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春天的怀念——追忆伍松乔先生‖冯俊锋

2025年05月07日08:10:13 美食 7937
【追忆】春天的怀念——追忆伍松乔先生‖冯俊锋 - 天天要闻
【追忆】春天的怀念——追忆伍松乔先生‖冯俊锋 - 天天要闻
【追忆】春天的怀念——追忆伍松乔先生‖冯俊锋 - 天天要闻
【追忆】春天的怀念——追忆伍松乔先生‖冯俊锋 - 天天要闻
【追忆】春天的怀念——追忆伍松乔先生‖冯俊锋 - 天天要闻

春天的怀念

——追忆伍松乔先生


冯俊锋

【追忆】春天的怀念——追忆伍松乔先生‖冯俊锋 - 天天要闻
2011年,98岁高龄的老作家马识途与伍松乔在第八届中国作家代表大会小组会上。

“没有了松乔兄,川渝新闻文化界少了很多话题。”

和诗人童光辉说起四川日报原高级编辑伍松乔老师时,这位豪放的诗人把悲伤的事件说成了持续的情感孤独。当代诗歌圈里,童光辉是一个自信不羁而又很有分寸感的人。他有一个习惯,对他喜欢的人,无论长幼,均直呼名字。至于“松乔”加“兄”,那已是喜欢上升到敬重的层次了。于我,却不敢像光辉那样亲切地喊一声:松乔兄。我一直称他:松乔老师。

认识松乔老师前,他已自由行走于新闻、文学与文化领域,在我们眼里,他是巴蜀文化的守护者,是新闻领域的悟道人。至于在川渝文学界,他更像鸣锣吹哨的裁判员。

新世纪初,我硕士毕业报考《四川日报》社,面试刚落座,一位老师介绍说:担任今天主考官的是我们报社副刊部主任伍松乔老师。

我一激灵,马上从椅子上弹起。我应聘的正是副刊部啊。带着几分意外,我慌不择言地说,“啊,伍老师啊,我读过您好多文章,上个月刚读过您一本书呢。”松乔老师把眼镜轻轻摘下,不紧不慢地接话,“哦,是吗,哪本书呢?”我简要介绍了书名与情节,他微微笑了笑,算是对我回应的认可。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在研三毕业前夕等待答辩的日子,打球、睡觉、读闲书成为我的生活日常,隔壁兄弟书架上一本《姓甚名谁》的散文集被我顺走,作者正是松乔老师。

全书中,记忆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松乔老师讲他从川南小城富顺调任《四川日报》,在迁出户口时他名字“乔”被写成了“桥”,他不得不多次往返富顺和成都两地派出所,上演了与多年后“你妈是你妈”异曲同工的离奇故事——“你要证明你是你”。戏剧化的户口经历,也催生了松乔老师自此常用的一个笔名:多一木。

顺利入职《四川日报》后,我才从其他考官处得知,面试环节,松乔老师对我印象较好,他向报社党委提交的录用建议,我排在第一名。

毕业后抵达成都当晚,我给松乔老师电话报到,“都安顿好了吧?还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没有?”电话那头,松乔老师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简短的一句看似家常的问询,却让我感受到了来自组织和集体的温暖,也无缝桥接了一个年轻学子对一座陌生城市的打开方式。

松乔老师身上,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与直率,更有南方人的细腻与温和。进入报社后,他把我的工位安排在他对面。一次,我刚打开壁柜取信封,座机电话骤响,我取出信封匆忙迎上接听电话。等我挂掉电话,我听到松乔老师微微咳嗽了一声,并走过去轻轻关好我刚才没来得及关的壁柜门。

果然,职场中人的咳嗽从来不只是生理现象啊。他没有批评我,甚至连话也没说。只是那么微微地咳嗽了一声,我既羞愧又自责。坦率地说,我今天稍微养成了一些细致习惯,正是松乔老师这次不动声色的示范浸润。

