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2022年05月12日15:08:09 历史 1516

在人们日常的空余时间当中,看影视剧也是人们消遣放松的方式之一,曾经有一段时间,古代宫廷剧就特别受大众剧迷们的欢迎。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虽说影视剧的创作成分比较大,但是他终究是以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改编而来的,最根本的历史发展史实还是没有做太大范围的更改的。尤其是宫斗剧,里面各种动人心弦的情节常常能引起超高的关注度。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在皇宫之中,除了绝对的“男一号”皇帝和几位依次列为男二三四五号的权贵皇子大臣们以外,还有一种很特别的职业扮演着众多的男n号。

宦官制度的设立

其实提起这些个男n号,可能很多人多半还是会以一些特别的眼光去分析看待他们的,那么在古代王权社会下,为什么一定要设立这样的特殊职业呢?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古代社会中,王权的更迭施行的是世袭制度,如若一个朝代被推翻改朝换代,那么这个朝代也要随着接任的新任上位者改姓了,否则皇权始终是随着他们家族的后代子孙们接位执政的。

贵为天子,皇帝除了他本应最重视的国家大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为皇室延续血脉,选出最优秀的皇室继承人,这也就是皇帝为什么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最根本原因了。

整座紫禁城,都是皇室自己的家,这个家,比任何人的家都要大的多的多,这个家里的成员,更是前所未有的庞大。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皇室成员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加上他们实在是人口众多,所以肯定是需要许多侍奉他们的下人的。

其实这时候古代社会最明显的阶级制度就可以尽数体现了,穷苦人家的儿女们为了帮衬家里的在本该是被家人呵护的年纪,好些就不得不被先是推出去,被送到皇宫里去此后皇室成员们了。

宫女们倒还好,他们就是需要出卖些体力,给娘娘们端茶送水、梳妆打扮。但要说起太监,除了年纪轻轻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更惨的是,还要被除掉自己延续后代的命根子。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那么皇室究竟为何非要除去他们的命根子呢?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皇帝贵为全皇宫之中、全天下最尊贵的男人,什么事情都应该得到最好最完美的。

但皇帝毕竟只有一个,而后宫家里却有三千。皇帝实在是分身乏术,不可能每每都照顾到所有爱妃的需求,所以这时候如果为了满足需求,嫔妃们和他们身边最触手可及的“男人们”发生点什么的话,岂不是就活脱脱给皇帝带了绿帽子?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就是这样,一夫可以多妻,却又必须要求女子一心一意地只侍奉一人。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若是让侍奉在后宫嫔妃身边的下人们都保持他们本有的生理特征,那么万一发生些什么后,嫔妃们还剩下了一儿半女,那岂不是非常容易就扰乱了后宫的秩序,岂不是是个孩子就能冒充皇室血脉,这样一来,皇位继承人的争夺赛就更是打得不可开交了。

皇室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性,就只能通过阉割的手法,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有些人可能又要有疑问了,既然不想让除皇室血统以外的男子惑乱后宫,那干脆就别招那些男仆人了呗。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但皇宫里的日常杂货可不仅仅是帮娘娘们梳妆打扮这么简单了,还有很多脏活累活,什么御膳房的砍柴烧火,什么修缮皇宫时的重力重活,这个时候男人的体力还是要比弱小的宫女要好得多的,所以太监的存在也是必然的。

往来密切的中日

说到日本这个小岛国,可能有些人也知道,在古代社会,他曾经一度是作为我们的附属国而存在的,所以他也时常需要前来给天朝进贡,顺便学习。

根据详实的史料记载,从公元七世纪开始时,日本就多次派使者前来中国学习交流,往来十分密切。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到了唐朝的时候,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是达到了历朝历代之最。大家都知道,日本也是一个十分擅长“学习”的国家。

那么对于当时封建王朝中发挥了有力作用的宦官制度,日本人为什么没有学去呢?这当然要结合当时日本本身的国情国貌来分析了。

日本天皇觉得“不必要”的原因

首先,日本本土的人口问题就是他们不学习借鉴我们的宦官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因为他本身的国土面积就十分的狭小,再加上他周遭的各种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资源都比较匮乏,所以导致了日本的人口增长历来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如果把部分男人送去阉割的话,那日本的生育率就更加低得可怜了,有了人口才能使日本更长足的发展,要不然日本这样下去就要成为一座无人小岛了。

