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2022年06月27日21:44:29 历史 1698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5年5月27日,天刚刚破晓,山中的雾气还未消散去,红军第二师第四团的众战士已经整装待发。

他们此次行军的目的地是泸定,毛泽东下达的命令是:“三天内赶到泸定桥。”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

然而,从红军当时驻扎的渡口出发,北上到达泸定,这一趟足足有320里山路。

面对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二师第四团(后称红四团在27日已奔波一整天,而后又经过长途奔袭,在28日急行240里,仅仅两天就达到泸定,并在那里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收到红军成功渡河的电报,蒋介石发了雷霆大怒,并给当时参战的川军将领刘文辉、杨森记了大过。

在愤怒的同时,老蒋还极为震惊。大渡河的地势之险、水流之湍,本就堪比天堑,何况当时川军的部队,已然要对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形成两岸夹击之势。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他无法想象,毛泽东是如何指挥部队,突破了当地唯一的渡口——安顺场,并带领全军顺利渡河的。

红军是如何创造出一天一夜行军240里的陆军奇迹的?毛泽东当时为何要求红四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强行军?又是为何毅然下令北上夺取泸定桥呢?

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岸边一位老秀才的建议。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泸定桥(图源网络)

红军三日急行军

1935年5月26日,川军的追兵已经紧紧咬在身后,眼看就要追上来了。

这天上午,毛泽东等中央将领已经带领大部队来到安顺场渡口,下达了全军渡过大渡河的命令。

红四团的将士们收到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而大渡河西岸320里的山路,他们需要在短短的三日之内完成行军。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不仅路远,这途中还要经过三个川军驻扎点,以及随时面临着敌军的伏击、骚扰和进攻的危险。

当天,川军就为了阻挠红四团的行军,安排了人在途中伏击。

然而红四团并没有多做纠缠,他们的目标是泸定,不能把时间耗在这里,于是在敌军换弹药的间歇,强行突破硬闯了过去。

他们很快便在行进途中,遇到了川军刘文辉在菩萨岗的守军。锐不可挡的战士们在一个小时内,将一个营的敌人迅速击溃,顺利地向前继续突破。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第二日,红四团又比原定时间提早了一小时出发,准备乘胜追击,突破川军的第二个据点——猛虎岗。

但刚走出几里地,便收到了通讯员飞马送来的一份急令,要求他们将原定三天的行程,缩短到两日内完成:

你们要用最高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

“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四团夺取道州和五团夺取鸭溪,一天跑160里的记录。”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也就是说,他们此时还剩下一天的时间,而剩下的路程,还有整整240里。

这意味着全团官兵需要昼夜不停持续24小时,以平均每秒一米多的速度行进。这样的行军强度,用当时团里一个士兵的话来说就是:“要跑死人的”。

此前,全世界的陆军史上,从没有过能跑得这么快的队伍。“没有,那就创造历史!”团长王开湘目光坚毅,铿锵有力地对战士们说到。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而他自己的腿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负伤了,仍然坚持要和全团一同行军,要求自己和大家一起,不计一切代价,按时完成任务。

此后,他们一路不顾川军的拦截和骚扰,强行突破敌人的两道封锁,只留了一支游击队来断后,和敌人周旋。

我军行进之快,已经完全超出了敌人的想象。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川军指挥刘文辉那里:站点接连被拔,但完全摸不到红军的行踪。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刘文辉

此时刘文辉急了。要知道,现在三十八军被调往了康定,泸定并没有部队驻守,如果红军真的比自己的军队先赶到泸定桥,那么整个泸定城都要拱手让人。

他立马致电告诉川军三十八团的团长,要求他们加速行军,务必要把红军拦在泸定桥对岸。

然而,三十八团的团长并不惊慌,反而泰然自若。他认为,目前自己率部到泸定的距离远低于对方。

只要自己能提前撤走桥上的木板,在那样的天险之处,再加上一点火力压制,红军仅靠着几根铁链,绝不可能过得来。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但是现实却是十分讽刺。

