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农民,家里竟然藏有9份价值连城的圣旨,他的祖上究竟是什么人?
1993年4月,西安晚报刊登了一条震惊世人的消息,竟然在一位农民家里发现了九道圣旨。专家建议这个农民把这些圣旨放到博物馆展览,然而在展览时,竟然丢失了两份圣旨。这里面究竟埋藏着什么秘密?后来这个农民把博物馆告上了法庭,可是博物馆却给出了圣旨有可能是赝品的理由,那么这个农民会获得赔偿吗?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那段历史。
圣旨在古代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比起一些流传下来的玉石、书画等一些珍稀宝贝,圣旨的稀有程度以及价值不是普通的文物能相比的,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不仅材料外观精美,而且也是每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他的价值早已超出了本身的外在。因为圣旨能够流传下来的非常少,而且保存也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它的出现足以引起世人的关注。
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约有2300多年的历史,其中差不多有四百二十位皇帝。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颁布圣旨下达命令,所以在古代见到圣旨就相当于见到皇帝。他不仅代表着一个身份、更代表着皇权。在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替换以后,拥有上一朝代圣旨的家庭,都会把前朝的圣旨给烧掉,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不受到前朝波及,免受灾祸。随着历史的变迁,流传到现代的圣旨基本上已经很少了。而且再加上近代的时候,西方侵略者敲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大门,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导致我们很多的文物都流落到了海外。但是这位农民家里竟然有九道圣旨,这个消息被传出后,瞬间在考古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清河家谱》以及《长安县志》里面曾记录过,这位农民张振华的祖先是陕西榆林府人—张鼎以及其子张汝洪。明朝的时候,他们曾担任过朝廷的重要职位,官位是贵州等一些地方的总兵。到了清朝顺治的时候,张家来到西安府斗门镇生活。
专家们不禁发出了疑问,这些圣旨到底是给哪一位张家先祖的呢?张振华继续讲述起了自己先祖的故事,他总共有七位祖先曾在清朝做过官,并且官职还不低。这些祖先里面有一位叫做张鹏程,他曾是总兵官职,还被康熙封为“荣禄大夫”。二代高祖张玉麒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并且因为护驾有功,康熙给他赐予了“机宜果断”以及“世泽堂”这两块御笔金匾。张家获此殊荣,祖先七代都继承了这个职位。直到后来清朝衰败,张家虽然获得了此等殊荣,但是再也没有机会出仕了,这九道圣旨也是从这里来的。只不过张家的先祖在第八代的时候辞官回了家,而曾经一度辉煌的张家也逐渐不为人知,消失在了大众的眼前,在家乡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会有圣旨。
一开始他们家总共有13道圣旨,但是在1927年的时候,因为时代混乱、军阀相争,那几道圣旨也不翼而飞了。当时镇嵩军将领刘镇华曾驻军在张振华先祖家里,这些队伍不仅蛮横无理,而且还经常对百姓进行欺压。后来不知为何,张家藏有圣旨的消息被泄露了出去,没过多长时间,张家的四道圣旨就离奇失踪了。虽然张家先祖曾怀疑过刘镇华,但是迫于人家是有军队的,所以张家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是先把自己家里剩余的九道圣旨给转移走。后来刘镇华的军队撤走以后,张家才又把这九道圣旨送回了家中。
1966年,张振华因为先祖的原因,一家成为了特殊家庭,张振华一直在担忧自己先祖的遗物该怎样保护。这时西北农学院的昆虫学教授崔茂学,正巧从他家门前走过。当他看到张家门口的金匾时,就觉得这一家人不是普通家庭,于是他准备详细了解一番。当他与张振华交谈后得知了张振华的纠结,于是对张振华说,这些文物你必须保护好,因为这不仅是你家的传家宝,更是国家的宝贝!后来他让张振华把那两块御笔金匾,用泥土封在了院子里的夹墙里面,随即又把一些字画这些文物放在了化肥袋子里面,并埋在了土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卫兵来到了这里。所幸有了崔茂学的提醒,张家早已经把那些东西藏了起来,不然这些珍稀的文物可能就流失了。那这些圣旨为什么会到了博物馆呢?甚至还引起了官司呢?