再者,虽说日本的天皇制度中也有“皇”的设立,但他只是字面上与当时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相似,实际上,日本天皇的设立可以说只是一个空壳子,他手中并没有掌握国家真正的实权。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而他们的幕后真正男主角其实是征夷大将军,他手中才有真正的统治国家最根本的军权,所以他们其实根本无需注重所谓的“皇”的血脉是否纯正。

他们的皇室家族成员其实规模非常的小,天皇只允许有一个王后,和两位妃嫔,所以也不太存在什么妃嫔会有过度有需要的时候了,天皇还是能顾得过来的。

其次呢,就算是他们为了维持皇室血统的纯净,人家本身也就已经有了相关制度的设立了。他们的皇室血脉延续可以说是完全由近亲结婚繁衍而来的,在他们的观念来看,男女之间只要双方没有近到同一个妈所生的那种地步,就都可以结合生子。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所以这样的例子其实在当时幕府时代的笼罩下,我们可以看到比如仲哀天皇的皇后是他的亲侄女,光格天皇的皇后是他的亲孙女等等。

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会!其实要想成为宦官,也是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的,而日本就没有掌握精准的阉割技术。

阉割一个活生生的男人其实是需要很高的难度系数的,位置、手法都是有讲究的,阉割后的“术后恢复”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否则,一个不小心,阉割不成就会白白的让一个男人失了性命。

帝王防戴绿帽发明的太监制度,为何没被日本学走,天皇:没有必要 - 天天要闻

而就像刚刚作者就有交代过的,他们人口本就稀少,万一因为失误失去了一个男性,那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就是巨大的损失了,所以当时的日本也是万不会冒这样的大风险的。

综上结合日本当时的国内事情考量,他们确实是不必将宦官制度也学去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张效廉被决定逮捕!曾被批“官迷心窍、利令智昏” - 天天要闻

张效廉被决定逮捕!曾被批“官迷心窍、利令智昏”

检察日报正义网消息,正义网记者5月12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张效廉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张效廉 资料图曾任省会城市市长公开简历显示,张效廉1964年4月生,...
金朝“大定盛世”:被低估的辉煌时代 - 天天要闻

金朝“大定盛世”:被低估的辉煌时代

乱世开篇:危机四伏的金朝初期在 12 世纪的中华大地上,金朝,这个由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宛如一颗崛起的新星,迅速在北方大地崭露头角。1115 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在上京会宁府立国,国号金 ,建元 “收国”。
张效廉被决定逮捕!卸任1年落马,曾被批“官迷心窍、利令智昏” - 天天要闻

张效廉被决定逮捕!卸任1年落马,曾被批“官迷心窍、利令智昏”

正义网记者5月12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张效廉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张效廉 资料图曾任省会城市市长公开简历显示,张效廉1964年4月生,山东梁山人,1986年7月...
从2500人到灭辽:完颜阿骨打的传奇逆袭 - 天天要闻

从2500人到灭辽:完颜阿骨打的传奇逆袭

女真的蛰伏与觉醒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 —— 女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真族在辽朝的统治下,艰难求生。辽朝统治者对女真族进行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不仅索要大量的贡品,还时常欺辱女真百姓和各部落酋长
崖山悲歌:张世杰与陆秀夫的末代坚守 - 天天要闻

崖山悲歌:张世杰与陆秀夫的末代坚守

风雨飘摇,南宋将倾南宋末年,历史的车轮无情地驶向了王朝的末路。彼时,蒙古铁骑在广袤的草原上崛起,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锋芒直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在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南宋的江山岌岌可危,如狂风暴雨中的一叶孤舟,随时可能被惊涛骇浪所吞没。
崖山悲歌:南宋余晖中的最后抗争 - 天天要闻

崖山悲歌:南宋余晖中的最后抗争

风雨飘摇,临安沦陷南宋末年,朝堂之上,奸佞当道,政治腐败不堪。官员们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成风,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卖官鬻爵现象屡见不鲜,有钱之人便能轻松获得官职,而真正有才能和抱负的人却被排挤在外,难以施展才华。
“中国购”为啥走红 - 天天要闻

“中国购”为啥走红

在义乌淘创意,到杭州追潮流,去深圳享科技……最近,有个新词“China Shopping(中国购)”成为海外社交媒体热议话题。尤其在关税政策压力下,众多美国网友专程到中国“疯狂扫货”,掀起了“反向代购”风潮,“美国人打飞的来华购物”等多个话题登上热搜。有美国博主表示:“马上要开启第三次旅程,很多朋友看上中国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