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面世的二三事

2024年05月14日04:35:05 美食 1035

白酒面世的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公子从去年做了 42 度跟 45 度兼香型 20 年酒体后,应广大酒友的要求, 就一直在酝酿 30 年 53 度酒体的方案,经过多方协调,这款酒终于快要面市了。

推出一款新品,如果只是随便弄弄,花不了多长时间。但想要做好的话,事情就复杂了:

首先是酒体,随着经济下行,高端白酒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这时候弄一款国内顶级酒体,压力是非常大的:量小了,拿不到底价;量大,一个人吃不消。

所幸,量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几个人分摊,咬咬牙还是干了 2 吨。很多人觉得两吨好像不多,作为对比,我给大家一组数据:茅台特约经销商一年的配额是 10 吨,茅台专卖店的配额是 3-5 吨,按照茅台(茅台酒厂规定飞天茅台 350 箱为一吨配额)的出厂价计算,专卖店每年向茅台最少要掏: 969*350*6*3=6104700 元。

而这款兼香型 30 年 53 度酒体,原版风味的出厂价跟茅台价格不相上下,作为国内兼香龙头酒企之一,先不管他顶级酒体市场份额怎么样,但逼格肯定够高。

为了把价格压下来,我们采用的是:原酒体设计大师亲手调整,原版风味口感微调,为了让酒体细腻度更丰富,我们加的老酒比例更多,严格来说,这是一款国内现有顶级兼香的PLUS版。

白酒面世的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很多人不理解:原版酒体从原料成本上比改良版成本更低,为什么出厂价反而更贵?

道理浅显易懂:原版酒体在营销费用上可能花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小目标,市场份额再小,大家提起兼香型风味,它就是标准样。这是用庞大的资金堆出来的,以当前萎靡不振的白酒市场来说,再砸出一款嫡系高端,无论从哪个方向去做,只会有一个结果:吃力不讨好。

在白酒市场火热的那些年,千元左右价位段的一线大厂嫡系流通大单品,茅台有两款:飞天茅台跟茅台1935五粮液一款(1618属于补充版本),泸州老窖一款,郎酒一款(青花郎从2000年上市至今,24年历经五个版本,多数时间低于千元),洋河一款(梦9+也属于补充款),剑南春汾酒没有。

也许大家要跟我掰扯5980的听花跟光瓶李渡珍酒这些,很抱歉,他们既不是一线也没有过多的市场占有率。

更不用说在现有高端酒市场份额萎靡的环境下,酒厂继续推更高端的酒体,这基本不现实。

白酒面世的二三事 - 天天要闻

酒体设计好,数量确定好,酒厂开始催化酒体,前期工作基本就完成了,按照公子最初的设想是:继续光瓶之路。

把所有的成本都放在酒质上面,怀庄手工班我们这样弄的,调味老酒也是这么弄的,五周年纪念酒依然如此;

但这次有意外之喜:公子在给酒厂做IP战略打造的时候,发现厂里对自己合作的几十位国家酿酒大师们使用过度浪费,只让大师们设计酒体,却不去宣传该酒出自哪位大家之手,这也导致酒厂运营三年多,始终不愠不火。

这么一来,事情就变得有意思了:白酒行情这么煎熬,厂长却坐在粮仓上喊饿。基于此,公子火速让厂长把我们设计好的酒样交给专家团评委品鉴测评,再根据专家团的意见进行调整,按照公子最初设想:找一两位白酒泰斗点评下也就够了,毕竟酒体设计已经有四位国家级大师联手勾调,再加两位,凑个六人白酒专家天团足够。

结果厂长一听却来劲了,直接给我发了一长串酿酒大师名单,准备都邀请过来;这种开局双王四个二先炸的斗地主玩法,公子也是第一次见。

白酒面世的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在公子劝说下,咱们选了四位大师:水井坊之父赖登毅老师,中国首席品酒师、郎酒品质研究院的沈毅老师,川酒集团总工杨官荣老师以及泸州老窖的第22代传人张宿义老师。

(PS:赵金松博士是泸州老窖原23代传人,后面在川酒集团研究院当院长,乍一看是不是觉得世界挺小?其实厂长给的大师名单里还有一个熟人:郭鹏老师,群里有不少酒友喝过他的酒,咱们在2019年推出的一桶天下,郭老师是这家酒厂的董事之一,这反应了一件事:当你在某个圈子一直混下去的时候,最终会发现:曾经你仰慕的大佬,你们以前就有交集)。

人生之事八九总有一两分不如意,品鉴会当天张宿义老师临时有事,刚好红楼梦酒业的总工彭佑信老师在附近,于是彭佑信老师二话不说火速前往,加上负责酒体设计的团员罗学艳老师,组成了第一代趁月醉新品测评专家团、共计八人。

白酒面世的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原版风味酒体,有一个缺陷:入口虽好,但喝急了,易吐,作为零售价高达1700元/斤的顶级兼香酒体,这种表现是不尽如意的;酒业龙头自己也很清楚,但是基调的更改意味着推倒重来,这种操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龙头想调整也只能循序渐进缓慢调整;而我们的PLUS版本,就不存在这种问题,改良结合专家团的意见,我们在香气的丰富程度上面进行了再度优化,生理表现偏向于入口柔、醉的慢、醒得快。

白酒面世的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在酒体定样催化的过程中,公子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弄一个包装出来?