每周一次例会,是松乔老师带领团队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说是会议,更像广场闲谈,大家把凳子搬到报社部门空旷的地方聚在一起,他端坐c位,面前厚厚一沓最新的报纸或杂志,刚刚冲泡的茶盅热气腾腾,恰好和他夹着的香烟烟雾混杂在一起,颇有几分与仙论道的意境。

他的话题始终从简要点评最近和上一周的工作开始。论事评人,总以欣赏、肯定、鼓励的温暖语句认可每一位同仁,话语间有智慧,也充满同理心。尤其让人受益匪浅的是,每次例会,他总有大量信息输出,从媒体最新观念到最新新闻事件,从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到当下的媒体转型,无所不包。看似和风细雨的闲谈,总透露出他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许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他在这个场合说的许多有意义的话。比如,他说巴蜀文化不是孤立的,总是与重要文化事件、重要新闻事件和重要人物相联。比如,他对巴蜀文化活态物质的保护传承格外忧虑。他说,巴蜀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资本化、商业化的情形下,对“文化记忆”的活态传承机制设计不足,导致非遗项目呈现“标本化”趋势。比如,他对社会上个别人专业领域自封为王、排斥他者的做派很是不屑。他从心理学层面批判这种做派是早期“镜像需求”未被满足,本质上是认知能力缺陷导致的自我欺骗。比如,对于数码相机一夜之间代替胶片相机,他说,世界上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伴随价值重组、业态动荡,以及知识结构的变迁……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对于报社崭露头角的新人,松乔老师总是以欣赏的态度冷静观察,理性评说,扶携后学成为他与年轻朋友合作的工作方法与策略。

我清晰地记得,到报社两个多月后,采编分工时,松乔老师提出让我担任文学版《原上草》编辑——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栏目,而是四川文学界、文艺界非常看重的一个重要阵地,具有极强的标识度,其平台影响力不言而喻。我颇为忐忑,自觉难堪大任。我多次找到松乔老师向他表达我的顾虑。每次,松乔老师只是淡淡一笑,不紧不慢地说:相信自己,再说,你背后不是还有我吗。

此后不久,一次部门例会上,松乔老师不具名表扬称:最近,省文联、省作协一些朋友告诉我,我们《原上草》新任文学编辑专门去拜访他们,了解全省文学创作队伍,征求栏目意见,请教办报经验。有这种学习能力和这种工作方法,哪有干不好工作的?

多年后我才得知,当我的名字乍一出现在《原上草》版面后,很多人打探到我是一个刚出校门的青年,个别报社领导和文学界大咖曾善意提醒松乔老师:这么重要的版面让新人做编辑要慎重。他总是耐心地和对方交流,并用“我们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嘛”表达他的鲜明态度。

聊以自慰的是,尽管离开文化圈多年,阅读文学作品、关注文学现象和写作已经成为我的生活常态,它让我在喧嚣的尘世里始终得以保持一份内心的安宁与清醒,而松乔老师当年的“压担子”信任也让我至今感怀。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个季节和这个季节盛开的鲜花让我又一次想起了松乔老师。

因为,松乔老师喜欢春天,喜欢巴山蜀水的苍翠春色。他常说:“成都的春天是两朵花(桃花、梨花)衬托的,但最为壮观的还是铺满成都平原的油菜花。”

那些年,每当浩荡的春风唤醒千花万朵,他总要组织部门同事去郊外赏花。那时的他,仿佛卸下了所有的重担,夹着一支烟像个孩子一样在花丛中穿梭,用相机记录下每一次与季节重逢的花事。

如今,松乔老师离开我们8个年头了。8个春天的花开花落,每一年春天,每一次花开,那些他走过的路陡然出现在我的脑海。松乔老师就站在某一条路的路口,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春天的花从树上掉下来,静静地落在他的身上。

【追忆】春天的怀念——追忆伍松乔先生‖冯俊锋 - 天天要闻
特别提示:“方志四川”已获得成都日报转载授权,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同意,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5年5月6日第8版

