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开放而行 ——山东港口日照港“春天的回响”系列报道①

【编者按】日照港牢记嘱托、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动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即日起,本报推出“春天的回响”系列报道,充分展现日照港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海报新闻记者 洪金凤 通讯员 刘书佳 日照报道

初夏,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海天辽阔,碧波荡漾。

40多年来,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让这片荒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日照港迈向改革开放的前沿,迅速成长为“最年轻”的5亿吨级大港,成为吞吐万象的交通枢纽。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靠什么推动发展?靠什么应对挑战?

改革攻坚:破局立新的“制胜法宝”

从建港第一天起,日照港就流淌着改革开放的血液。日照港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在不同时期应对挑战中,日照港始终“刀刃向内”,以改革之名破难题、增动力,不断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破局者进,在“立”与“破”的统一中开新局:过去一年里,日照港持续推动管理效能跃升,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细化25项具体举措;全力打造与世界一流港口相匹配的生产模式、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持续推动全域资源集中管理、高效调度;全面推动干部“下沉一线”跟班督导帮扶,用脚步丈量港口,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构建降本增效长效机制,开发成本定额测算模型,重点成本管控更精细……从顶层规划到分领域的落地实施,一系列系统性变革,让这座港口由内到外,焕发出全新活力。

于“质”与“量”的统一中强动能,更深层次的业态探索,也着眼于握指成拳的力量:全国沿海港口首个路港集疏运指挥中心实现了国铁、地铁、港铁“三铁合一”,整个日照乃至临沂临港地区铁路货物运输计划一体化编制、调度一体化指挥成为拉动腹地经济的“强引擎”。携手青岛港等兄弟单位一体化运营集装箱业务,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发展。“港口+物流+金融+贸易+航运”全链条服务功能,将服务供应链打造成合作共赢链……从强强合作到内部协同,一系列亮眼的制度创新为港口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开放包容:联通世界的“开放前沿”

开放,是植入日照港基因的战略选择。两条直达港区的千公里铁路直通中原腹地;五条原油长输管线向西、向南、向北辐射;丰富的航线网络向东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向齐发、陆海相济,日照港源源不断把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输送到全球,把全球优质资源带到中国腹地。

一年来,日照港开放能级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去年,6个货种居全国首位,9个货种过千万吨,全年外贸吞吐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在这里,原油期货交割仓库实时连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来自巴西等地的矿粉通过流程化皮带机,快速输送至腹地钢厂;帝王蟹等进口鲜活水产品“随到、随卸、随走”,第一时间端上老百姓的餐桌;到韩国平泽的新能源汽车“朝发夕至”……

聚焦产业进阶的“黄金链条”,形成昌瑞达矿石筛分、力拓铁矿石绿色加工“两个基地”,完善铁矿石“混配+中转”供应链,带动港口业务增长30%;持续完善原木“前港后园”供应链,带动日照港原木吞吐量全国占有率提升3个百分点;加快提升粮食接卸能级,粮食年周转能力超2000万吨,粮食物流、仓储、饲料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供应链,成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提速港产城融合,依托港口布局临港钢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带动腹地龙头项目落地,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达85%以上。

“在这里,能触摸到中国开放的脉搏。”满载大豆的船舶到日照港卸货,完善的产业链条与优质高效的服务让船方不禁赞叹。

这一年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步,都印证着“国家战略机遇”与“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每一程,都演绎着“从全局谋划一域”到“以一域谋划全局”的协同共振。这些故事正在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践行改革开放,锚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目标,才能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里,继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