来由是因为一篇报道,原来在1993年的时候,张振华找到了西安日报的编辑郭兴文。当时郭兴文正在工作,但是因为张振华表现得非常急迫,于是他便问找他做什么?只见张振华说,他的家里有九道圣旨,并且还有两块御笔金匾和文物,他希望自己家里的文物可以被众人知道。
因为张振华在知道有很多文物,因为一些原因流失在了海外,所以国家也越来越看重对于文物的保护,还专门出台了一些文物政策,所以想要借着国家的力量和帮助,给世人展现观看张家的传世文物。郭兴文知道这件事后也大为震惊,他看着眼前朴素的张振华实在不像一个有珍贵文物的人,于是他停下了工作问道,确定是真品清朝御笔金匾吗?张振华严肃的表示这绝对是真品。郭兴文又问,那这九道圣旨也是清朝皇帝亲自下令的圣旨吗?张振华又诚恳的表示绝对是真的。
这些文物的发现对于考古圈文物圈足以惊起千层浪,所以郭兴文知道以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了郭兴文的家里。第二天天刚亮,郭兴文就带着一些同事来到了张振华的家,他们刚到达这个小村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一种久远的气息。门前有两棵百年的老树,询问后得知这两棵树从清朝的时候就栽在这里了。
于是郭兴文他们又赶忙进入了张振华的家里,只见一种古朴的历史气息袭面而来。一口非常罕见的古井建在庭院中,郭兴文很快就发现,张家古宅的房檐上,雕刻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古代神兽麒麟,而且还有其他精美漂亮的浮雕。整个房间的房梁非常壮实,足以显示出一栋古风古色大气的古宅。张家的宅子看起来是在清朝时期修建的官宦住宅,尽管看起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装修过了,但是也只是看起来有一点破旧而已。
于是他们一群人又来到了院子的里面,只见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碑以及石雕,不同的文物尽在记者们的眼中。郭兴文推测这些文物最起码都是珍品,这些发现让他们心里一时有些紧张,他们此时心里已经迫不及待要见到那九道圣旨了。只见张振华一阵操作,一个看起来非常破旧的木头箱子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里面有九道圣旨以及几十副字画。张振华非常小心地把这几张字画在郭兴文面前展开,首先是两张雍正的圣旨,然后是三张乾隆的圣旨,两张嘉庆的圣旨,最后是道光的圣旨,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张振华第一次把这些东西拿给外人看。
根据郭兴文所写的新闻记载,这九道圣旨全部展开的话,可以把整个庭院都铺满。映照出的色彩十分好看,显得整个院子都是霞光,直接给院子增添了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张振华说在1962年的时候,他的父亲锁住了张家的大门,随后把他叫了过来。张振华第一次见到他的父亲那么严肃的样子,当时家里燃烧的香烛香气萦绕,他的父亲坐在正室,命令张振华对着排的一排排的祖宗牌位叩拜。等到张振华三跪九拜之后,他的父亲张安邦从屋子里拿了过来一个破旧的箱子,等到张安邦打开箱子以后,那九道圣旨以及金光闪闪的牌匾映在他的眼前,张振华很快就被这些东西吸引住了。牌匾上的字都是拿金笔写的,随着张安邦把圣旨缓缓打开,复古的光辉映照了整个屋子,奉天承运四个有力的大字出现在张振华眼前,让张振华心里不禁大为震撼。他知道这些都是圣旨,但是一个农民的家里为什么会有圣旨呢?
