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2022年07月02日09:25:27 美食 190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

杭州余杭仁和东塘村村口桥头,满树麻雀叽叽喳喳,合着街角“阿其夜宵”霓虹灯的节拍,跳跃闪烁。

村里人摇着蒲扇,三三两两路过,有人推开玻璃门进来,熟悉地唱喏一句:“老板,豆腐面两碗。”

老板兼厨师是48岁的史克其。

这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就是东塘村村民。

他的大半生几乎没离开家。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在桥头这段100米不到的街面,“阿其夜宵”三次搬迁,最近一次是去年。

疫情让大家吃夜宵的时间提前了。于是,史克其把打烊时间从凌晨3点提前到了凌晨1点。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新店面有100平方米,能放下20多桌,年租金只有3万元,阿其和老婆很满意。

今年年初,这家乡村深夜面馆因为疫情歇业1个多月,复盘回归已是火热的6月。

1】粉丝煲,豆腐面,小酒配小菜慢慢品

村口这座蓝色钢构天桥,一到傍晚时分就开始热闹,有人拉着孩子来桥上纳凉,有人手提刚买的肉菜匆匆而过。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下班了,附近电扇厂的四个小伙总是组团来吃面。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穿蓝色工装的本村小伙,习惯性地点了一份砂锅煲,另位三位是隔壁村的工友,点的是肉丝豆腐面。

“豆腐面是后来流行的,我们村以前一直吃砂锅煲,我一周吃一次。”本村小伙津津有味地嗦着粉丝,边上三个小伙呼呼吹着面条,等晾凉。

小伙吃饭干脆利落,吃完面条起身走了,店里慢悠悠吃着炒菜品着小酒的,基本都是本地大叔。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小店食客大多是男性,大叔们习惯先喝酒吃菜,然后再吃面。

店里跑堂的阿姨特别可爱,因为找不到是哪桌点的菜,总是端着菜在大厅打转,转上几圈,好像就找到了方向,准确无误地把菜送到客人桌上。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阿其则在后厨忙碌。

凌晨3点睡觉,下午5点开始干活,他的作息完全异于常人。

这种节奏,至少坚持了15年。

在开夜宵前,阿其是獐山煤气瓶厂的工人。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当年,这个沉默寡言的乡下男人从工厂辞职时,老婆苏琦是反对的。

后来,阿其在村口桥头找个只放下6张小桌的门面,自立门户卖夜宵,主打粉丝煲和豆腐面。

“儿子今年高考,但成绩并不理想。”说这句话时,阿其脸上是无奈,手上烧面的动作不停。

2】带火一条街的乡村网红面,逆袭靠大家

刚开店那两年,“阿其夜宵”是全村唯一的深夜食堂,粉丝煲其实是模仿附近一家饭店的。

因为同质化竞争,夜宵店开始的时候很少有人光顾,只有深夜巡逻的警察,村里巡防的网格员会经常来吃个煲。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有一次,客人乱点说要吃豆腐面,阿其胡乱烧了一碗,结果意外好吃,村里一传十,十传百,都来店里点豆腐面吃。

虽然现在营业时间从原先的凌晨3点,提前到了凌晨1点,招牌豆腐面每天还能卖出去200多碗,25元一碗的牛肉豆腐面占一半销量,另外还有牛肚、河虾、肉丝、大排豆腐面。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15元一份的砂锅煲,用料扎实,有粉丝、青菜、腊肠、牛肉、油豆腐和荷包蛋,性价比很高。

村里人吃面喜欢配菜,店里的小炒做得特别入味,大蒜炒牛肚,鸭胗炒茭白,鸭肠炒青椒,红烧鸡爪……都是阿其拿手的颠勺好菜。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食材采买和料理都是老婆苏琦在做。

她每天7点起床到店,菜市场的新鲜面条,电商平台的肉和菜会陆续到店,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的是面条和牛肉。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面条需要焯水过冷后晾凉,这样烧的时候面才筋道,不容易糊。

苏琪会一份份先帮老公分好,这样烧的时候,拿起来就方便。牛肉则要先腌制1小时,再小火慢煮大半天,出锅后全部切片备用。

“我们店开始生意真的一般,还真的就是靠了那碗豆腐面。”阿其笑笑。

老婆也是看着店里生意好到忙不过来,才从厂里辞职来店里帮忙,后来又雇了本村阿姨来跑堂。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除了本地村民来吃,有的是从隔壁良渚、瓶窑过来的,甚至还有人开车从临平、德清赶来吃面。

阿其凭一己之力,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杭儿风”,顺便带火了整条街的餐饮生意,村口陆续开出烧烤、炒菜、面馆等好几家饭店。

3】天热了,大家更愿意来外面吃饭

因为桥头商铺陆续拆迁,阿其前面租的两家店面相继拆了。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每次迁店,他都会找离老店最近的店铺,三次迁店距离不超过100米,生怕老客来了找不到。

巅峰期,“阿其夜宵”做晚上10点以后到凌晨3点的生意,一天能卖300到400碗面条。

新店碰到疫情,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午夜12点过后,来消费的食客骤然减少了。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今年过完年,因为仁和、良渚的疫情,“阿其夜宵”歇业一个多月。

4月底,小店短暂开了四天,又因为涉及次密接人员活动轨迹,被迫歇业一周,正儿八经开张是5月4日。

不过,疫情也带来了不少意外的惊喜,比如很多人来阿其这里吃晚饭了,晚饭刚吃过的8点多,吃夜宵的人就接上趟了。

阿其觉得,傍晚以后的这波生意,自己要抓住。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反正12点以后也没啥人了。”他索性夜里早点关门休息。

老婆苏琪白天在店里干活,不知不觉忙到中午,很多人看店里白天有人,就上门来问:能不能烧一碗面吃?

