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只说了2个接任者?诸葛亮:实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2019年09月05日11:54:02 历史 1690

诸葛亮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相”,诸葛亮的优秀除了那优秀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外,看人的眼光也是一流;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似乎除了看错了马谡外,其他的几乎都没看错,包括选中落魄的刘备。

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只说了2个接任者?诸葛亮:实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闻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恢复汉室天下,为此不惜和东吴放下成见,忍受种种屈辱,数出祁山北伐曹魏;但人力有时穷,国力贫弱、人口稀少是诸葛亮最大的软肋,屡屡北伐,除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劳民伤财外,似乎没别的了。

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过于操劳的诸葛亮终于一病不起;诸葛亮是蜀汉的中流砥柱,所以在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与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

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只说了2个接任者?诸葛亮:实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闻

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近来你虽然整天与我交谈,但有些事还没有对你交待,所以你又回来听取。你所要问的事蒋琬最适合。”李福连忙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等到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国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

为何没有再回答?因为整个蜀汉,诸葛亮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先来看看刘备最中意的蒋琬,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

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只说了2个接任者?诸葛亮:实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闻

而且诸葛亮还常说:“蒋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宽和,应该与我一起复兴汉室。”诸葛亮于是密表刘禅:“臣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军国大事可以全部交给蒋琬。”可见诸葛亮对蒋琬是有多么的器重,而蒋琬也是不负诸葛亮的重托。

在诸葛亮病逝后,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在公元238年时,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因病重而未能进行。

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只说了2个接任者?诸葛亮:实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闻

后蒋琬因病请求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刘禅便任命费祎为益州刺史。费祎也是深得诸葛亮器重之人,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经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官至大将军,封成乡侯。费祎主政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可惜却被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只说了2个接任者?诸葛亮:实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闻

可能有人说,“蜀汉四相”中不是还有董允么?但其实董允比费祎死的还早,而且董允并未为相,在诸葛亮北伐时,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在蒋琬死后,董允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

可能还有人会问,诸葛亮为何不安排姜维?姜维军事能力或许比较突出,但治国理政,却不是那么简单,姜维显然不行;在费祎死后,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陈祗上位,陈祗早年受费祎的赏拔,董允死后担任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

为何诸葛亮临终前只说了2个接任者?诸葛亮:实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闻

而且这个陈祗还大力支持姜维的北伐中原,假意与宦官黄皓交好,导致黄皓开始干预政事,操弄权柄。甚至都有人怀疑陈祗是曹魏派来的间谍,利国利民的事情没做过一件,劳民伤财、欺上罔下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如果不是陈祗掌权的话,或许蜀汉还不会亡国的那么快;也难怪诸葛亮最后沉默不语了,蜀汉无人啊!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