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水缘杯微小说征文017#”一碗臊子​||王安德(陕西)

2022年12月06日23:35:03 美食 1889

一碗臊子

文/王安德

除夕夜,一碗臊子,小菜四碟,几个黑乎乎的热蒸馍,就是我们一家六口人的年夜饭。

你相信吗?

相信也得信,不相信也得信。这是事实,是我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终生难忘。

那一年,特殊时期,我只有六七岁,住在农村,是个碎娃娃,楞头楞脑,傻乎乎的,还没进学门。哥哥和姐姐大我几岁,在村里小学上学,是二三年级学生。

冬腊月,学校放假,修了一年"地球"的农民也闲了下来,喝过腊八粥,偶儿传来爆竹声,年来了,闻到了浓郁的年味,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各家各户都要祭灶,摆供品,烧香磕头,烧纸放炮,祈求灶王爷上天庭多说好话,保佑一家老少平安。大人们开始忙碌,喜欢唱戏的几个男男女女聚集在村学校的教室里,叽叽喳喳,排练着秦腔剧《三滴血》和眉胡戏《梁秋燕》等,准备着过年时演出哩。

妇女们更是忙个不停 ,纳新衣,捏馄饨,包饺子,燣臊子,蒸过年馍,娃娃们在空闲的麦场里摔跤、滚铁环,学骑自行车,盼望着过年那一天,穿新衣,吃馄饨,啃骨头,吃臊子,放鞭炮,摔炸弹,跟着大人走亲亲,七大姑八大姨,一村挨着一村走,叫爷叫婆,喊舅喊姨的,收上几毛压岁钱

"谁有的烂铜烂铁换洋糖呢",货郎担子摇着不郎鼓进村了,框框里放着五颜六色的小洋糖,爆米花的大叔来了,黑不溜秋的爆米机就支撑在老池旁的大槐树下,"嘭""嘭"的几声响,引来一帮毛孩子,将货郎担和爆米花围了个严严实实,买上几颗洋糖,含在嘴里,甜在脸上,捧一碗爆米花,咽在肚里,喜在心里,在小伙伴跟前穷显摆,心里乐滋滋的!

爸爸在城里工作,太忙。很少回家。婆婆(祖母)天天念叨着儿子,想儿想的疯疯癫癫。妈妈是个文化人,响应国家号召,从西安下放回到农村,担任村里的妇女干部,办了个幼儿园,又担任村里的信贷员,是一位受到省农业银行表彰的"金融标兵"。

今天,年满月近,婆婆早早起来了,搬出那只小板橙,习惯地坐在屋门前,姐姐给她梳着头发,她眼里含着泪花,又念叨着"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娃咋还不回来?",姐姐劝着婆婆说"我爸的工作太忙,说不定一会就回来了",婆婆一听,那双慈善的眼睛,灿烂地笑了。

婆婆的心里,永远牵挂着儿子。

下午,天空飘落着雪花,小雪一点点,一片片,细碎零乱而匀称飘摇地款款而来。那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多美的雪啊!瑞雪兆丰年!

夜幕降临,小雪还在继续,爸爸回来了,像个大雪人似的。我高兴极了,依偎在爸爸怀里,在他携带的包包里翻找着糖块。婆婆走过来,牵着儿子的手,细细地端详着儿子,反复喃喃地念叨着"瘦了,我娃瘦了,看把我娃冻的",爸爸就像小孩子一样,亲昵地喊着"妈妈、妈妈"。

婆婆热泪盈眶,爸爸从包包里掏出一包点心说"妈,我给您买点心了",婆婆接过点心,捧在心窝窝,开心地笑着。

"爸爸回来了,我们就有年夜饭了"。姐姐高兴地蹦来蹦去,缠着婆婆贴窗花、贴年画去了。

爸爸回来,给我带来了新书包,还买下几本小人书,爸爸说"过完年,就八岁了,也该上学了"。

爸爸买来了一吊子猪肉,足有二斤多,妈妈接过肉,喜笑颜开,走进伙房,燣臊子,忙年夜饭去了。

雪越下越大,爸爸抱来柴火,塞在婆住屋的炕洞里,给婆婆烧着热炕。哥哥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坐在热炕上做作业,调皮捣蛋的我已开始在院子里燃放着鞭炮。

村子里传来零零星星的鞭炮声,爸爸搬来一张小桌,放在婆炕上的中央,桌子上放着一碟花生,一碟洋糖块。

我们就开始坐夜。就是全家人在除夕之夜,围坐在热炕上,不睡觉,等着新年快点到来。婆婆坐在上位席,爸爸紧挨着婆婆,哥哥和姐姐依次坐在我的上边。

冬夜是漫长的,煤油灯是明亮的,心儿是暖洋洋的,吃着花生,尝着洋糖的甜味,一家人有说有笑,挺快乐的!

