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勋熊秉坤长孙熊永铸:祖父常告诫要自己克服困难,不给政府添麻烦

2021年10月09日21:45:14 历史 1515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摄影记者 萧灏

“至今,老人的音容笑貌宛在,谆谆教诲犹绕耳……”10月9日,辛亥革命元勋熊秉坤长孙熊永铸谈及祖父,心里依然满是怀念和自豪,他说,从童年时代就受到革命思想熏陶,在他的记忆里,祖父为人正直,勤俭持家,这些优秀品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

辛亥革命元勋熊秉坤长孙熊永铸:祖父常告诫要自己克服困难,不给政府添麻烦 - 天天要闻

熊永铸

熊秉坤是著名革命义士,1911年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9年在武汉病逝。

用剪刀剪掉菜叶子上的虫洞继续吃

熊永铸家住武昌区长湖社区,今年71岁,在他19岁之前,一直和祖父生活在一起。

每每谈及祖父,熊永铸都会陷入沉思,时间飞逝,但记忆依然清晰。

“小时候,祖父对我很严厉,”熊永铸说,在老人的意识里,家风非常重要,比如每餐吃饭前,必须先由长者上桌动碗筷,孩子们才能跟着吃,吃饭的时候,不能漏饭漏菜,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他很节约粮食,如果发现碗里有饭,他会严厉呵斥,要求我重新回桌,把碗里的米粒吃干净。”

尽管当时家里条件不错,但熊秉坤非常节俭。“家里买回的青菜叶子上,有一些被虫子咬过的洞,我准备把叶子揪掉,但被他制止了。”熊永铸说,祖父拿出一把剪刀,把圆洞周围的叶子慢慢地剪掉一圈,这样,大部分叶子被留下来了。

在祖父的严厉管教下,熊永铸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除了严厉,熊秉坤对熊永铸也有关爱和仁慈的一面,“有一次他去外地开会,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想要个小礼物,没想到他竟记在心上,回来后给了我一个惊喜。”

除了敬畏,他也很膜拜祖父,“他经常参加活动,会见名流,我觉得他知识渊博,很喜欢听他给我讲历史,分析形势。”

1968年冬,熊永铸响应号召,到天门农村下乡,因舍不得离开家人,熊永铸有些伤感,临行前,祖父勉励他:不要哭,好好干,以后肯定有机会回来的。

但是没过多久,熊秉坤重病入院,熊永铸赶回医院照料,1969年5月,熊秉坤临终前曾对熊永铸说,“你爷爷一生都是血气方刚。”意思是,希望孙子以后也要做像他这样的人。

辛亥革命元勋熊秉坤长孙熊永铸:祖父常告诫要自己克服困难,不给政府添麻烦 - 天天要闻

熊永铸讲述祖父事迹

告诫后人自己克服困难,不给政府添麻烦

处理完祖父的后事,熊永铸就返回天门下乡,此后每年清明节和10月10日武昌起义纪念日,他都会去“看一看”祖父,陪他“说说话”。

尽管身居要位,但熊秉坤生前从未以“打响第一枪”的功臣自居,经常教育后人要“坐得稳,站得直,行得正”,“这些教诲,我要在我们家族传承下去,向一代代后人传达。”

1974年,熊永铸返回武汉工作,进入一家企业任职,后来从事管理工作,2005年企业经营情况不好,他便下岗了,他设法在一家民办学校任职,几年后,为照顾年迈的父亲,他就辞职回到家里,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有人跟我说:你是熊秉坤的后人,家里有困难你可以找上级呀。”熊永铸说,不少亲友建议他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但熊永铸总是摆摆手婉拒,他说:“自己有困难,我自己想办法克服,祖父经常告诫我们:不能找政府添麻烦。”

熊永铸记得,祖父临终前还特别交代,“到时候找有关部门报个丧,不要提要求。”

熊秉坤说,作为辛亥革命元勋的后人,自己特殊的身份,出门在外也经常是“自带光环”,“别人介绍我时,总会加上一句话:他是武昌起义‘第一枪’熊秉坤的孙子。”熊永铸说,他为祖父感觉到自豪。

熊永铸如今居住的长湖社区,距离祖父当年“打响第一枪”之地相距很近,步行十余分钟便可抵达,他经常走到这里看一看。

2014年,为纪念熊秉坤诞辰130周年,熊永铸参与编撰《共和先声——辛亥武昌首义发难元勋熊秉坤纪念文集》,该书收录了熊秉坤著述和辑录的文章,他经常为游客和青年讲述这段历史,勉励大家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我非常自豪,相信这一定也是我们的先辈所期望的。”熊永铸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货大楼内部的照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百货大楼买东西时的样子吗?这里是八十年代南昌电视机厂生产调试线,当时谁家要是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后的我们现在几乎不再看电视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清朝时期,一知县总被上级打压,根本无法出头。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压,他也从没有屈服过。当乾隆得知这背后的真相后,直接“出击”,将这名被“欺负”的官员连升数级。直接高过了曾经欺负他的官员。实在解气!这名官员为何总是被欺负?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 天天要闻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制作/王悦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尹鑫  记者 尹鸣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网友称,“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与主导该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极为相似,怀疑专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对“辛追夫人”的面容进行的复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 天天要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近日,随着国内一些重要铁路及地铁项目有序推进,承接铁路道岔生产任务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保质保量加紧生产,助力中国铁路交通建设。中铁山桥始创于1894年,生产的道岔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 天天要闻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开颅手术也可“微创不剃发”?只需要开一条如筷子粗的小缝,几乎不用剃头发,便可精准完成开颅手术。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探索创新开颅术式,不仅缩短恢复时间,还为患者保住一头秀发,目前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小切口不剃头,已近千人受惠日前,女中学生小方(化名)突发头晕头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