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GW风光项目被废,新能源也躺不平了?

2025年06月07日20:53:04 财经 1654



90GW风光项目被废,新能源也躺不平了? - 天天要闻


最近,新能源圈炸开了锅。不是因为技术突破,也不是因为又赚翻了,而是因为它也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调整”——多地纷纷宣布废止、调整或收回一批风光项目,加起来规模已超过90GW。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好几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曾被视为投资“香饽饽”、一度让人觉得能“躺赢”的新能源,怎么突然就“变天”了?这背后,藏着这个行业当下最核心的矛盾,也让不少憧憬“绿电自由”的投资者开始犯迷糊:新能源,难道也开始“内卷”到让人躺不平了吗?

这场席卷至少15个省区、废止规模逾90GW的新能源项目“清理运动”,涉及了众多大型央国企,如三峡集团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要知道,这些项目过去可是被疯抢的资源,甚至有些企业为了拿到指标不惜“好大喜功”,盲目扩张、甚至“圈而不建”占位。现在大批量被废止,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未能按时开工或并网,有的不具备建设条件(比如用地政策调整),土地问题正成为关键制约。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政策和市场环境变了。

特别是“136号文”等政策的出台,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从过去的“保量保价”(保障性收购)转向市场化,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这有点像我们经历的 学历焦虑职场内卷: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和努力,付出了高昂的学费(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却发现预期的回报路径变得模糊,甚至血本无归,让人不禁感叹,是不是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

新能源的狂飙突进,装机量蹭蹭上涨,截至2024年底已达14.1亿千瓦,提前好几年完成了目标。

但问题在于,配套的“地基”——电网(包括特高压和配电网)和灵活性资源(如储能、燃气电站)没跟上,导致了严重的消纳问题和弃电。在三北地区,新能源渗透率很高,但本地用电需求相对偏低,外送又受限于特高压建设滞后,调节手段也相对缺乏,导致弃风弃光压力巨大。新的市场化改革试图用价格信号解决这些系统性问题,比如通过辅助服务、容量电价等体现调节资源的价值。但转型期总是伴随着阵痛和不确定性。这种快速、颠覆性的变化,让人感觉有点像 AI替代就业 的焦虑——过去那套稳定、可预测的模式突然不奏效了,需要快速适应新规则,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在这个新阶段,新能源投资不再是闭眼上车就能赚快钱。

央国企都变得精打细算了,甚至连国家电投旗下预期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超过8.5%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也被认为“不具备继续推进条件”而核销。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和保障收益。比如,抓住本地消纳机会(如发展绿电制氢/氨/甲醇,利用富余电力降低成本、鼓励高耗能产业如数据中心发展、推动电能替代),或者投资能提升系统灵活性的配套项目。用地方面,要更加严格遵守规定,避开耕地和敏感区域,做好土地排查和梳理。

对于行业玩家来说,这要求从过去的“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严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这种务实的变化,或许能给经历过 年轻人买房难、对高投入低回报感到疲惫的我们一些启发:与其追求难以企及的传统成功路径,不如像新能源行业一样,根据现实情况和政策变化调整策略,拥抱不确定性,在变化中寻找更可持续、更符合实际的回报方式,甚至考虑“低欲望生活”的反向魅力——不追求最大规模,但求稳健和质量。

归根结底,这场废止潮是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中,系统性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它告诉我们,规模不是一切,发展质量、系统匹配度以及对政策和市场的敏感度,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变天”的现实,行业和个人都需要调整姿态。

新能源从“香饽饽”到大洗牌,是产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它不再是那个只要投入就能“躺赢”的时代,而是进入了一个需要精细化管理、依靠技术和市场洞察才能生存和发展的阶段。对于我们这些关注新能源,或是身处类似 职场内卷 困境的普通人,或许最大的启示是:环境在变,策略也要变。与其盯着眼前的“收益率”和“风口”,不如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找到那些不易被外部变化冲击的价值点。在你看来,除了精打细算和拥抱变化,普通人或者新能源行业,还能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或经历,一起探讨吧。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银行开卡不应变成“开盲盒”,风险防控也要践行“金融便民” - 天天要闻

银行开卡不应变成“开盲盒”,风险防控也要践行“金融便民”

办理一张日转账额度5万元的一类银行储蓄卡有多难?日前,南都7位记者分别前往珠海7家不同银行开卡,最终仅一人完成目标。7月2日出街的南都“珠事测评”最新一期报道,聚焦银行开卡服务进行体验实测,结果令人唏嘘。同一个业务,同一家媒体的记者,相同的开卡理由,但因银行网点的不同,体验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最快仅...
锦华新材关联交易数据披露存在矛盾,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下滑 - 天天要闻

锦华新材关联交易数据披露存在矛盾,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下滑

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酮肟产业链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构建“酮/醛肟-肟基硅烷-羟胺”绿色循环产业链,主要产品有肟基硅烷、羟胺系列、酮/醛肟系列三个品类,该公司目前正在申请在北交所上市。根据招股书披露,锦华新材的董事长雷俊,此前于2019年3月之前在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2019...
通达集团附属认购1.56亿元工商银行理财产品 - 天天要闻

通达集团附属认购1.56亿元工商银行理财产品

智通财经APP讯,通达集团(00698)公布,于2025年7月3日,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通达创智利用其闲置资金认购工商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人民币1.56亿元,产品年期29日,预期年化收益率0.65%至1.99%。...
国网天津电力:智慧防汛筑牢电网“安全堤” - 天天要闻

国网天津电力:智慧防汛筑牢电网“安全堤”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7月2日起,天津市出现强降雨,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2日14时启动市防洪四级应急响应。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闻“汛”而动,同步启动应急响应,聚焦电力设施智慧防护与重点区域防汛能力提升,以科技创新构建防汛安全防线。
创新药产业链观点更新0703 - 天天要闻

创新药产业链观点更新0703

1、2025Q2医药板块整体业绩表现•核心推荐方向分化:2025年第二季度医药板块各细分领域业绩分化。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为核心主推方向,其表现依托中报业绩、基本面及后续催化剂,且板块中报情况与一季度接近。器械板块贝塔未起,但部分个股延续Q
河南企业圈领导专家走进中德集团参访交流 - 天天要闻

河南企业圈领导专家走进中德集团参访交流

6月29日,中投国控集团战略研修院院长、中投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刘春艳,知名经济学家、曾担任双汇集团等多家企业董事和首席管理专家顾问组长的王在安,北京和君咨询合伙人、 河南区域公司总经理王晋,中经融媒体中心主任董思铭,河南省标识行业协会常务
港股收盘|三大指数走弱集体收跌 创新药概念热度逆势高涨 - 天天要闻

港股收盘|三大指数走弱集体收跌 创新药概念热度逆势高涨

财联社7月3日讯(编辑 冯轶)今日港股三大指数高开低走,午后跌幅收窄。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0.63%,报24069.94点;科技指数跌0.67%,报5233.71点;国企指数跌0.88%,报8648.44点。方正证券认为,驱动本轮港股走强的因素并未出现反转,我国经济基本面韧性强,并且当前处于盈利下行周期尾声阶段,叠加一系列政策利好出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