弄得话,量太小,毕竟分到我手里的份额只有四分之一,算下来才100来箱,我以前认识的都是做大流通产品的包材厂,这种小批量定制包装,价格贵是一方面,周期长才是最麻烦的;

在这过程中,得感谢酒厂董事长,他给我介绍了一家专做小批量定制的包材厂,物美价廉,增加的一点包装成本,对比这款酒的品质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只是我一个人推动这款酒的面世,以我个人体量,光成本这块绝对会超过500+,以当前的行情,那是不可能考虑灌装的。

所幸几人分摊,算上包装成本,这款酒的成本已经压缩到极致,算上包装成本,公子也有信心在手工班的代理价区间把酒交到大家手中,这是一款非常值得大家收藏的酒:大师联手勾调、大师签名、非物质文化酿造工艺、限量款(有无后续我也说不好,靠我一个人肯定没有后续),极致性价比。

白酒面世的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如果非要找一个不买的理由,那只能是兜里确实没银子。包装大概还有一周左右就完成了,届时灌装完成,将开启预售,售完即止。

细心的酒友可能发现:酒厂名字换了,从以前的玉爵酒业更名为湖北趁月醉酿酒有限公司,这是我要求厂里换的,打造一个IP、企业文化跟酒需要配套,这款新酒的名字很有诗意:趁月醉1952。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晨读 | 爱吃咸的父亲 - 天天要闻

晨读 | 爱吃咸的父亲

父亲爱吃腌菜,也许是因为,曾经吃不到盐。   父亲腌菜的癖好越来越严重了。过去他热衷于芥菜、萝卜、黄瓜和大蒜,现在连白菜、辣椒、鸭蛋和海带结都要腌上一腌。冰箱的保鲜层里,摆满了他腌制食物大大小小的玻璃瓶。有一回,我看到玻璃瓶里放满了生姜。我问父亲,生姜为什么要腌?父亲说,腌一腌有味啊。果真没几天,吃...
内蒙古移动护航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顺利回家 - 天天要闻

内蒙古移动护航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顺利回家

6月25日,随着一声声欢呼,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顺利着陆,又一次刷新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新纪录,作为通信行业国家队的内蒙古移动继嫦娥五号返航后圆满完成了嫦娥六号探测器返航通信保障任务。内蒙古移动现场开展保障任务  作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的重要通信保障部门,在接到保障...
原来豆角和它是绝配,饭店大厨都这么吃,一口瞬间胃口大开 - 天天要闻

原来豆角和它是绝配,饭店大厨都这么吃,一口瞬间胃口大开

夏季!有这几款蔬菜,是我们北方人跨不过去的坎,挥之不去的阴影,再好的美食天天吃顿顿吃也有吃够生厌的时候。它们就是茄子、黄瓜、丝瓜、豆角。尤其是豆角,它贯穿整个夏季和秋季,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由于豆角生长迅速产量大,吃不了就去市场卖,卖不掉
吃晚饭时,那些长期喝点白酒的人后来身体都如何 - 天天要闻

吃晚饭时,那些长期喝点白酒的人后来身体都如何

  我们照顾自己的身体,就像种树一样,有两个关键时机,一个是在青年时期,另一个就是现在,立刻开始。要是十年前你没把身体当回事,别担心,从现在开始保养还来得及。  在白酒的圈子里,有句话挺火的:“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但这话是客观真理呢,还是爱喝酒的朋友给自己找的喝酒理由呢?  再说说那些每顿晚饭都要配点小酒...
微短剧已进入优胜劣汰的下半场! - 天天要闻

微短剧已进入优胜劣汰的下半场!

微短剧行业已进入优胜劣汰的下半场。唯有以监管促进发展、以规范引领创新,才能占领市场、站稳脚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部分微短剧因剧情低俗,刻意制造放大和渲染婆媳、男女矛盾,传播违反公序良俗言论,渲染血腥暴力等被全网下架。对此,业内人士
跌破2100元!茅台出手了 - 天天要闻

跌破2100元!茅台出手了

茅台批发价,又又又跌了!6月24日,今日酒价披露的最新参考价显示:24年飞天茅台散瓶批发参考价从前一日的2140元下跌至2080元,跌破2100元。按照这个架势继续下跌的话,茅台的批发价迟早会面临跌破2000元的危机!面对酒价的持续下跌,茅台,终于出手了!6月23日市场传出消息,茅台将取消12瓶装飞天茅台的投放,同时取消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