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2021年08月30日18:49:20 历史 1657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对悬疑事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那些手段离奇的案件,深山荒野的传说,乃至于一些捕风捉影的故事,不过这些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于现实作出的一定猜测,是有迹可循的。

提起失踪,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是人贩子把小孩拐到大山里去了,可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太多我们所尚未了解到的秘密,比如当年彭加木院士的离奇失踪,激起了全国乃至国际的轩然大波,后人无不议论纷纷。

不过有一个人,他和彭加木同为院士,也同样失踪了,失踪的情况也非常离奇,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失踪非常突然,毫无征兆,并且在罗布泊那样荒无人烟、危机四伏的地方,即便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一个人也很容易就不见了,但是这位院士失踪的地方在中国的内陆,还是一条人来人往的城市大街上,这似乎就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了。

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 天天要闻

陈彪的祖籍在福建,而他是在首都北京出生的,他的家族是名门望族,福建陈氏本身就名气很大,封建时期便出过不少封疆大吏,陈彪的祖父陈宝琛溥仪皇帝当过老师,他的父亲陈体诚也先后担任过国民政府福建建设厅厅长、甘肃建设厅厅长,后来在中缅运输局负责远征军方面工作,为抗日战争也作出了一定贡献。

在如此显赫家庭中成长的陈彪并未变成令人嫌恶的败家子,反而,他和弟弟陈篪都勤奋好学,后来分别在不同领域为中国科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43年时,年仅20岁的陈彪已经饱读诗书和科学著作,他很轻松地便考入了南京金陵大学的物理系,在这里,他继续一心钻研科学,不久后,便转到了台湾大学任教。

但陈彪是个心系祖国的人,他没有选择就此留在台湾舒舒服服地生活,而是在一年后回到了母校金陵大学教书,此时的新中国已经建立,国家和政府很重视如陈彪这种尖端科技人才,便邀请他加入刚刚成立的中央研究院,陈彪原本就一心报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与此同时,他也进入了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从事天体物理学的研究。

国家百废待兴,而有这些爱国科学家们日夜不辞辛劳地付出,科技也得以飞速发展,不过由于我国当时在天文物理方面的研究基础实在太过于薄弱,所以即便陈彪等人万分努力依然收效甚微。

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 天天要闻

他在反复衡量后果断决定将研究方向转到太阳物理上去,他的这个决定具有重大意义,从此让原本一片空白的太阳物理研究方面有了惊人的起色,另一方面,陈彪也想要为国家多多培育出科技人才,于是他亲自多次出国考察,学习技术,并在各大高校展开宣传演讲来招生。

我们作为太阳物理领域的晚辈,发展成就飞速,很快超越了不少更加领先的国家,在这个领域中站稳了脚跟。

这一切和陈彪的付出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所以他在历任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云南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国际天文学会会员、第十二委员会(太阳活动)委员之后,最终在1980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

由于天文物理、太阳物理这些晦涩难懂的领域,远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畴,所以大众其实知之甚少,陈彪院士专心学术,也不是爱抛头露面的人,所以在外界,晓得他的人并不多,但他的名声在科学界内部可谓是如雷贯耳,甚至于在国际上也是顶尖的天文物理学家,影响巨大。

在1992年的11月10日,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此时的陈彪院士已经年近花甲,可是依旧奋战在科研前线,这一天他受到邀请,准备去参加一场天文系的学术讨论会议,很多专家和学生都早已慕名而来,等着听他那份《未来十年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相关报告。

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 天天要闻

老院士体魄强健,大清早六点半钟便从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出发了,他的目的地是南京大学,这条路不算太远,不紧不慢地走也只要半个小时就到了,何况陈彪已经地沿着相同路线来来回回过无数次了,这里的街景和道路他闭着眼都能记得。

会议原定开始的时间是上午九点整,不过大家为了见陈老,也都多多少少提前了一些赶到会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台下的人都开始皱起了眉头——这听课的学生都已经到齐了,老师怎么还迟迟不见踪影?