张振华并不知道这些圣旨的来历,随后他的父亲张安邦给他解释起来。张安邦说,这些东西都是你祖先遗留下来的,也是张家的荣耀!说完以后就把这些非常珍稀的文物都交给了张振华,并郑重地托付给他,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把这些文物给保护好。
在场的记者们听到这话以后,心里都大为激动,他们知道如果这个消息被爆料出去,那效果绝对很劲爆。后来的结果如他们所料,张振华恐怕当时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两张圣旨会在将来因为自己的念头丢失。
当记者听完张振华的叙述以后,根据张家的家族先祖以及现场文物,在报社写了一篇稿子,并刊登在了4月6日的西安晚报上。这件事情的报道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注意,许多专家都跑到了张振华的家里。为什么这些专家在听到这件事后这么惊讶呢?因为在当时,那些考古学家已经在西安进行了很多年的考古研究了,但是仅仅才搜集到4道圣旨,而这个农民家里竟然有那么多道圣旨可谓是震惊了他们,所以大家都想来他们家里看看这些古代帝王下令传旨的圣旨究竟是什么样的!
张振华家里每天被这些来探访的专家挤得人满为患。后来一位记者对张振华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为了防止来观看的专家游客损害了文物,把这些圣旨和文物都交给相关部门吧,让这些部门来好好保管文物。这个记者在提出这一建议后,立刻又刊登了另一篇报道,希望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上的人士在看到这篇报道后,对于给文物局保管文物一事做出支持。当地的文物局在看到这个报道时很快做出了回应。
12月,张振华与本地的文物局达成了共识,并由文物局无偿保管这些珍稀文物。1998年,西安市小雁塔文物管理所鉴定这些圣旨都是真品,表示希望在小雁塔进行展出。张振华非常开心的同意了这一件事,随着这一次展出的圆满成功,全国的展馆都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博物馆进行展出。于是他们纷纷对张振华进行了邀请,这几道圣旨也在广东、江苏这些地方进行了展出。为了防止这些圣旨被盗,每一次在展览的时候,张振华都会一同前去,前几次展览都是很顺利安全地结束了,但是最后一次却发生了意外。
时间到了2002年12月份,江苏省淮安市的清晏园对张振华发出了邀请,希望借张家的这几道圣旨以及金匾和一些其他文物展览在博物馆里。张振华对此考虑了良久,最终还是决定与清晏园合作,于是他便签署了一份协议。这次展览的展出时间总共为两个月,清晏园对此表示会给张振华文物的展出费以及生活费,加起来共有一万四千四百元。
在文物展览的过程中,安全是由协议双方共同负责的,清晏园会付主要责任,后来清晏园把这次展览的名号叫做清朝九道圣旨真迹展览。在展览的时候,装有文物的展厅钥匙是张振华保管的,所以每天的开门与关门都是张振华来做的。清晏园对此要求值班的人员要轮班看管这些文物。
这次展览本来进行的是非常顺利的,来访的游客在见到这么金碧辉煌的圣旨也表示大为震撼。后来,来观看这次展览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两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本来以为可以平平安安结束这次展览,但是没想到在他们进行收尾工作的时候,意外竟然来临了。
2003年2月24日,离展览结束只剩四天的时间了。这天下午正准备要闭馆,张振华不知怎么了竟然把一楼西侧给忘记锁了。巧合的是,第二天的上午,本来应该在这里值班的工作人员却因为要参加,单位组织的植树活动而没有到。到了下午,张振华正在二楼进行每天的例行巡查。但是在到了二楼展厅的时候却发现,陈列在那里的两道圣旨竟然没有了!
