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2024年06月16日13:00:21 美食 293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谢春晖 方力 施雄风 实习生 潘茹冰

“给江西老板一个炒勺,他能勾起全江浙沪人的口水。”

热锅起油,菜品下锅,加入青红辣椒、葱姜、大蒜,大火翻炒,不出几分钟,一盘咸香鲜辣、锅气满满江西小炒就被端上桌。

2023年年底开始,关于“江西小炒”的热度和讨论一直高涨不减。浙江义乌一音乐节上,歌迷们曾朝歌手喊话——义乌的特产是江西小炒。春节假期,“江西老表回家过个年,浙江人饿上半个月”的网络段子也一度流传。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几乎整齐划一的“江西小炒”灯牌。谢春晖/摄

美团平台的数据显示,浙江省范围内共收录江西菜餐饮商家超过4000家,店名里有“江西小炒”四个字的店就有近600家。

“江西小炒”凭什么“占领”浙江?它的火会是一阵风吗?

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访金华、杭州街边的几家“江西小炒”,试图找寻“江西小炒”爆火背后的流量密码。

现点现炒性价比高,是烟火气,更是对疲惫的消解

金华横店的康庄北街沿线,商铺林立,各种餐饮店更是“神仙打架”。

傍晚6点,康庄北街39号门口的“江西小炒”灯牌准时亮起。只要有客人走进店门,老板娘方清花就会热情地打招呼,给客人倒水、点菜。

“江西小炒”店最大的特点就是店面不大,装修朴素,四五十平米的地方摆上七八张桌子。店招大多红底黄字,店名就叫“江西小炒”“江西大众小炒”“江西实惠小炒”此类。靠近厨房的透明冰柜也是“标配”。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放满食材的大冰柜。谢春晖/摄

方清花家店的冰柜,塞满了二三十种荤素食材。她颇为自信地说,这些食材能搭配出两三百道菜:“炒鸡爪、红烧肉、沸腾鱼片、爆炒花甲,是点单王。”

穿白t的一名中年男子推门而入,径直走向冷柜,点了一份回锅肉。

“我一个人吃,简单点。”刘师傅是附近一家饭馆的厨师,“今天工作累了,来这里吃点,我是安徽人,这里的菜合我们胃口,平时想换口味我就会来。”说罢,他又加了份煎蛋和一瓶椰汁,总共36元。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切肉中的方清花。谢春晖/摄

方清花从冷柜里拿出一块五花肉,转身走进厨房切片,又抓起一把事先切好的青椒,分别放入两个小篮子里,一起推到灶台旁。

这时,方清花的丈夫已经将锅烧热,配好的菜依次下锅,不到5分钟,回锅肉就被倒进白色瓷盘里送到刘师傅面前。

一盘下饭菜配一碗米饭,刘师傅大口享用他当天的晚餐。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一人食的客人。谢春晖/摄

热气腾腾又带着鲜辣味的炒菜,在忙碌了一天的打工人心里,很是体贴。

因为地处横店,这一带的江西小炒店“含星量”也很高,经常有演员光顾。方清花指着最外面的一桌,将嗓音压低,“那一桌戴着鸭舌帽的就是演员。”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江西小炒一角挂着明星照片。谢春晖/摄

江西小炒,出餐速度快,翻桌速度也快。

晚上8点,距离方清花家店2公里之外的“江西大众小炒”店已经迎来了夜档的第4批客人。

“下午4点多就有人来吃,基本上要到晚上9点半以后才会空下来。”老板娘刘火妹说,来得越早的客人吃得越快,他们吃完可能还有工作,晚上8点以后来的客人,“把晚饭和夜宵合成一顿了”。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刚出炉的江西小炒。谢春晖/摄

“我们刚下班,三个人约着一起吃点喝点。”在横店工作的湖北人老李说了他喜欢光顾江西小炒店的理由:实惠、方便、随意:“随意拉开一把椅子,就可以大口喝酒,大声交谈,白天生活的疲惫就在这一口热辣中消解了。”

一家店撑起一个家,守店和过日子是相通的

大部分江西小炒店都是“夫妻店”。女主外,男主内,偶有老人在店里帮忙。

刘火妹作为老板娘,要负责张罗顾客、点菜、切菜、上菜、结账等等。店里客满的时候,她常常要在厨房和大厅之间跑进跑出。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忙碌中的店主刘火妹。谢春晖/摄

