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2021年09月07日22:37:02 历史 1045

前言‍

地球文明诞生至今已经有数万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故事和文明发现。在一些科学爱好者和文学作品里,地球的科技文明发展似乎总是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故事传说在里面,比如高等文明的帮助,远古文明的发现这些。它们总能在书里给原本枯燥无味的故事增添不一样的感受。

对于文明起源,人们总是有不同的看法,主流学说认为是河岸流域孕育着文明的发展和变迁,在这之中又留下过过许许多多的踪迹和谜团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两河流域堪称“人类文明的摇篮”

神秘线条‍

在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南部,纳斯卡荒原,有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迷局纳斯卡线条:存在于荒原上,巨型的线条绘制各种生动的图案,这些画作被刻画在大地上,有简单的线条、复杂的几何图案、象形图案和人形生物。

最初这些画作由美籍考古学家保罗柯索发现于1939年,当时他正乘坐飞机沿着纳斯卡平原飞行,考察当地的古代饮水系统,但不经意见的低头发现了这些被涂画在平原上的图案,这些看着像飞机跑道一般的线条深深的吸引住了保罗博士。 在后续对这些图案刻画的研究中,研究学者们认为这些画作的时间从公元前50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500年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纳斯卡线条

随着纳斯卡线条的消息公布出来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前去调查。根据后来的发现,纳斯卡平原气候干旱而贫瘠,遍布着各种碎石,这些碎石能够将阳光热能吸收保留,干燥的空气能够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

最初这些画作只是线条,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这些图案地面的褐色岩层表面被刮去后,露出了下面浅色的岩层,这些坑道线条长短不一、深浅不同,在几百米的高空才能看见全貌,所呈现的是巨大的图案。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形似飞鸟的图案

由于画作年代久远,刻画难度非常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研究学者。它们到底是谁刻画的?这些画作有什么意义?蕴含着怎样的秘密这些问题使得纳斯卡线条比“麦圈之谜”还要神秘。

相似麦圈‍

说到这里,也许你可能会想到同样类似且充满谜团的另一种大型图案,麦田怪圈。和纳斯卡线条相似,麦田怪圈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图案,让人不明所以。不同于纳斯卡线条,麦田怪圈是某种神秘的力量把农作物压平产生出几何图案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麦田怪圈被称为“外星人的恶作剧”

麦田怪圈的发现时间,最早是被认为来自1678年的一篇名为《割麦的魔鬼》的报道里,近代发现在20世纪初八十年代英国成为有影响力的谜团故事。很多人认为这些怪圈是人为导致,部分地区甚至为了收入,以此营造热门旅游地点,一部人宣称麦田怪圈是他们“创作”的,比较知名的就是“道格和戴维”事件。

这些人为的麦圈里。大多制作的都很粗糙,而且人为制作的麦圈,农作物被压弯后生长受到了影响,但“自然”形成的并不会这样,在产生麦圈的田地里,第二年农作物的生长也会继续受到影响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人为“麦田怪圈”

为了彻底研究这些现象,俄罗斯的两名研究者斯米尔诺夫和阿尔将耶夫都做过研究。斯米尔诺夫对荞麦进行了微波的高频辐射处理,通过与带回的样本对比发现两者形状和弯曲位置完全一样。阿尔将耶夫认为这些小麦是受到了电磁的高频影响产生电磁化产生的形状变化,两人的发现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这些辐射的来源都没有被证实。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电磁辐射线

麦田怪圈也随着后来人们对此现象的痴迷到模仿,从最初的简单几何图形开始变成越来越复杂的数学模型,越来越多的人为麦圈开始流行起来,图案形状也十分怪异,甚至还有把数学谜题制作在麦田圈上的,麦圈现在更多的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行为,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和参观者前去查看。

纳斯卡文明‍

纳斯卡没有被当作一个普通故事或者模仿伪造,最大的原因在于南美洲孕育过不少文明,秘鲁的纳斯卡文明就属于美洲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公元前100年—公元700年的纳斯卡文明发展在秘鲁南部沿海,帕拉卡斯文化衰落后,纳斯卡文化很好的继承了帕拉卡斯的文明和技术,其中有农业、建筑、陶器制造、纺织。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纳斯卡陶器

