史主要研究技术的发明、发展、交流、选择及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与补充人类文明史。铁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包含机械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等,技术变化对铁路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铁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亦有创新,还与其他技术发生互动,并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铁路技术史体现了工业化过程中技术的演进,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道特色鲜明的风景。深入研究铁路史中的技术,不仅学术意义重大,亦对当今工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工业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工业化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阶段,对人类的影响至今无出其右者。铁路技术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组成内容,对人类社会工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中国,工业化历程就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铁路同样对于中国近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铁路技术与传统手工业技术存在很大区别,系统化、标准化特征尤为明显。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铁路技术具有鲜明的工业化背景,因此,铁路发展具有特殊性,受工业基础、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等制约。铁路技术的革新历程是工业发展的缩影,一部中国铁路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作为近代技术转移的研究案例。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是西方铁路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史,也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技术的本土化历程。中国的近代化既伴随着工业化,也是西方技术向中国传播的过程。铁路作为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但并不能否认西方列强最初对华输入铁路的侵略本意。就这一点来讲,铁路技术当时进入中国具有殖民性质。就技术而言,铁路在近代中国建设发展的过程,就是西方技术体系渗入中国的过程。技术上,轨距的选择、机车标准的制定、运行信号的设置、管理制度的使用无不被打上深深的殖民烙印。各国控制的路线各行其是,严重阻碍了铁路联网运输的实施,更延缓了中国对铁路技术的吸收掌握和自主化进程。近代中国铁路史是先进技术向外扩张移植的重要案例,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铁路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学术支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是工业活动留下的印记,是人类工业文明的承载者和见证者。工业遗产具有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它的技术价值才是核心价值,也是其他价值的基础。就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研究而言,技术史的工作理应首当其冲,这样在保护过程中才不至于丢失其核心价值,杜绝“破坏性的保护”现象出现。铁路遗产是工业遗产的主要内容,它以独特的线性建筑、沿线城镇地标性建筑(如车站)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活动圈和生活方式,为人们留下了最具工业时代特色的深刻印象。由于铁路技术更新、路线变化、机车车辆换代等原因,出现了大量的铁路遗产。这些遗产是铁路技术发展的铁证,是工业文明进步的象征,具有工业遗产的普遍价值。技术史研究能够揭示出铁路遗产的核心价值,为保护与研究铁路遗产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铁路技术史研究具有特殊性


铁路技术具有其自身特点,技术史视野下的铁路史研究也就有其特殊性。铁路技术史的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元化。

研究内容丰富。铁路技术可大致分为线路技术、机车车辆技术、附属设施建筑技术和信号管理技术四类。线路技术侧重于土木工程技术,包括勘测、设计、选线,以及材料选取、铺设技术等。其中,桥梁和隧道是铁路路线建设的难点,专业性要求高,是一个复杂艰巨的技术环节。即便在同一历史时期,采用同一水平的技术,由于建造环境不同,工程技术的实施也会呈现不同形态。这一现实展现了铁路工程技术史研究的丰富性。不仅是桥梁隧道这种大型工程,枕木材料的处理与更新、钢轨的成分优化等也是铁路技术史可挖掘的宝藏。机车技术则更加丰富,蒸汽机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及现在的动车组,结构复杂,技术日新月异,是技术史可以大书特书的对象。铁路附属设施如车站站房等,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行、连接地方与铁路、供客货转运的重要场所,涉及建筑技术、列车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铁路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涉及多种技术,如管理信号非常重要。近代中国铁路受外国影响,各线路信号不一致,导致不同铁路之间不能顺利实行联运,降低了铁路网络运输的效率。近代中国铁路史也包含着一部铁路信号演变史。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研究方法多元化。铁路技术复杂多样,研究铁路史首先需要掌握铁路技术知识,而不能单从历史文献中寻求论据。在近代化大背景下开展铁路技术的发展、革新及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探讨,是常规的技术史研究方法。此外,还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一,作为工业产物,铁路遗存比较丰富,利用实物考证是铁路技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博物馆,尤其是专业博物馆如机车博物馆等都保存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机车,为研究机车技术史提供了实物证据。现存被遗弃的线路也是探寻当时路线设计、轨道铺设技术、钢轨与枕木使用等的铁证。第二,作为近代技术的见证者和实操者,铁路技术工人,尤其是参加过重大技术改革的人员,掌握着更多文字记录之外的史实,口述史就显得尤为重要。口述史的工作要及时,也需要相互印证。铁路史的研究方法尽量多元化,只要科学合理、有利于解决技术发展中的问题,皆可运用。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10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拓展阅读

纪录 | 40年,从4.86万公里延长到12.7万,这就是中国的铁路!

历史民俗学:发挥更独特的学术功能 | 社会科学报


技术史视野,为中国铁路史研究提供独特价值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