夜档的上菜间隙,刘火妹会去看下角落里正在写作业的儿子。“男孩子比较贪玩,再忙也得分出点时间管着。”

刘火妹的丈夫瘦瘦高高,话不多,是店里唯一的大厨。

每天清晨,他出门买菜,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跑好几个农贸市场,所有食材他都亲自挑,有时为了买到新鲜的时令蔬菜还要跑到附近的农户家里。

刘火妹夫妻俩都是江西乐平人。十年前,刘火妹丈夫看着不少亲戚的小炒生意做得红火,从吊车操作员转行,学起了炒菜。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刘火妹和丈夫。谢春晖/摄

摸到门路后,夫妻俩一起开了如今这家店。

“就是想多挣点,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也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刘火妹说,江西小炒店投入成本不高,比较容易入行。

他们刚开店那会,厨房里还只有一口锅,十年间,刘火妹丈夫的小炒技艺从生疏到熟练,口味从重油重辣到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随意转换,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顾客多了,一口锅不够用,现在最多要同时烧三口锅。”他说。

在刘火妹眼里,小炒店就是家,开好一家店跟过好日子是一个道理。

这家店是刘火妹大儿子出生以后开的,十年间她一边开店,一边又生了孩子。“那时候挺着个大肚子在店里忙,真的很难。但这就是生活啊,不会因为累就不打拼了。”她笑着说,现在能守着一家小店,几个孩子都在身边,日子过得很满足。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忙碌的间隙,刘火妹在检查儿子们的作业。谢春晖/摄

让刘火妹欣慰的是,儿子们调皮归调皮,但挺懂事和自立,放学回来会自觉做作业,店里忙到深夜时,就自己回出租房洗漱、睡觉。

亲帮亲、邻带邻,横店上百家江西小炒店老板大多互相认识

横店有上百家江西小炒店,老板之间大多相识,不少是亲帮亲、邻带邻。“有的是亲戚,有的是同村的邻居,也有的是同学。”刘火妹说,乐平老家村里有近三分之一邻居在浙江一带开江西小炒店。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厨房里忙碌的方清花和丈夫。谢春晖/摄

方清花夫妻和刘火妹夫妻是来自一个村的同学,他们经历类似。

方清花两个女儿在老家,小儿子跟着他们在横店。“肯定是想把孩子接到浙江来的,但我们开店这么忙,怕顾不上。”方清花摇摇头,她说,等孩子们再大一点再考虑。

得空,刘火妹、方清花和同在横店开小炒店的老乡们会聚个餐,或是相约搓个麻将。

“有时候看到哪个老乡的生意差些,我们还会一起出主意,让他换换菜品,或者推荐些顾客过去。”刘火妹说,大家出来奋斗都不容易,只有整体好了,江西小炒这个牌子才能做得响亮。

江西小炒火得简单纯粹,背后是对滚烫生活的向往

中午11点刚过,杭州文三路上的江西小炒店传来一股辣椒特有的浓郁鲜香。小炒肉、萝卜丝炒黄牛肉、笋炒肉,各种现炒的小份菜快速出锅。

“我们这家店开了三四年,周边聚集了东方通信等公司,因此工作日是最忙的,一天最多要炒100份小碗菜。”厨师小岳说,因为是现点现烧,食材新鲜且带着锅气,很受小白领欢迎,“被称为打工人的新食堂”。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中午时分,杭州文三路江西小炒店出炉的外卖。方力/摄

据大众点评数据,今年以来,关键词“江西小炒”的大众点评用户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40%,相关用户评论增长超230%。浙江地区店名中含有“江西小炒”四个字的交易商户较去年增长超26%。

江西小炒的火,哪怕是开了十几年店的老板都没想到。

在杭州这家江西小炒店的店长看来,开店没有什么流量密码,店里的人气就是靠一份份新鲜的食材热气腾腾炒出来的,“我们老板是江西人,最早从几张桌子的小店起步,踏踏实实干了好几年。”

不玩流量,也不搏出圈。用新鲜的食材,现场炒制,凭借低运营成本,打出亲民的价格,以此照顾好大众的口味。

“看到网上大家讨论得那么热烈,很高兴的呀。”刘火妹觉得,火上热搜的不仅是“江西小炒”这个名词,更是大家对江西菜的喜爱和对江西人的认可,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有些许荣誉感。