可是陈彪院士的名气大,生活作风也是严谨的,不管什么时候只有他早来的份,从来没有出现过迟到的情况。

大家虽然奇怪,但猜想可能是陈彪路上遇到什么意外耽误了,还是尊敬耐心地等待着。

可是这一等,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开始有人觉得事情不对了,便向陈彪院士的家中打去电话询问,得到的结果是他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了,现在也没有回来。

这就坏了,从研究所到南京大学这么短的一截路,怎么会走到现在呢,专家们都很聪明,意识到肯定是出事了,不过他们此时更倾向于健康问题,因为陈彪毕竟年纪很大了,还依然每天坚持搞学术研究,工作量比较大,不过也正因如此,他应该走不了太远,所以学校马上派人去路上寻找了。

可一个小时后,老人依旧音讯全无,大家经过商量一致决定立即报警。

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 天天要闻

这真是奇怪了怪哉,陈彪并不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恰恰相反,他的那颗大脑放眼全球也是相当聪明的,可是这么一个聪明的大活人怎么能光天化日之下走路把自己走没了呢?

在参与会议的众人报警后,当地政府也很快得到了学校的通知,这件事也很快传遍了南京的大街小巷,陈彪的家人、同事和学生跟着警察在他消失的那条路上沿途寻找,拿着他的照片挨家挨户地询问,连一片草丛、一个小坑都没有放过,可是依然不见陈院士的影子。

南京不少了解情况的市民都一起帮忙了,有人明确表示曾经在路上看见过陈彪,这也就意味着他当天确实从这条路准备往学校去,可是将他所有去过的地方都排查了一遍后,还是毫无线索。

陈彪是一位资历很深的科学家,何况他还是中科院院士,在当时属于中央的部级领导,这一失踪案在层层上报后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也很快行动起来,派出了大量武警战士和警犬开始展开搜索,调动了所有明面上和潜在的力量去找人。

地毯式搜索的范围一步一步扩大,武警和多方人员协同,几乎把出事区域附近整个扫荡了一遍,还是一无所获,大家只能再次扩大范围,考虑到失足落水的可能后,甚至于把城里的各个水塘都打捞了一遍,包括南京著名的玄武湖也被渔网完全筛了一遍。

但结果和之前一样,人始终就是找不到。

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 天天要闻

几天、几个月甚至一年都过去了,陈彪的亲人们仍然在抱着渺茫的希望四处寻找着,张贴寻人启事、登报、向媒体求助,甚至连算命先生那里都去问过了,但那个学识渊博的老人却真的就此了无踪迹了。

这是一起十分诡异的失踪案,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对此事议论纷纷,虽然由于各种外部原因,陈彪院士失踪的影响力和流传度远没有像彭加木院士那样家喻户晓,可是这件事背后的原因也仍然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不过既然当时既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所以民间的众多推断也都是基于逻辑来进行的,主流的说法有以下这么几种。

车祸

在十一月深秋的南方,早上六点钟其实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可能连天都没有亮,街道上的行人恐怕不多,但车辆应该是有的,无论是清早起来还是熬夜赶路的司机,在这个时候无疑精神状态都不太好,而道路上的光线又不好,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车撞到了一个缓慢步行中的老人似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所以陈彪确实很有可能是遭遇了车祸,以他的年纪和身体状况来说,如果被车撞到,极大概率会危及到生命,所以当肇事司机发现自己闯了大祸以后,在看到周围没人,天色又黯淡的情况下,就自然会想到通过掩盖犯罪事实来脱罪。

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 天天要闻

于是司机便用车带着陈彪的尸体跑到了郊外的一片荒山野岭然后抛尸,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武警们掘地三尺也找不到陈彪的原因,因为他的失踪是人为的,并且被刻意隐藏了。

而且以当时的条件,即便是大城市中也根本没有监控这类东西,大清早六点多,街面上又几乎没什么人,所以也找不到目击者,这样一来如果是车祸导致的失踪,也就的确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

这是目前推测中可能性最大也是最符合逻辑的一种说法。

遭遇境外势力谋杀

当时的新中国还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正在努力追赶那些发达国家的脚步,而由于众多爱国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使得我国在部分领域(如核试验)的成绩节节攀升,这自然会对某些国家构成威胁。

