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年近7旬时,挚友送他一个18岁的婢女,后来如何了

2022年03月11日09:51:43 历史 1846

齐白石68岁的时候,一个18岁的妙龄女子被送到齐家,美其名曰给齐白石做婢女。齐白石的夫人胡宝珠把全部的精力用在照顾儿女身上,让齐白石感觉十分寂寞。齐白石早年生活困窘,粮食都要省着吃,生活过得捉襟见肘,根本没有能力享受生活。

齐白石人到中年,受到名家赏识,身价倍涨,一幅画价值千金。为了买齐白石的画,有头有脸的人物蜂拥而来,齐白石一下子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再也不用为生活忧愁。生活富足后,齐白石在精神也需要得到满足,希望有一个年轻女子侍奉身侧

齐白石年近7旬时,挚友送他一个18岁的婢女,后来如何了 - 天天要闻

一、齐白石

从一个放牛郎到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齐白石出生在湖南的一个贫穷农家,他是家中独子,全家人把养家糊口的重担寄托在他的身上,因为他还年轻。齐白石家里穷得付不起学费,他在免费的启蒙学堂读书一年,学会识字后辍学回家放牛。

齐白石品尝过读书的乐趣,外出放牛的时候骑在牛背上,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牛往哪里走他也不管。过了一段时间,祖母忍不住对齐白石说:“你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我们都老了,以后还要靠你养家。你整天只知道看书,看不到家里的粮食见底了吗?”

齐白石年近7旬时,挚友送他一个18岁的婢女,后来如何了 - 天天要闻

齐白石被祖母的这一番话惊醒,他可以从书籍里获得精神慰藉,但是他的家人却要为活下去愁眉不展。从此以后,齐白石勤勤恳恳地做农活,再也没有一心二用。齐白石为了多赚一点钱,15岁去跟着木匠学手艺

齐白石心灵手巧,雕刻的作品栩栩如生。而且他心思灵敏,当他发现卖雕花小件更受欢迎后,他开始学习雕刻精致的小件。因为手艺精湛齐白石在当地小有名气,大家都喜欢找他买小物件。齐白石给一户富商做木雕时,发现一本画,借阅后决定学画画。

齐白石年近7旬时,挚友送他一个18岁的婢女,后来如何了 - 天天要闻

齐白石发现卖画赚得多,而且节省时间,拜当地的一个名师学画。齐白石的绘画天赋显露,画师十分开心,供他吃住,让他专心画画。这段衣食无忧的学习经历,给齐白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齐白石在湖南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可惜不受达官贵人的待见。

齐白石的画很好,但是文人雅士对他十分排挤。在这些文人眼里,齐白石充其量只是一个画工,因为齐白石没有读过书,文学修养并不高。文人们愿意花钱买齐白石的画,但是不允许齐白石署名,齐白石心里不服气,拜入一个学者门下。

齐白石年近7旬时,挚友送他一个18岁的婢女,后来如何了 - 天天要闻

齐白石遭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虽然他会生气,但是他总是寻找机会往上爬。别人说他哪里不好,他就把自己变得更好。齐白石在学者门下努力读书,很快就能吟诗作赋,顺利跻身文人画家的行列。齐白石的原配去世后,57岁的齐白石娶了一个18岁的娇妻,名为胡宝珠。

齐白石年近7旬时,挚友送他一个18岁的婢女,后来如何了 - 天天要闻

二、晚年的遗憾

胡宝珠和齐白石举案齐眉,夫妻两十分恩爱。胡宝珠为齐白石生育了几个子女,孩子们聪明伶俐,让齐白石觉得后继有人,心情很好。胡宝珠要照顾全家人的衣食起居,没有时间陪着齐白石一起作画,齐白石的心里空落落的,想找一个人服侍自己。

四川一个姓王的军人对齐白石仰慕已久,委托朋友上门求画。齐白石对这个出手大方的军人十分满意,和对方互通书信,并且表明自己内心的郁结。军人对齐白石的暗示了然于心,派人买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送给齐白石做婢女

齐白石年近7旬时,挚友送他一个18岁的婢女,后来如何了 - 天天要闻

这个婢女的名字叫做淑华,淑华温柔体贴,深得齐白石的喜爱。胡宝珠看到淑华黏着齐白石,心里很不痛快,去找齐白石理论。齐白石说:“淑华是我的好兄弟送来的,我总不能让人家下不来台吧。”胡宝珠无话可说,但是心里有气,经常给淑华使绊子

淑华性格柔弱,受了委屈自己解决不了,只能去找齐白石哭诉。齐白石也没有办法,他不能责怪妻子,只能安慰淑华看开些,不要计较。两个女人的矛盾越来越深,淑华觉得受不了,想离开。正好胡宝珠怀有身孕,齐白石生怕她动怒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决定和淑华分道扬镳

齐白石年近7旬时,挚友送他一个18岁的婢女,后来如何了 - 天天要闻

结语:淑华哭得梨花带雨,临走前,向齐白石要了一幅画作留念。齐白石含泪为淑华作画,并且提笔写了一首诗。淑华抱着画飘然离去,齐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齐白石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为了相濡以沫的妻子,他愿意和心爱的淑华分手

但是,齐白石心里也挂念着淑华。淑华走后,齐白石的情绪十分低落,甚至为此落泪。齐白石对淑华的感情很复杂,淑华给他的生命带来了一抹亮色,所以他对淑华的离去充满遗憾,令人感慨。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