红四军的战士们一路上没有丝毫的休息整顿,全速行军。实在饿得慌的时候,就边跑边吃点干粮,很快就赶上了对岸的川军,两军隔河相望。

隔着汹涌的大渡河,川军并不知道对岸的部队是谁。看着他们如此快的行军速度,三十八团团长还以为是此前在菩萨岗兵败撤退,被红军撵着的友军。

全然不知对岸就是敌军的他,派了一个三十人的先遣队,率先赶往泸定把旗帜立起来,然后就放心大胆地安排大部队找了处地方安营扎寨,停下来休整了。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事实上,无论是三十八团团长还是刘文辉,甚至是蒋介石,此前都并没有意料到,红军会选择以如此极限的速度,强行向北打泸定城的主意。

主席夜访老秀才

其实,就在红四团开拔前往泸定的前一天,毛泽东也曾陷入了如何确保全军顺利渡河的战略难题。

1935年5月26日,随着红一团于前一日成功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便率大部队到达了安顺场渡口。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当时,蒋介石的追击部队和川军的主力部队,都正在赶往这里,不出三四日,便能追上我军。

因此,中央红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渡河。

然而,向先遣部队了解情况后,毛泽东得知,目前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成功到了对岸,而能载战士们过河的船仅有一艘。

加上5月的大渡河水量已经相当之大,不仅水流湍急,还有许多暗礁,仅仅是这一个团的渡河时间就花了整整一天一夜。

如此算下来,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确保红军全部渡河。

而此时的敌军已经紧随其后,眼看就要追上来了。几位领导人当机立断,马上寻找其他的渡河策略。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川军

毛泽东一行人来到了安顺场一侧的翼王亭这里有一块碑,碑上记录着晚清时期的一场战役。

当时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就是在此处大败,全军覆没。

毛泽东心里明白,如今的情况下,蒋介石就是要逼着自己做“第二个石达开”

要知道,石达开此前曾以多胜少打败了曾国藩的部队,甚至差点将其生擒,让无数清军闻风丧胆,怎会如此轻易地被清军全部歼灭呢?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他望一眼波涛滚滚的大渡河,再看了一眼碑文,感慨道:

“石达开如果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战略家的话,既然渡不过大渡河, 为什么不沿着左岸直上,进入西康

为什么不向下走,到大树堡拐回西昌坝子?或者再往下走,到大凉山以东的岷江沿岸去呢?”

而如今红军陷于同样的境地,如何才能不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搞清楚当时石达开为何被困于此,以及他兵败的原因,是红军能够成功寻找其他渡河方式的重要突破点。

几位领导人陷入了焦灼的商讨,但一直到天黑都没能得出一个结论。

毛泽东立马回到驻地,动员战士们去附近的村子里,问问当地村民,看看能不能找到对这段史实有些了解的村民。

已经快到下半夜时,事情终于有了进展,一位警卫员找到了当地的一位名为宋大顺的老人。

老人时年83岁,是清末的老秀才,年轻时还曾做过私塾先生。当年他曾亲眼见证石达开的溃败过程,对当时的情况颇为了解。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毛泽东一听警卫员的通报,立马就从床下起身了,他要亲自去拜访这位老秀才。

他让两名警卫员陪同着,一路提着灯笼走山路,来到了老秀才家的中药铺。

毛泽东轻叩房门,屋里的宋大顺听到声音,立刻上前开了门,将一行人请进了屋内,还给众人倒上了热水。

虽然已是八十几岁的高龄,老先生依旧是精神抖擞,背虽已佝偻,但神态仍然透着文人的风采。

彼时毛泽东先向老先生表达了感谢和歉意,表示十分抱歉这么晚了还登门打扰,但军情紧急,必须马上前来向先生请教,希望他谅解。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老人家,您可知石达开当年失阵落马时是怎么样的情景吗?”毛泽东虚心地向老先生提出了疑问。