“江西小炒”火遍江浙沪,小店里的热辣滚烫和流量密码 - 天天要闻

江西小炒店里一位顾客画的简笔画。谢春晖/摄

今年4月,“江西小炒”推介暨服务保障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许多资深餐饮人认为,赣菜之所以频频出圈,除了新鲜现做和极致的性价比,还有现代人渴望烟火气,对滚烫生活的向往。

江西省赣菜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汪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江西小炒”的从业者们要保持热情、坚守品质,把乡情、亲情融入消费体验场景,借助数字时代的东风把品牌策略、营销推广做好做新。

“不管火不火,把菜做好,把服务做好就行了。”开店老板们的想法更简单纯粹。

刘火妹说她的愿望就是守着一家店,再攒些钱,在横店买一套房:“我们想在浙江安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翠花在山坡上挖到了很多花生,忙得满头大汗,就是一大竹篮框 - 天天要闻

翠花在山坡上挖到了很多花生,忙得满头大汗,就是一大竹篮框

太好了,翠花在山上挖到好多的花生,忙得满头大汗。看翠花就坐在山坡上,正在整理着刚挖好的花生。不慌不忙的,小汤圆这会又放到阿婆家里了,难怪这么慢悠悠的。今天的收获还不错,整理好的花生不光装满了竹篮框,外加一个编织袋,这让翠花很是高兴。整理一下
自制茅台被鉴定为真,白酒打假还得多些新办法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自制茅台被鉴定为真,白酒打假还得多些新办法 | 新京报快评

▲2023年9月9日,十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现场(茅台展馆现场)。图/IC photo近日媒体报道“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一事,茅台官方有了回应。6月22日,茅台集团官网发文称,公司派出专项服务小组到河南郑州对所涉产品进行了现场鉴定,鉴定结果为:该产品外包装系使用回收和假冒材料制作,酒体与53%vol 500ml贵州茅...
中国最难吃的面条是什么?网友:第二包快速面 - 天天要闻

中国最难吃的面条是什么?网友:第二包快速面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颗星星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正如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不熄的追求与渴望。今天,我要与你共同揭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探寻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背后的非凡瞬间。请跟随我的笔触,踏上这段充满惊喜与感悟的旅程,让我们的心灵在文字
枇杷刚吃完!绵竹人又惦记上这种爆火的水果,敞摘 - 天天要闻

枇杷刚吃完!绵竹人又惦记上这种爆火的水果,敞摘

枇杷已经吃过了是不是该轮到杨梅了?俗话说,5月枇杷,6月杨梅眼看枇杷季已过不少吃货开始惦记上了杨梅“今夏的第一颗杨梅什么时候安排?”近日,新华网也推文关注《建议你吃点杨梅,理由都在这里了!》内容勾起了好吃嘴的馋虫纷纷表示“已经垂涎欲滴”杨梅,你是真的火了呀!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今年杨梅的情况小编这就给...
微短剧《有种味道叫清溪》益阳开机!当青春励志“种田风”遇上清溪 - 天天要闻

微短剧《有种味道叫清溪》益阳开机!当青春励志“种田风”遇上清溪

当美食博主在益阳清溪村遇上科技新农人开始谱写青春励志“种田风” 故事6月22日由芒果tv和湖南卫视联合出品的首部横屏精品微短剧《有种味道叫清溪》在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举行开机仪式该剧主要讲述了美食博主林晓溪(尹蕊饰)来到清溪村意外邂逅对厨艺一窍不通的科技新农人陆翊宸(卢东旭饰)二人互帮互助将文学与美食...
共赴一场酸辣盛宴!《三餐四季》今晚带你领略贵州的烟火气 - 天天要闻

共赴一场酸辣盛宴!《三餐四季》今晚带你领略贵州的烟火气

在贵阳,令外地人“闻之色变”的折耳根竟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吃法;在遵义,不同品种的辣椒在菜品中各有“玄机”……贵州的山川、人文,造就了别具风格的人间美味,成就了令人神往的魅力风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贵州篇将于6月23日20:00档登陆央视综合...
鸡浑身都是宝,但 1 个部位最好别吃! - 天天要闻

鸡浑身都是宝,但 1 个部位最好别吃!

小提醒 鸡虽然好吃,但如果用煎、炸、烤等方式烹调,不仅可能产生致癌物,还会有热量超标的风险,偶尔尝下就行,不建议多吃。审稿专家:陈继兰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园园丨注册营养师参考文献[1] 辛翔飞 , 郑麦青, 文杰, 王济民. 2020 年我国肉鸡产业形势分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