也许是天气热了,大家更愿意来外面吃饭,阿其又增加了早上9点到下午1点这档营业时间。不过,中午他还在呼呼大睡,只有苏琪在烧。

乱烧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摆一个多月的深夜面馆业绩重回日常 - 天天要闻

在4月底短暂开业的那几天,阿其一天卖不到50碗面;5月回归的这个月,生意也不算很理想。

但是,6月开始,“阿其夜宵”的生意回复到了正常水平。

“每天进货就要花1800块钱,现在每天能卖200多碗面条了。”

真好,这是希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翠花在山坡上挖到了很多花生,忙得满头大汗,就是一大竹篮框 - 天天要闻

翠花在山坡上挖到了很多花生,忙得满头大汗,就是一大竹篮框

太好了,翠花在山上挖到好多的花生,忙得满头大汗。看翠花就坐在山坡上,正在整理着刚挖好的花生。不慌不忙的,小汤圆这会又放到阿婆家里了,难怪这么慢悠悠的。今天的收获还不错,整理好的花生不光装满了竹篮框,外加一个编织袋,这让翠花很是高兴。整理一下
自制茅台被鉴定为真,白酒打假还得多些新办法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自制茅台被鉴定为真,白酒打假还得多些新办法 | 新京报快评

▲2023年9月9日,十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现场(茅台展馆现场)。图/IC photo近日媒体报道“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一事,茅台官方有了回应。6月22日,茅台集团官网发文称,公司派出专项服务小组到河南郑州对所涉产品进行了现场鉴定,鉴定结果为:该产品外包装系使用回收和假冒材料制作,酒体与53%vol 500ml贵州茅...
中国最难吃的面条是什么?网友:第二包快速面 - 天天要闻

中国最难吃的面条是什么?网友:第二包快速面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颗星星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正如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不熄的追求与渴望。今天,我要与你共同揭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探寻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背后的非凡瞬间。请跟随我的笔触,踏上这段充满惊喜与感悟的旅程,让我们的心灵在文字
枇杷刚吃完!绵竹人又惦记上这种爆火的水果,敞摘 - 天天要闻

枇杷刚吃完!绵竹人又惦记上这种爆火的水果,敞摘

枇杷已经吃过了是不是该轮到杨梅了?俗话说,5月枇杷,6月杨梅眼看枇杷季已过不少吃货开始惦记上了杨梅“今夏的第一颗杨梅什么时候安排?”近日,新华网也推文关注《建议你吃点杨梅,理由都在这里了!》内容勾起了好吃嘴的馋虫纷纷表示“已经垂涎欲滴”杨梅,你是真的火了呀!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今年杨梅的情况小编这就给...
微短剧《有种味道叫清溪》益阳开机!当青春励志“种田风”遇上清溪 - 天天要闻

微短剧《有种味道叫清溪》益阳开机!当青春励志“种田风”遇上清溪

当美食博主在益阳清溪村遇上科技新农人开始谱写青春励志“种田风” 故事6月22日由芒果tv和湖南卫视联合出品的首部横屏精品微短剧《有种味道叫清溪》在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举行开机仪式该剧主要讲述了美食博主林晓溪(尹蕊饰)来到清溪村意外邂逅对厨艺一窍不通的科技新农人陆翊宸(卢东旭饰)二人互帮互助将文学与美食...
共赴一场酸辣盛宴!《三餐四季》今晚带你领略贵州的烟火气 - 天天要闻

共赴一场酸辣盛宴!《三餐四季》今晚带你领略贵州的烟火气

在贵阳,令外地人“闻之色变”的折耳根竟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吃法;在遵义,不同品种的辣椒在菜品中各有“玄机”……贵州的山川、人文,造就了别具风格的人间美味,成就了令人神往的魅力风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贵州篇将于6月23日20:00档登陆央视综合...
鸡浑身都是宝,但 1 个部位最好别吃! - 天天要闻

鸡浑身都是宝,但 1 个部位最好别吃!

小提醒 鸡虽然好吃,但如果用煎、炸、烤等方式烹调,不仅可能产生致癌物,还会有热量超标的风险,偶尔尝下就行,不建议多吃。审稿专家:陈继兰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园园丨注册营养师参考文献[1] 辛翔飞 , 郑麦青, 文杰, 王济民. 2020 年我国肉鸡产业形势分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