老秀才立马来了精神,他曾目睹过石达开的兵败过程,并且对当地的地理状况、风土人情都十分了解,得知自己能够给红军革命提供帮助,立马将自己了解的情况一一道来。

老人说,当时石达开率军队到达安顺场后,面临着“朝西走松林河千户阻挡,往东退陡坎子百初高山”的困境。

就是说军队若是向东西两个方向推进,不是要面对湍急的河流,就是被高耸陡峭的深山阻挡,都需要冒极大的风险。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那若是朝南北有无可能呢?”毛泽东追问道。

老先生意味深长地摆了摆手,说:

向北进唐总兵虎踞铜河 ; 欲南辙黑弃儿腐木蔽天,南北同样行不通。”

“这个石达开当时就选择了让士兵们全部通过船只渡河,但这里的水势之险完全出乎了他的想象,渡河速度极慢,很快就被清军的追兵赶上了,被全部围困在了安顺场之内。

听到这里,毛泽东更加清楚地知道了此时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红军部队在很多方面遭遇的情况,都和石达开当年如出一辙。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首先,两个部队行军的路径极为相似。

当时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内部的群臣猜忌之时,为了保命而带军出走,决定独自与清军斡旋。然而他并不愿背叛起义成果,自是不愿意抢占太平天国的根据地。

于是他离开当时的天京,一路南下,而后西行,决定将天府之国四川定为自己的根据地。

而红军则是在蒋介石几次三番的反革命“围剿”后,踏上了长征之路。

此前途径了湖南、贵州、云南等地,一路来到了四川,准备跨过大渡河北上,将川北设为新苏区。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同样是处于敌军的围追堵截中,但红军此时的境况,却比石达开部队当时面临的更为棘手。

两支部队都是在5月达到的安顺场。虽然红军比石达开当初晚了10天左右,但却正好碰上了大渡河的汛期。

汹涌澎湃的水流,遇到河底的乱石,形成了无数暗流和漩涡。这样的水势不仅大大减慢了船只过河的速度,甚至稍不留神,就可能连人带船被卷入暗流之中。

如何在险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呢?毛泽东思虑良久后,向老秀才询问:“我得知河的上游还有一个渡河点,就是泸定那块的泸定桥,依您看,是否可行呢?”

老秀才捋了捋胡子,面色有些忧虑,但还是点点头,说倒是可以试上一试,博得一丝希望。

“但此行也可能面临许多凶险和艰辛啊。”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革命之路处处面临风险,但全军上下始终保持着革命的决心,什么样的苦吃不得呢!

毛泽东一听事有转机,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些,当即在心里做出了决策。

谢过老先生后,毛泽东便和警卫员一起,准备赶紧回队伍中做部署。

但刚出了中药铺,不过行了十来步,老秀才又开门叫住了他们。

他对毛泽东嘱托到:“此地不宜久留,务必速速离去呀!”

也正是因为遵从了老先生这句话,红军此行2万人的部队最终全部顺利渡河。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大渡桥横铁索寒”

5月26日当晚,毛泽东回到指挥驻地,又和周恩来等人一同做了详细商讨,以石达开兵败为前车之鉴,立即动身,刻不容缓。

全面分析蒋介石和川军的方面的敌情之后,毛泽东下达了指令:

兵分两路,一队跟随刘伯承和聂荣臻,利用船只进行渡河,另一队则沿河西岸北上,由林彪带队“以急行军抢占大渡河上游另一个渡河点——泸定桥。”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领到第二个任务的红四团,最终于5月29日,先于川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了泸定桥。

但是当时桥面的木板已经被川军三十八团的30人先遣部队撤走了,一百多米的距离,留给他们的只有一座架在惊涛骇浪之上的铁链桥。

在一天一夜不歇息地挺进二百多里后,许多战士都已经精疲力竭,完全是靠着内心的毅力和革命决心,撑到了现在。

但此时已经没有时间留给他们养精蓄锐,必须马上商量过桥的策略。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由于泸定桥是河段中唯一联通两岸的通道,刘文辉自然是不舍得完全将桥炸毁,所以只选择了撤掉桥面。

泸定河段的西岸是高耸入云的贡嘎山,东岸是悬崖峭壁的二郎山,大渡河就在两山夹峙之中奔腾流淌。

十三根铁链在呼啸的大风中乒乓作响,对岸的川军在叫嚣着:“有种的飞过来!“为什么不飞过来呀!”