作者:冯俊锋(四川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曾供职于《四川日报》社)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部分民族不吃肉的习俗,终于了解了 - 天天要闻

我国部分民族不吃肉的习俗,终于了解了

咱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各有各的文化和习惯,特别是在吃这方面,真是五花八门。有意思的是,有些民族有不吃肉的习俗,尤其是猪肉,这让不少人觉得挺新鲜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哪些民族有这种习惯,背后有啥原因,尽量接地气地讲明
探寻CBD | 济南万象城麦记牛奶公司开业啦! - 天天要闻

探寻CBD | 济南万象城麦记牛奶公司开业啦!

麦记牛奶公司创立于2021年,首店在上海临港开业。凭借中式经典糖水混搭创新打法,短短4年内已走入25个城市,开出超60家门店,在社交媒体上备受追捧。在产品方面,麦记牛奶公司坚持现场手工烹饪,精选优质食材,保留中式经典糖水精髓的同时,创新不断
中国茶饮品牌IPO潮起,武汉品牌“爷爷不泡茶”逆势狂飙 - 天天要闻

中国茶饮品牌IPO潮起,武汉品牌“爷爷不泡茶”逆势狂飙

极目新闻记者 何川2025年,中国茶饮行业逐步站在“聚光灯”下。3月3日,蜜雪冰城股份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盘中最高涨幅达45%,截至5月1日总市值已达1875亿港元;4月17日,中国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美股“中国茶饮第一股”;5月,沪上阿姨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4月29日共获超额认购509倍……新茶饮赛道...
因黑芝麻丸而被人熟知,北宋“王怀隐”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 天天要闻

因黑芝麻丸而被人熟知,北宋“王怀隐”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汴京街头,药铺掌柜正将新制的黑芝麻丸包入油纸,封口处印着"王怀隐九蒸九晒"七个墨字。这看似普通的丸药,背后藏着一位医者跨越千年的执着。现在市场上,有的黑芝麻丸包装上,都会印有“王怀隐九蒸九晒”七个字,跨越千年,这七个字,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打响城市名片的地方餐饮,集体“上线” - 天天要闻

打响城市名片的地方餐饮,集体“上线”

新疆大盘鸡、广西螺蛳粉、福建佛跳墙……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特色美食曾经仅仅是城市旅游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在 Z 世代消费群体推动下,地方美食的文化价值与商业潜力已实现跨越式升级。
据说,河南人喝酒几乎不用杜康,倒是更偏爱5款“无名酒”,真中 - 天天要闻

据说,河南人喝酒几乎不用杜康,倒是更偏爱5款“无名酒”,真中

说实话,是去了河南才知道——别看杜康酒名气大,号称“中华酒源”,可本地人请客压根不怎么喝它!以前去河南出差,最怕的就是被当地老朋友拉去喝酒。不是不想聚,是真的怕喝趴下!每次饭局刚开始,冷菜还没上齐,我就已经分不清南北了。要论喝酒的狠劲儿和豪气,我真觉得河南人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在河南喝了好几次酒,发现一个有趣...
已到1600吨!“果中贵族”马上降价? - 天天要闻

已到1600吨!“果中贵族”马上降价?

榴梿爱好者有口福啦!随着新一季东南亚水果进入成熟期,榴梿、山竹、椰子等热带水果逐渐迎来一年一度的进口销售旺季,被誉为“水果皇后”的榴梿更是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5月6日,记者走访水果批发市场和水果店发现,榴梿价格虽有小幅回落,但波动幅度不大。
水井坊韧性生长:以消费者为锚,年度营收破50亿 - 天天要闻

水井坊韧性生长:以消费者为锚,年度营收破50亿

4月29日晚间,水井坊(600779.SH)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营收、净利润连续双增。财务数据显示,水井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5.32%;实现净利润13.41亿元,同比增长5.69%。2025年一季度,水井坊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同比增长2.74%;实现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2.15%,延续了2024年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