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给妇女开辟了一条无限宽广的为祖国服务的道路!》1953年 刘允颖 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张宣传画描绘的是1952年3月8日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伍竹迪机长与五号机组战友们的合影。
早在1949年10月1日,担任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大姐在开国大典仪式上看到空军战机飞跃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感慨到希望有一天新中国能够培养出女飞行员,她们也能驾驶着飞机飞越天安门。在邓大姐的提议下,1951年初,中共中央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作用,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一项决定: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女飞行员。
当时从华东军政大学、航空预科总队挑选出55名女战士,奔赴牡丹江第7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在这55名女学员中,学成之后将有14名飞机驾驶员,6名空中领航员,5名空中通讯员,30名空中机械员。当时担任航校教员的主要是起义的飞行员及日籍航空技术人员,使用的教练机是机型比较陈旧美制PT-19型和日制双发99式飞机。女学员们为了尽快克服自身心理和生理上的弱势做了很大的努力,她们有的把汽油洒在手帕上让自己尽快适应汽油味;有的和男同志们一起加强体能训练;有的通过打秋千、滚旋梯改善身体平衡问题。学员多而训练器材少也是一大问题,她们就用扫把、凳腿模拟驾驶杆坐在地下练习拉杆蹬舵,在开动的卡车上练习判断目测运动速度,晚上睡觉还不忘在被窝里做飞行练习动作。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当初大多都是中学生,她们仅仅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1951年11月30日取得了毕业证书,完成了一般需要2到3年的飞行员学习之路。1952年3月8日11点45分,天空晴朗,北京街头万人空巷,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驾驶着六架苏式里-2型墨绿色双发运输机在首都各界7000余名代表、5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以及中外记者的观看下,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的检阅,下午1点20分,飞机陆续返回机场,平稳降落。毛主席赞扬她们:“细妹子不简单,飞得好高啊”!3月24日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特意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飞行表演的这批飞行人员。毕业后,第一批女飞行员被分配到空军第十三师运输部队。
更多老宣传画解读欢迎关注后进入文章专栏,关注@画里有话我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