妈妈还在忙碌着。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了。

我看到肉骨头在锅子里翻滚着,我闻到臊子肉的香味,我的口水从嘴角流了下来。

说话间,妈妈端来四个热冷菜,摆在小桌上。分别是:油炸花生豆、猪头肉拌粉条、炒鸡蛋、凉拌萝卜丝。一碗臊子肉放在中央,几个冒着热气的黑蒸馍,就是我们最享受的年夜饭。臊子碗里夹杂着几节小骨头。我眼明手快,抢着啃骨头。婆婆笑着说"别抢了,这几节肉骨头都是你的"。骨肉真香,我把骨头上的肉啃完了,还是意犹未尽,又把骨头舔了又舔,咂了又咂,品了又品,弄的满险油腻腻的。爸爸给婆婆夹着肥肉吃,婆婆乐哈哈的"还是我娃对我亲昵"。

一碗臊子肉,四碟小菜,原汁原味,肉质丰厚,鲜嫩多汁,口味纯正,香喷喷。

除夕,回家、团聚、窗花、年画、春联、鞭炮声声。

一顿年夜饭,亲情一家人,在我幼小的心里,珍藏着一辈子。

一顿年夜饭,让我记住了我婆,记住了我的爸爸妈妈,还有我的兄弟姐妹。

(2022年12月2日)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安德

“第四届水缘杯微小说征文017#”一碗臊子​||王安德(陕西) - 天天要闻

作者简介:王安德,男,大学文化,陕西韩城人,退休老警。自由撰稿人,文学创作爱好者。喜欢中长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市作协会员,《作家故事》专栏作家,陕西渭南分社社长。丝路都市文化汇签约作家.......2020年以来,先后创作编印《乡事悠悠》《槐抱椿》《土岭红叶》《花椒红了》《年味》《乡村故事》《黄河西岸》等七部游记、散文、小说等,在西北城际头条、作家故事、作家家园、韩城文学、蔓草集、蓝天文苑、希望之梦、丝路都市文化汇等网络平台发表各类作品六百多篇,参加征文活动数次,均有获奖。喜欢文学交流,爱好文学创作!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青海好物丝博会大放异彩 - 天天要闻

青海好物丝博会大放异彩

企业代表向参观者介绍青海特色产品。西海新闻记者 郭红霞 文/图青海老酸奶、柴达木枸杞、老浆水、牦牛肉干、牦牛肉酱、雪豹玩偶、茶卡盐……5月22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进入第二天,青海
茶咖日报|小罐茶下场做饮料,茶百道英美首店筹备中 - 天天要闻

茶咖日报|小罐茶下场做饮料,茶百道英美首店筹备中

5月22日,茶咖日报的主要内容有:霸王茶姬全新茶友权益体系CHAGEE TOWN开启内测日前,霸王茶姬正式宣布全新茶友权益体系CHAGEE TOWN启动内测,拟邀5.21万茶友参与;同时任命品牌IP“茶小象”为首位首席倾听官,负责LTC(Listen to Customers)项目,计划在全国近百城同启“CHAGEE茶话会”线下交流会,建立长期用户反馈通道.
梅子涵:乡下“诗经” - 天天要闻

梅子涵:乡下“诗经”

喝玉米糊糊的样子,我是小时候到乡下去玩,住在一个姨妈的家里见到的。她不是我真正的姨妈,但是我这样喊她,她是外祖母的一个亲戚,人口多,小孩多,我喜欢在她家住,没有跟着外祖母住别处。那是一个年代的食物和情景,我却从那个年代到这个年代记了很多年,
大火一炒,又香又嫩,搭配发面饼,太好吃了 - 天天要闻

大火一炒,又香又嫩,搭配发面饼,太好吃了

都说夏天烧烤和啤酒是绝配,我虽然不喝酒,但是喜欢吃烧烤。所以想吃了就自己在家做点。家庭烧烤做法很灵活,如果室外有地方,可以用烧烤炉。室内的话用烤箱、空气炸锅,平底锅都可以做。我今天用的就是平底锅,做起来简单快速,味道也非常不错。再烙几张无油
仙桃酒席——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真正做到了光盘行动 - 天天要闻

仙桃酒席——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真正做到了光盘行动

早就在网上听闻仙桃酒席的大名,食材简单又上档次,主家挣足了面子,宾客又吃得开心,像这样的省钱办大事的模式值得全国推广。最近有幸去仙桃吃了一顿酒席,酒席上的菜品简直让我大开眼界。第一道菜毫无疑问就是花生米,但在其它地方花生米不能算一道菜,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