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烂不一定会输,但人狂必有天收。
美国以前张狂惯了,现在的一切就算是报应吧。
特朗普在结束中东之行后,释放出一个微妙信号,他们想来北京。
他想借一次“和解式动作”,为自己2028年复出铺路。
可谁也没想到,中国芯片、绿色能源、马斯克三连发,直接把“示好”变成了“示弱”。
特朗普的对华算盘,还没拨响,就被现实敲碎了算盘珠子。
谋求赴京:特朗普“换剧本”?
特朗普曾是“极限施压”的代言人,关税、科技封锁、脱钩政策,一波接一波。
现在突然要“低头”?外界一片猜测。
选情压力、经济现实、外交孤立,这些都可能是原因。
但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已不是四年前的中国,而美国也不再是那个“说一不二”的美国。
出口管制没“卡脖子”,反成“助推器”
过去两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封锁堪称“组合拳”。
芯片、AI、EDA工具、高端光刻……哪一样不猛?
管制范围一再扩大,目标只有一个,卡住中国科技的脖子。
但到了2025年3月,美国人却看到了一个不想看到的发布会。
紫光展锐联合中科院发布了AI芯片“天枢”。
这款芯片不靠Synopsys,不依赖Cadence,全流程使用国产EDA工具,如华大九天、芯禾科技等完成设计。
从架构到流片,全链条国产,这就像原本以为对方断了氧气,结果他自己造了一个呼吸系统。
“天枢”不是性能惊世,而是象征意义惊人。
它标志着,中国不怕封锁,能“自我供氧”,这对特朗普来说,简直是出口管制政策的一记反噬。
绿色能源:美国去中国化,失败?
芯片之外,另一个领域也出了事,绿色能源。
2025年初,《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全球供应链报告。
数据显示,中国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片、风电设备等核心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70%。
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家企业,就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近一半。
美国的目标是推动本土制造,现实是目标实现率不足15%。
2023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本意是打造“美国新能源中心”,现在来看,更像是“纸上谈兵”。
关税、补贴、产业链重组都试过了,但效果不理想。
更多企业选择通过越南、马来西亚中转,最终还是买中国货。
特朗普曾喊出“制造业回流”,但现实是,绿色能源这块地,已经被别人种满了庄稼。
马斯克:这次不站特朗普了
如果说“天枢”和新能源是技术上的回击,那马斯克的发言就是“情感上”的转向。
2025年4月,马斯克在上海AI论坛上发话,“自动化制造、AI工程、电动化系统,中国已经领先。”
这话一出,美国媒体一片哗然。
这不是中国自己说的,是美国最会做科技的人说的。
马斯克的评价不止一次,他说:“中国的效率让我震惊。”还说:“我们在中国的工厂,是全球最先进的。”
这不是商业恭维,而是实话实说。
一个连SpaceX和特斯拉都能搞出花样的人,说中国领先,那就真得听一听。
对特朗普来说,这就像队友突然调头,站到了对手那边。
企业选择现实,不选“口号”
出口管制的初衷,是让中国没有关键技术、没有产业链、没有话语权。
但现实是,美国自己也脱不了身。
2025年第一季度,英特尔宣布继续扩建在中国的封测中心。
福特也承认,中国是其电动车零部件最稳定的来源地。
这些企业不是在“政治表态”,而是在做“商业决策”。
特朗普若再喊“脱钩”,不仅企业不买账,资本市场也会直接用脚投票。
这就是出口管制目前的尴尬处境。
结语|局已下完,棋不由人
特朗普本想通过“赴京”示好,换点外交空间,但中国用芯片、能源、马斯克三板斧,直接回敬了他一个现实版“你说了不算”。
中国不靠美国芯片了,绿色能源也不听美国指挥了,连马斯克都说“那边更猛”。
出口管制这张牌,曾被视作压箱底的“杀招”,如今却成了压不住、挡不住、收不回的“烫手山芋”。
参考资料:
徐量2025-05-22请求赴京后,特朗普连收噩耗,美出口管制失利,马斯克称中国领先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