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会挑日子,找了个好地方才出生,就叫她毛金花吧!”
1930年4月,毛泽东在喜得长女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所谓的好地方是指福建龙岩的“爱华医院”。而在这之前,她的母亲贺子珍当真是吃了不少苦,甚至在怀孕6个月时,还在跟着红军跋山涉水。那长达3万余字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决议案(草案)》,也都是她见毛泽东日理万机,帮忙一字一句抄写下来的。
好在一切都有惊无险,也正如毛泽东所言,孩子挑了个好日子才出生。这句话也是把贺子珍当场就给逗笑了。只不过这这份笑意和这个在孕肚里就“随军”的女娃,到最后全成了贺子珍与毛泽东余生的追忆。
那时候的贺子珍才20岁,作为井冈山的第一位女党员,她满怀一腔热血,一门心思只想着革命,并未想过那么早要孩子,甚至在她得知自己怀孕时,对孩子都还谈不上喜欢。但当孩子诞生后,她却一看心就软了,内心也开始发生转变,极度渴望自己将女儿带在身边好好抚养。
但现实并不会允许她这样的渴望实现。按照红军当时的规定,任何孩子在部队开拔前都会被送走。不是送回老家,就是寄养在老百姓家中。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即便是这个孩子是顶着“红色公主”头衔出生的也不能例外。
于是当孩子刚出生,毛泽东就开始托人找靠谱的人家,将孩子寄养到老百姓家中。等到事情落实下来之后,毛泽东只能无奈地对贺子珍说道:
“把孩子寄养出去,今天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以后会回来的。等到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把她接到身边。”
为了不让毛泽东为自己太操心,贺子珍强忍着泪水说了句:“好吧!”
就这样,尚未满月的毛金花为了革命事业,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离开了父母的身边。更重要的是,今日这一别,他们三人余生都不曾再相见……
毛金花被寄养的家庭是由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邓子恢亲自去物色的,最终定下了家住龙岩城关北街一位42岁的补鞋匠翁清河。
邓子恢与翁清河相识于农民运动中,他知道他是农民运动的坚定守护者,故而对其更多一份信任。加上当时翁清河的妻子也才刚生育不久,正好有母乳可以喂养毛金花,一切便很快敲定了。
红军开拔在即,贺子珍忍痛将女儿抱到了翁家,并留下了20块大洋,以望翁家可以好好照顾小金花。翁清河一家子当时都答应得好好的,可谁知红军前脚刚走,后脚翁清河就后悔了。
毛泽东带兵离开龙岩之后,一直在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奔波不停,手中事情繁多。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女儿小金花还在龙岩。1932年春,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4月中旬再度克复龙岩,抽不开身的毛泽东托弟弟毛泽民去看看小金花,并转交给翁清河150块大洋作为抚养费。
毛泽民满怀期待地去到了翁家,在悉数转交了抚养费后,便提出自己要看看小金花的想法。可没曾想却被告知:“女婴在他们养了4个月后,因伤风夭折了。”
翁清河的态度很真,因为这话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说了。
他知道这女娃是毛泽东的,而毛泽东又是国民党一心想要除之而后快的人,所以当年红军一走,他就无比担心万一国民党军来了龙岩,知道了毛泽东的孩子在他家后,自己小命不保。为此他还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引火上身。
于是,他在同年7月的一个夜晚,抱着熟睡的毛金花去到了南门头,将她放在了一家做油盐酱醋生意的店铺门口后,就转身离开了。
同年冬,国民党军进了龙延镇,不知从哪儿得知了消息,还找到了翁清河。听闻国民党军人是来找毛泽东女儿时,翁清河全身不寒而栗,第一反应只有幸好自己将孩子送走了这样的想法。
虽然他辜负了红军的所托,没有好好照顾毛金花,但所幸的是他也没有如实交代出毛金花的下落,而是以女婴已经夭折的话哄骗了过去,还说他将她葬在了后北门,可以带长官们去看。
如此一来,至少是没有让小金花陷入危险之中的。只可惜的是,他后来又将这样的谎话说给毛泽民听的选择,却也彻底让毛泽东、贺子珍再也没能见到女儿,甚至让毛金花的身世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迷雾之中。
那家卖油盐醋酱的店老板没有收养毛金花,而是将她送给了当地一个名叫翁姑的人。翁姑差不多养了小金花1年的时间,然后又将她送给了当地一个做油条烧饼生意的山东小贩张先志。