而在纳斯卡文化中,图案的题材也非常丰富,早期图案大都集中在农耕、渔猎、纺织、宗教祭祀,对图腾也有崇拜,大多都以鸟纹、兽纹、甲壳动物纹、海洋鱼类纹等等。到了晚期发展,图案内容开始转变为更加复杂的抽象的题材,有宗教与力量、自然与超自然、现实和想象都融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纳斯卡文明还有精美的陶器工艺品。用绘画和雕塑的形式把动物拟人化是纳斯卡陶器的常用手法,上面的动物大多都是凶猛的动物,比如秃鹫、虎鲸,其背后显示的是纳斯卡人对强大力量的追崇。对于生活在气候异常干燥,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纳斯卡文明来说,青蛙、蝌蚪、鱼的形象强调了水对于纳斯卡人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纳斯卡陶器

纳斯卡文明的繁荣还体现在音乐活动和乐器上,秘鲁的博物馆里还收藏有彩陶鼓,这种鼓有三个灯泡形状的共鸣箱,通常与排箫、喇叭、长笛一起演奏,来为宗教祭祀或活动舞蹈作伴奏演出。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彩陶鼓

到了公元六世纪,纳斯卡文化开始衰落直至消失,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现有的研究,纳斯卡文明之所以消失主要因为纳斯卡人为了农业生产活动,大量砍伐冲积平原的森林,改种棉花和玉米,导致洪水泛滥,最后因此无法居住而消失

过去的回音‍

秘鲁荒原陆续发现了多达数百个图案,这些图案由上千条简单的线条组合而成,包括几何学图形、蜂鸟、蜘蛛、人类等等。 随着纳斯卡图案的增多,人们不禁思考,以现在的技术在地面绘出大型且复杂的图形轻而易举,但当初的纳斯卡人是如何做到设计并绘制这么大的图案呢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形似蜘蛛的纳斯卡线条

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莱歇提出疑问:纳斯卡人设计和绘画时是否有依据几何学原理?她推测这些画作为了保持笔直,很可能是在木桩间拉线作为标准线,以目测范围内的保持直线就能维持笔直。

在20世纪80年代,莱歇带领着纳斯卡镇的学生,演示了如何制造一条纳斯卡线条。用标杆和绳索标记出一条直线,再拿走表面的石头,这样就会有一条直线出现。实验很成功并验证了赖歇的推测,但纳斯卡线条组成的图案并不止有直线还有许多弯曲的线条仍旧无法解释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笔直的线条

到了21世纪初,美国超自然现象的研究员乔·尼克尔使用和纳斯卡人相同的工具重现了这一图案的技术。并且没有任何空中支持。直线绘测的方法与莱歇的手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关键在于螺旋形的图案

根据专家团队的研究,螺旋形图案用木杆和绳子绕圈可以设计出来,清除掉螺旋边缘的石头,露出浅色的地面,就能够绘制出来。如今最大的谜团还是在于这些巨型图案的作用和意义,关于图案的作用众说纷纭。

有专家认为这些图案是为了标明该地区的水源分配,因为这些图案下分布着大量的水渠。纳斯卡文明的农业水平非常发达,最显著的工程成就则是普基奥斯,一种为城市供水的地下水渠系统,普基奥斯的供水网至今仍能够正常供水。而图案都代表着不同家族的族徽,以此来区分每个家族的地位和所在位置。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挖开的地下水渠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纳斯卡文明是美洲文明孕育的众多文化中的一个,有中心城市和祭祀统治,也有木乃伊的制作和金字塔建筑,研究学者们称之为美洲埃及人。

而纳斯卡文化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其难以向外散播,美洲板块地质活动相当频繁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使得纳斯卡文明的农业发展缓慢,悲观的视各种自然灾害为神的迁怒并衍生出血腥暴力的宗教祭祀。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板块在不断移动

玛丽亚·莱茵通过几十年的研究认为纳斯卡的地画里,直线和螺旋线代表着星球运动,动物图案则代表着星座。纳斯卡文明确实有宗教存在,而且极为嗜血和暴力,并以人类作为祭品来祭神,画作用来作为和天上的神沟通,宗教活动中会使用大量的致幻剂和麻醉剂,同时宗教还有可能是用作农业的祈雨仪式,宗教活动的说法并不无道理。