那两道圣旨分别是嘉庆14年的时候赐给张廷延夫妇,和道光2年赐给张锡奎夫妇的圣旨。张振华在发现这一情况时,心里顿时升起了一股凉意,身体好像一瞬间发软,瘫坐在了冰冷的地板上。后来张振华反应了过来,立马报了警,圣旨被盗这件事可谓是十分严重,淮安市的公安局立马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调查。
只不过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并没有在现场找到撬痕,而且展厅的钥匙都是由张振华父子保管的,怎么可能会有人穿墙盗宝呢?于是警方怀疑这是张振华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但是对于这个怀疑,张振华对此也表示非常的委屈,不知道是招谁惹谁了。但是大事当前,他们只能整理好当前的情绪,积极与警方一起配合调查这出盗宝案。
在四年的调查过程中,张振华父子也洗清了自导自演的嫌疑。但是这个案件却没有得到进展,于是张振华父子对于此事感觉非常不满。他们想要清晏园对于此事进行赔偿,但是清晏园却说,是张振华父子当时忘记了锁门,并且他们手中的这几道圣旨,还不一定是不是真品为理由拒绝了张振华提出的赔偿。于是双方对于这件事一直争吵不断,之后硬是打起了官司,闹到了法庭。
2008年6月,张振华父子来到了淮安市青浦区的法院。他们控告清晏园没有保管好这次展出的文物,并拿出了当时签署的安全合同协议,要求清晏园对于此事赔偿40万元的损失。但是清晏园对于张振华父子的控告表示,被盗走的圣旨很有可能并不是真品,而是仿造的赝品,这次展品丢失也是因为张振华父子没有关好门,于是展品才被偷走了,这个情况理应是张振华父子二人负责,并且清晏园表示拒绝张振华提出的要求。这两方在法院上一直争论不休,于是张振华只能拜托法院,把相关部门请来鉴定圣旨的真伪。但是圣旨如今已被他人盗走,鉴定机构也无法对于圣旨给出相应的鉴定证明。
后来张振华说交给陕西文化艺术鉴定中心来证明真伪,但是清晏园却对此表示拒绝,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又吵了起来,不过令张振华对此感到开心的是,徐州圣旨博物馆愿意对于此事进行一些咨询,并且对丢失的圣旨进行了估价。博物馆的专家觉得,这两道被盗走的圣旨如果是真品的话,那么一道圣旨价值应该不会超过十万。经过原告、被告双方的证词,以及徐州博物馆给出的价值标准,法院给出了最后的判定。张振华父子没有锁门这个过失很严重,但是清晏园的保安没有按时看守也有过失,因为双方都存在错误,所以两方应该负有相同的职责。
对于圣旨被盗一事,因为并没有实际可供参考的东西。法院只能根据徐州博物馆给出的参考价值进行酌情考虑,最后把这两道圣旨的损失定为18万元。因为两方都有责任,所以对此损失两方各承担一半。法院觉得清晏园提出的圣旨鉴别不了真伪这一事表示,清晏园在展览之前自己已经做出了鉴别,并且在展出时也宣称是九道圣旨真迹,所以这一个理由是不成立的。
2009年12月,法院对于盗宝案做出了最后的审判,清晏园赔偿张振华9万元的损失。后来张振华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丢失的这两道圣旨,但是距离圣旨被盗已经有很多年了,找到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清晏园后来对于这一案又提出了重新上诉,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淮安市的法院驳回了清晏园的上诉。而张振华家里剩余的那七道圣旨,也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以及博物馆里面。
虽然最后张振华拿到了赔偿,但是这些圣旨对于张家来说代表着极高的荣誉,是张家后人需要一辈子去保护的传家宝,是张家文化使命的延续。可是如今却丢了两道圣旨,估计张振华的心里早已陷入了无尽的后悔中吧!此事过后张振华的心里默默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以后不管怎样,都不会再把这些文物外借展出了。不管会不会有利可图,张振华以及后代也会非常用心地保护。
而博物馆的行为也遭到了一些群众愤怒的声音,如果丢失的两张圣旨还在国内倒也还好,如果丢失到了国外,那么对于张振华来说不仅是一件坏事,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毕竟这是属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瑰宝,对于这些文物,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好好地去保护它。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文化以及对祖先历史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