并且在那个年代,那些发达国家的军备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所以包括美苏在内的大国都逐渐将视线投向了更遥远的太空,所以很快掀起了一股国际恒星能源研究的热潮。

而陈彪院士的各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的太阳物理学观测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他在恒星能源利用方面更是国际范围内的权威,所以在这个领域上,中国已经追平甚至赶超了部分国家。

基于这种现状,境外势力想要有预谋地杀害陈彪院士,似乎也不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毕竟当时中国的科学家本身就还不多,能迈入顶尖之流的则更是少之又少。

这种推断虽然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但可能性也确实不小,而且我国科学家意外死亡的事件也有一些先例。

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 天天要闻

参与国家秘密研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发制造的第一枚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将中国的军事实力与国际地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而在这颗原子弹背后是无数挥洒了青春甚至生命的顶级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努力。

诸如那二十三位“两弹元勋”一样,他们除了工作上的辛劳以外,还有对国家秘密的坚定保守,所以长期不能回到家中,家人们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去了哪里,在做什么。

这种情况似乎与陈彪院士的失踪相当吻合,排除掉一些人为的伤害性因素,一个大活人不可能白日消失,那么被国家秘密请去参与了一项机密研究好像更合情合理一些。

如果是这样的话,国家自然是要封锁消息的,而每一个参与的人员也一定要签订保密协议,不能将任何信息对外透露。

这个观点也有部分佐证,比如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颁布出的院士名单中,陈彪院士的名字仍然赫然在列,官方似乎并没有以死亡来定义他,而依旧是失踪。

还有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网站上,当初关于陈彪院士的情况完全没有提及忽然失踪这种说法,反而用了一种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他阔步走向了太阳”,这似乎是对陈彪的一种纪念,也是对他太阳物理研究方面的成就的高度评价,但是否有着别的意味呢,我们也不得而知。

中科院院士陈彪:28年前去开会时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 天天要闻

但这个观点也有很大漏洞,因为现在距当年已经过去太久,如果陈彪真的是去参与了国家机密研究,那么他的事迹现在也应该早已解封,为众人所知了。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例如叛逃出国、看破红尘甚至超出人类科学范畴的毫无根据的瞎猜,这些都是捕风捉影的流言。

但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是陈彪院士已经消失了将近三十年,国家也一直在寻找他,很多民众也都对他的失踪感到遗憾与好奇,但大家都只能猜测,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然而一位优秀院士的失踪,对国家来说也是非常沉痛的损失,陈彪当年的很多研究成果,至今对于中国物理天体学的发展仍然不可忽视,在他尚未离去的前几十年岁月里,他的努力,为我国太阳物理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整整一代从事太阳物理研究的人才。

所以无论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也希望陈彪院士能平安地安度晚年,对他而言,名声的确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则是对科学的钻研精神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无私的奉献。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 天天要闻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新华社南京5月4日电 题: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新华社记者郑冬睿、张晨光、陆华东摇开档案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册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资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缪磊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闻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美国这个超级霸主来说,为何总是喜欢将苦难和威胁强加于其他国家。所以动不动就是开两艘航母战斗群过去威胁,或者极限施压,或者就是直接的战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闻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选 学刊简介《国际关系前沿》是国政学人学术共同体发起创办的电子刊物,旨在述介国际关系领域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学理性、实证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国际关系领域主要期刊新近发表的学术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总第20期)。 获取本期《国际关系前沿》全文渠道1点...
河南一中学原党委书记受审,260多名同事旁听!曾借儿子婚宴、母亲丧葬收受下属礼金 - 天天要闻

河南一中学原党委书记受审,260多名同事旁听!曾借儿子婚宴、母亲丧葬收受下属礼金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5月2日消息,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原党委书记徐卫东受贿案开庭审理。听着被告人的忏悔,参加庭审旁听的260多名昔日同事很受教育。公开简历显示,徐卫东,河南宁陵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央党校大学学历。2024年7月,徐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今年1月,徐卫东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