小金花在张先志家中过了3年,因张先志老婆病逝,她又被送给了当地一个开煤窑,人称迈四仔的人抚养。迈四仔对小金花无感,但其妻子邱兰仔却对小金花甚是喜欢,便坚决要收养小金花,还对外宣称小金花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是她与前夫杨某的女儿,故而她给小金花取名为“杨月花”。
就这样,她余生便一直以“杨月花”这个名字生活着。
杨月花第一次听到自己不是亲生的,是在她5岁那年与哥哥因一件事儿争吵的时候,哥哥气急败坏骂她是“填头肉(当地‘非亲生’意思的方言)”那一次。虽然年龄尚小,但这话却从那之后一直刻在她心里。而那时候她其实已经被转了4次手了……
毛泽东听闻女儿夭折噩耗,当场就沉默了许久,最后只说了句“真可惜啊!”便去工作了。这看似不在意,其实丧女之痛当真只有经历了的人才懂。
对于杨金花年幼夭折这事儿,邓子恢初听时心中除了悲痛和愧疚之外,同时也总觉得其中有着古怪。1951年,邓子恢拜托到闽西老区的中央慰安团代表谢觉哉,到龙延镇跑一趟,麻烦他再去套套翁清河的话。
谢觉哉忙完公事后,去找了翁清河。其实彼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国民党残余力量不是被消灭殆尽,就是潜逃去了台湾,也就是说没有人会再去找翁清河这样一个补鞋匠的麻烦。而共产党对待俘虏都讲究“优待”,更何况还是一个曾经积极参加农民运动的人呢?所以,其实只要翁清河如实交代毛金花的下落,党和国家并不会找他的麻烦。
可偏偏他仍然一口咬定,毛金花在寄养到他们家4个月时,就因伤风夭折了……
至此,邓子恢便只能作罢,内心更加埋怨自己当年所托非人。然而令他费解的是,在谢觉离开龙延镇不久后,翁清河竟然又写信给毛主席,讨要钱花。
虽然此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毛金花还活着,但邓子恢的内心还是燃起了希望。同时,毛主席也不愿意金花已死这样的事实,所以当邓子恢于1953年回乡省亲时,他特意嘱咐了一句:
“邓老啊,我还有个小女孩放在龙岩,你会后帮我打听一下,看看还在不在?”
答案是肯定的。以杨月花之名长大成人的毛金花,已经于1951年参加了革命工作。只是由于翁清河始终不肯如实交代事情,邓子恢无从查证。
直到1963年,时任龙延县工商联干事的杨月花,在积极推动贯彻党中央的“两个十条”指示,动员自己的“舅母”郑秋地吐露解放前艰难苦水时,她才真正了解到了自己并非邱兰仔亲生的事实。
虽然养母待她很好,彼时她也已经43岁,可她还是想要找到“舅妈”口中,自己的红军父母是谁。于是便写信给了当时已经晋升龙岩专属副专员吴潮芳,讲述了自己打听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一切,拜托他帮忙寻找亲生父母。
吴潮芳是早在杨月花出生前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了,得知事情关于红军之后,他必然是乐意帮忙的。而好巧不巧的是,他在建国之后与邓子恢有过好几次信件往来,重点是这信件里说的就是找毛泽东长女下落之事。
1964年1月17日,在当地县委的推动下,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在龙岩召开,“被谈之人”便是这翁清河。眼见事情败露,翁清河这次交代了事情,表明杨月花就是毛泽东长女毛金花。
眼见事情就要敲定了,可谁知第二天当着邓子恢的面,他又反悔了,说那个女孩儿早已夭折了。加上后来杨月花的养母邱兰仔在座谈会上,虽然也承认了孩子不是她亲生的,但她只知道女娃是她丈夫从一个山东汉子那儿抱来的,于是这事情又陷入了迷雾中,一拖就又拖到了1973年。
那年年底,老红军罗万昌被“派回”了龙岩,住的地方刚好距离杨月花的家不远。由于前几年县里为了给杨月花找红军父母的事情,开了无数次座谈会,当地百姓们自然也会听说一二。而这些话又恰巧被罗万昌给听了去,觉得事有蹊跷的他便写信逐层上报。
经过2个多月的调查后,事情终于大白。毛主席也很快收到了毛金花尚在人世,且在龙岩的消息,大喜之余便让贺敏学带杨月花进京。
但翌日一早,毛主席就改变了主意,表示孩子还是留在龙岩为好,这让众人好生费解。后来才知,那是背后有人作梗,毛主席是为了保护女儿的安全。
事情便又拖到了8月份。得周恩来总理授意,毛泽覃与贺怡的儿媳周剑霞负责了落实毛金花之事。她带着姨妈所说的,金花左脚腋有一个较大的黑痣,右膝盖前也有两个小黑痣的特征,去找了杨月花。
1973年8月,杨月花(右一)与周剑霞(右二)罗万昌(右四)等人合影于郭滴人烈士墓前
她灵机一动,在闲聊时大喊了一句“有跳蚤”。随即杨月花也连忙挽起了裤脚,周剑霞看到了杨月花右腿膝盖上的黑痣……
之后杨月花在龙岩县委代表的陪同下去了上海,本来是要去看贺子珍的。可由于没有在上海见到周剑霞,不知贺子珍具体住处,此行便没能见到。
再后来,由于时代的特殊性,无论是毛主席还是贺子珍都不曾见到杨月花。只有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见到了杨月花,也一直关照着杨月花。
1984年5月,杨月花因身体不适提前退休,此后一直住在龙岩,与丈夫深居简出,6个儿女也都很孝顺。偶尔家中会有慕名而来的客人,她也会毫不吝啬地讲她的故事。言语中不曾提她流落在外时吃得苦,只是在提到亲生父母时总觉得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