文明记录‍

如今关于纳斯卡文明的研究已经越来越丰富,全球各地的人也渐渐地对这里存在过的古代遗迹感到兴趣。作为纳斯卡线条研究的先锋,玛丽亚·赖歇在纳斯卡近郊建有一个博物馆,这里很好地保留着她曾经的工作环境,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园。当地的旅游业也因纳斯卡图案的传播,有了更多的游客来这里了解这些古代文明的奇迹。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博物馆中的藏品

不仅有过去的画作,秘鲁新图案还发现于帕尔帕地区,内容有杀人鲸、猫、一名跳舞女子等,这些图案属于2000多年前的帕拉卡斯文明,而它们比纳斯卡人创造的巨型图案还要早数百年

结语‍

纳斯卡线条的发现再一次证明了地球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南美洲沿河流域孕育出许多文明古国,后来成为印第安文明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文明所留下来的遗迹进行考查研究,人类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在历史里存留的艰难,不单单只有人为的因素原因,地理位置也同样重要。

比“麦圈”还神秘的纳斯卡线?几千年来,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 天天要闻

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寻地球起源之谜

随着纳斯卡线条越来越多的被发现,这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历史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保护这些人类先祖们所留下的印记,从他们的足迹里,去思考,去想象,未来建设的道路在现在世界文化共同交流的背景下,如何使人类文明在历史进程中留下稳健的脚步,给后人新的启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广岛大学发现疑似未爆弹 - 天天要闻

日本广岛大学发现疑似未爆弹

据日本广岛县警方消息,当地时间13日上午,警方接到报警称,在广岛市南区的广岛大学霞校区一处拆迁工地,地下发现了疑似为未爆弹的物体。警方已在现场确认到疑似为未爆弹的物体,并在现场周边设置了限制区域。据警方消息,该物体长约90厘米,直径约25厘米。相关方面正在确认该物体是否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据了解,广岛大学霞...
揭秘: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司马昭背后的政治考量 - 天天要闻

揭秘: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司马昭背后的政治考量

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弟弟司马昭而非养子司马攸,是多重历史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涉及司马家族的权力逻辑,也与三国后期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这一选择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晋的建立,也反映了乱世中权臣家族的生存智慧。
窑洞钟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 天天要闻

窑洞钟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1945年8月,延安杨家岭窑洞“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主席的著名论断,犹言在耳。中国人民的韧性已经耗得,二进白宫的美大总统特朗普,癫狂焦虑,抓耳挠腮,不惜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2025年4月2日,公然发动世界贸易大战,一时间,世界200多
停摆11年的“老襄江”为何满血复活 - 天天要闻

停摆11年的“老襄江”为何满血复活

市民在襄江商场的长虹书店挑选图书。 (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沛 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慧华 祝兆林通讯员 王晓丽 张沛 贾小艳“好日子又回来喽!”5月5日,襄江商场一楼临街商铺的一丁甜酒负责人刘涛,忙得不可开交,脸上挂满笑容。1973年元旦,作为襄阳市第一座大型国营零售百货商场,襄江商场开门营业,当年营业额破百万元...
年俸 1 万两却顿顿啃窝头!乾隆儿子永瑆的 “双面王府” 秘史 - 天天要闻

年俸 1 万两却顿顿啃窝头!乾隆儿子永瑆的 “双面王府” 秘史

一、开场:反差人生的传奇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的一个清晨,紫禁城东华门前出现诡异一幕:一位身着补丁摞补丁石青朝袍的王爷,腰间别着绣工粗糙的布荷包,正蹲在墙角啃着冷硬的窝窝头。渣子掉在朝袍上,他直接用袖子抹进嘴里,全然不顾周遭投来的异样
将再度参选国民党主席?张亚中公开上届选举经费收支情况引联想 - 天天要闻

将再度参选国民党主席?张亚中公开上届选举经费收支情况引联想

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宣布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动态备受瞩目,张亚中12日突然公布上次党主席选举的经费收支情形,并表示,“这份过往的努力不会成为过去式,而是我们坚持理想、持续前行的起点”,引起讨论。张亚中表示,回想4年前的那场党主席选举,他始终铭记于心。那是一段“救党、救台、救两岸”信念交...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
陈调:东汉末年的游侠英雄,英勇抗敌的悲壮传奇 - 天天要闻

陈调:东汉末年的游侠英雄,英勇抗敌的悲壮传奇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许多英雄豪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这其中,陈调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更是充满了悲壮与无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古代游侠的世界,探寻陈调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