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学】《对国事的呼吁》手稿

2021年06月07日23:20:44 历史 1255
【党史天天学】《对国事的呼吁》手稿 - 天天要闻【党史天天学】《对国事的呼吁》手稿 - 天天要闻

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勉自励,为我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但三四年来由于环境的压迫,我的行动不能自由,最近更不幸卧病经年,呻吟床褥,不得不暂时停止我廿余年来几于日不停挥,用笔管为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及进步文化事业呼喊倡导的工作。我个人的安危早置度外,但我心怀祖国,惓念同胞,苦思焦虑,中夜彷徨,心所谓危,不敢不告。故强支病体,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提出几个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对海内外同胞作最诚挚恳切的呼吁,希望共同奋起各尽所能,挽此危机,保卫祖国。

民国卅二年十月廿三日写于病榻

韬奋

为了继续抗战,也为了躲避国民党当局邪恶势力的迫害,邹韬奋在广东梅县农村隐居了一些日子,旋即只身辗转数千里,进入苏中解放区、苏北解放区。他的愿望是在解放区继续投身抗战文化活动。然而,邹韬奋在解放区刚刚开始文化活动,即因罹患耳癌,不得不秘密转至上海医院治疗。邹韬奋从此一病不起,1944年7月24日在医院病逝,年仅四十九岁。在病榻上,闻听国民党方面调集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邹韬奋愤不可抑,向同事口授了《对国事的呼吁》一文,口述完毕,他要来了笔墨纸张,并说:“我来试试腕力。”于是他伏在床上,就着床前的椅子用毛笔写下《对国事的呼吁》一文中的最后一节,予以严词谴责。他说:“我个人的安危早置度外,但我心怀祖国,惓念同胞,苦思焦虑,中夜彷徨,心所谓危,不敢不告。故强支病体,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提出几个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对海内外同胞作最诚挚恳切的呼吁,希望共同奋起,各尽所能,挽此危机,保卫祖国。”战而不屈的邹韬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发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抗战救国的最强音。

资料:学习强国

编辑:王雨思

【党史天天学】《对国事的呼吁》手稿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1948年2月的一个寒夜,福建宁德大窝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后脑。他踉跄倒地,三名黑影扑上,棍棒如雨点般落下。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国民党高官,也非日军将领,而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师政委、闽东革命领袖阮英平。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 天天要闻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住在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办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湿,他常把褥子拿出来晒太阳。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 天天要闻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参加“母亲节•母亲河,接来老妈,顺着黄河滨州“活动,头一站是邹平码头梯子坝。在那,我们发现:当地有个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此人,叫马振西,是个治黄模范。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他是邹平市码头
延安初印象,宝塔山远眺,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 天天要闻

延安初印象,宝塔山远眺,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买了最早一班从西安到延安的动车,开启红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来到站前广场,仍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车站内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前厅两侧的一至二层,分别停放着东风4和复兴号、以及前进蒸汽机车与和谐货运电力机车,代表着我国铁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