他们料定了红军即使是插翅,也无法飞越这光秃秃的铁链桥。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但拥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红四团,并没有遂敌军的意,他们接下来的壮举再一次震惊了对岸的川军们。

团长王开湘带人侦察了完整的地形后,定下了飞夺泸定桥的计划:

  • 在河畔安排两个营的兵力,用密集的火力掩护先锋部队过河,同时提防两侧有敌军增援;
  • 剩下的兵力分为三个梯队,先后突击、搭桥、过河。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王开湘

红四团选出由廖大珠带领22名突击队员作为第一梯队,从铁链桥上匍匐过河;第二梯队从乡亲们那里借来木板,边过河边搭桥;第三梯队火力跟上。

下午4点整,红军正式发起了冲锋。

随着司号员们齐齐吹响震天动地的冲锋号,沿岸架设起一道的火线,一下就从气势上震住了对岸的敌人。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22名冲锋队员一手持冲锋枪,一手拿着破铁皮,背了一把马刀,便开始了冲锋陷阵。这些破铁皮是从乡亲们那里借来的,也是他们唯一的防御武器。

他们心知这一战艰难异常、凶多吉少,稍有不慎就会命丧深渊,但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铁桥,用自己的身躯为战友们开辟出一条道。

对岸的川军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军会以这样没有退路的方式,硬闯铁链桥。

为了掩护22名勇士顺利过河,团长王开湘让所有火力一律不许停,他说:“这一仗,必须打出气势来。”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川军三十八团的团长显然被这种几乎疯狂的打法吓傻了,赶紧急电刘文辉,请求支援。

但对方却告知他,现在只能靠他们自己撑住了。不仅增援没有,他们的屁股后面——泸定城南边,也已经被红军咬上了。

原来,在之前强渡大渡河后,沿河对岸跟进的红一团此时也已对川军的后围发起了攻势,此时已经突破了他们的三道封锁。

这边的突击队员们也顶着对面的火力压制不断压近,子弹用尽了,就朝着敌人的阵地猛丢手榴弹。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第二梯队紧随其后,冒着敌人的炮火,扶着铁锁,一边爬着,一边铺桥板。

眼看着冲锋队就要冲过桥面了,敌军被勇士们英勇无畏的气势完全震慑住了,开始自乱阵脚。

慌不择路的川军们,已然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他们一把火点燃了所有撤下的木板和稻草,妄图以此来阻挡我军战士们的脚步,然后尽数从防御工事中逃出,四散逃窜。

但我军战士们全然不顾滚滚热焰,直接冲进了火海中。

最终冲锋队以损失3名勇士的代价,突破了敌军的压制,带领红四团众将士顺利过河。

随后,后续的红军战士快速跟上,不出两个小时,就将剩余的敌军全部歼灭,成功攻占了泸定桥,与从城南攻入的红一团成功会师。

我军由此完全占领了泸定城。

经此一战,红军后续的主力部队全部得以从泸定桥顺利渡河,全军从此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我们胜利了,蒋介石要毛泽东和我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希望就此破灭。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毛泽东得知前线消息后,终于落下了放在心头的巨石,他说:

“我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不是太平军,我和朱老总也不是‘石达开第二’。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又打错啦!”

