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列强进攻清帝国:信息战的滥觞,相机比枪支还要厉害

2021年10月09日23:17:03 历史 1438

信息战是过去,也是未来极为重要的战争方式。为了获得有关战争的信息,人们还设立了专门的情报部门,对于谍战,也可以归结为信息战。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外星人攻打地球,那也只是他们比我们更早获得对方的信息。

在百科词条中,是这么解释信息战的:

信息战是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斗争,亦指战场上敌对双方为争取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的一系列作战活动。

回到本文的主题,笔者认为,在19世纪,欧洲列强敢于进攻清帝国,也正是因为通过摄影术,获得了清帝国较为详细的信息,知己知彼,才敢于跟着当时的老大哥英国在东方发起战争。

欧洲列强进攻清帝国:信息战的滥觞,相机比枪支还要厉害 - 天天要闻

约翰·汤姆森镜头下的清朝官兵,1868年左右

要知道,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一直对古老的东方怀有敬意,在欧洲列强看来,“东方”奥斯曼帝国是非常有异域风情的,而“远东”地区,比如清帝国、东南亚、日本甚至印度,不但有异域风情,而且是十分神秘和强大的。按照网络上流行的说法,1840年的中国经济十分强大,经济实力可能不输英国。

多亏了19世纪的一些冒险家,欧洲人才对中东、远东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在这些冒险家的笔下,无论是对当地的绘画还是文字记载,都极为不靠谱。除此之外,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在亚洲东部的传教士,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描述也显得乏力。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在东亚活动的欧洲人,始终没能有什么引起欧洲轰动的,马可波罗是例外,不过这人写得内容极不靠谱,好在欧洲人信了,也就是从马可波罗开始,欧洲人总是以为中国遍地是黄金,各种绫罗绸缎不要钱似的,简直就是天堂。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这项技术刚推出的时候,是为了记载那些大人物的肖像照。没有人知道1827年去世的贝多芬长什么样,但我们都知道1849年肖邦辞世之前的著名肖像照。林肯、俾斯麦、亚历山大·洪堡、德皇威廉一世等都留下了肖像照。

欧洲列强进攻清帝国:信息战的滥觞,相机比枪支还要厉害 - 天天要闻

李鸿章与俾斯麦

这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旅行家,带着笨重的相机去异国他乡旅行、探险,顺便给欧洲人带去有关当地的真实信息。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摄影术暴露了在帝国主义战争中所扮演的帮凶角色。

我们知道,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商业利益,强行攻打清朝。当时,也只是英国一个国家对侵略清帝国感兴趣,况且,其野心并未狂妄到直接兵临帝都。就这样做的原因有很多,当中有一个原因,在银冲看来,是十分关键的,那就是,英国并未摸清清朝的底子。

在鸦片战争之后,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来到中国,一些摄影师也带着相机来了,他们在城市和乡村里面到处拍摄,记录了当时真实的中国社会,包括社会底层的苦难,以及最为关键的鸦片馆。欧洲人第一次发现,和马可波罗以及各种传教士的记录不一样的是,此时真实的中国是如何的荒凉。

这些摄影师回到欧洲之后,将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制作成摄影集并公开展览。比如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1868年起在中国创作、并在英国出版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纪录了当时中国广阔的风景、清朝皇室和统治阶级、商人和经济活动、日常生活以及男人、女人和孩子的面孔

欧洲列强进攻清帝国:信息战的滥觞,相机比枪支还要厉害 - 天天要闻

约翰·汤姆森镜头下的中国,右下角是鸦片馆,1868年左右

这类摄影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其一是,那些表现苦难的照片,例如中国鸦片馆,彻底打碎了西方人对东方神话世界的美好想象;其二是,这些图片可以使人们抛开尊贵与野蛮的传统思维,对异域的真实细节有所认知。在英国国内,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对华的战争是野蛮行为,但真实的照片告诉他们,他们以前对东方世界的敬意,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客气。

借助照片,英国人也看到了自己殖民统治成果,这也许强化了部分殖民统治的决心。

有了真实的照片,现在,除了英国,其他欧洲小国也开始变得自信了,他们不再畏惧清帝国。因此,首先是英国带着法国在1856年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在1860年进攻清朝帝都,并摧毁了圆明园。接着,1900年,更多的西方列强组队,意欲瓜分中华。如果没有摄影术,有谁相信幅员辽阔的清帝国,真实情况是这么羸弱呢?

欧洲列强进攻清帝国:信息战的滥觞,相机比枪支还要厉害 - 天天要闻

约翰·汤姆森镜头下的妇女,1868年左右

当然我们也知道,摄影术自发明以来便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以编辑、后期加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摄影可以操纵现实。摄影术——照片可以是很好的借口。躲在相机背后的人,可以任意解释照片内容,用来做一些违背道德和正义的事情。包括发动战争。

20世纪的哲学家苏珊·桑塔格在其著名的书籍《论摄影》中如此评价摄影术:“……拍照的行为仍有某种捕食意味。拍摄人即是侵犯人,把他们视作他们从未把自己视作的样子,了解他们对自己从不了解的事情;它把人变成可以被象征性地拥有的物件。一如相机是枪支的升华,拍摄某人也是一种升华式的谋杀——一种软谋杀,正好适合一个悲哀、受惊的时代。 最终,人们可能学会多用相机而少用枪支来发泄他们的侵略欲,代价是使世界上的影像变得更为泛滥。”

而对于一百多年前的的欧洲列强而言,摄影术无疑是一场伟大的“信息战”。通过大量详实的照片资料,充分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组织、科学水平、教育水平甚至军事动员能力等,因此,对于一系列的侵华战争来说,摄影术在19世纪,是比枪支还要强大的武器。

(本文由银冲原创,请勿转载)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