绝处逢生

红军靠着领导人们过人的远见卓识,和战士们过硬的心里、身体素质,全军上下团结一心拿下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在老秀才的帮助之下,毛泽东引领英勇的部队,在被动中力求主动,在绝境中找寻生机,绝处逢生,逆转了战局,救了2万红军,也挽救革命于水火之中。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红四团的勇士们,不仅创下了史上绝无仅有的行军记录,还在铁链桥上谱写了流传千古的壮举,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架起了新中国的坚实大桥。

1979年,聂荣臻元帅为大渡河纪念馆题诗: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见分晓。”

红军钢铁般的意志,和无谓牺牲的精神,将生生世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1935年大渡河边,毛泽东深夜密会老秀才,一个建议救了2万红军 - 天天要闻

如今,距离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25年,但人民在享受安定生活的同时,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的牺牲和奉献。

他们咬着牙扛着炮点燃生命之火,才照亮了如今和平统一、人民幸福的局面。

革命先烈的血肉铸成了胜利的丰碑,共产党的领导写就了中国的传奇。对于泸定桥一战中勇不可挡的革命先烈,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兵仙”韩信,死前大喊3个字,现在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 天天要闻

“兵仙”韩信,死前大喊3个字,现在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提起韩信,大家都会想到王者峡谷之中,那个最靓的仔,全图没有他过不去的坎,简直就是偷塔必备。但是你知道吗?在历史中,韩信可是相当厉害的军事家,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兵法谋略了得,常常以少胜多,被称为“兵仙”“战神”级的人物。
“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活动在长沙博物馆启动 - 天天要闻

“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活动在长沙博物馆启动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7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承办,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各区县(市)文旅(广)体局协办。湖南省文物局党总支委员、综合规划财务处处长彭士奇...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举办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暨社科普及主题周系列活动 - 天天要闻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举办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暨社科普及主题周系列活动

5月17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结合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周,开启主题文化宣传活动。上午9点15分,原创研学思政课《“此致·近你”——“爱”的家书》(父母篇)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多功能厅首次开讲。炭子冲小学的近百名学生成为了这一课程的首批宣讲对象。该课程甄...
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 天天要闻

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身着橙色汉服的“辛追夫人”,双手安放膝前正襟端坐,五官立体、仪态大方,皮肤肌理清晰可见……穿越2000余年的历史沧桑,人们竟然在今时今日见到了辛追夫人的“真容”……5月17日,“东方睡美人”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亮相。这是在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之际,其考古成果在数字化领域的又一重大应用。马王堆汉墓是...
突然爆火!菏泽郭有才,“当官”了! - 天天要闻

突然爆火!菏泽郭有才,“当官”了!

近日,山东菏泽小伙郭有才翻唱的歌曲《诺言》,带火了菏泽。他经常直播的菏泽南站也成了菏泽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5月17日,据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账号发布的最新视频,郭有才已被聘为菏泽市文化....
四人赛题库-隋朝 - 天天要闻

四人赛题库-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创建者是隋文帝杨坚,建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隋朝仅仅持续了38年,虽然统一了全国,疆土也扩大了不少,但大事不多,存在感不强。隋朝虽然年数不多,但皇帝不少,前后经历了五个皇帝,比较出名的是两个皇帝,杨坚和他的儿子杨广。
古代人都“卖身葬父”,为什么不自己挖坑埋了?背后其实大有原因 - 天天要闻

古代人都“卖身葬父”,为什么不自己挖坑埋了?背后其实大有原因

文丨微生晓芸编辑丨微生晓芸前言估计大家在电视剧里都看到过一个很奇怪的场景,那就是“卖身葬父”。有些人都是因为要钱处理家人的后事,所以就签订了“卖身契”,成为了丫鬟仆人。但是这也让人觉得奇怪,只是挖个坑而已,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挖一挖?实际上背后大有原因。为何“卖身葬父”?
孙亮之死: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 天天要闻

孙亮之死: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于是孙亮就推断出是小黄门陷害保管员,小黄门不服,孙亮说:“如果这粒老鼠屎是早就在蜂蜜里,那么内外肯定全都是湿的,那就证明是保管员保管不善;如果是新放进去的,肯定是外湿内干,那就说明是被人新放进去的!”
看看2023年广州考古有啥新发现 - 天天要闻

看看2023年广州考古有啥新发现

5月17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加强考古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