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报预披露,悄然开始!
截至2025年4月12日,国内共有144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业绩大幅上升的公司预计有82家。
然而,对比因“低基数效应”而业绩大涨的中远海控、胜宏科技、北方稀土,“高基数又高增长”的中际旭创显然更吸引人眼球!
需求高增,业绩连爆
2025年第一季度,中际旭创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至17亿,同比增长38.71%至68.44%。
拉长时间线看,中际旭创2020年以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年高增。即使在2023年行业周期下行阶段,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也分别保持了11%、78%的较高增速,这与同期新易盛的“业绩双杀”形成鲜明对比。
2024年,公司更是实现营业收入238.61亿,同比增长122.63%;实现净利润51.71亿,同比增长137.9%。
也就是说,2020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中际旭创的业绩均保持较高速增长,业绩兼具弹性和韧性。
在优秀业绩的托举下,中际旭创的市场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16年打入全球光模块厂商TOP10以来,短短7年公司就相继战胜华为海思、菲尼萨(Finisar)、Coherent等公司,市占率登顶全球第一,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
俗话说“顺水行舟,一日千里”,中际旭创能做到如此优异的业绩和市占率少不了行业需求的助力。
中际旭创聚焦高端光模块主业,“400G光模块还未普及,800G光模块已量产,1.6T已经在路上”,足见其在高端光模块领域的竞争力。
光模块其实就是网络设备间传输数据的“快递员”,广泛应用于电信市场、固网接入市场和数通市场。
近年来,全球AI和云计算的进步激发了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迭代需求,数通市场成为光模块最大的增量市场。
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等国际云厂商纷纷提高与AI基础设施相关的资本开支预算,2025年预计四大巨头资本支出合计将达3000亿美元。
英伟达更是提出“一年一迭代”的产品规划,服务器迭代需求只增不减,作为服务器的关键零部件,高端光模块需求随之飙升。
Coherrent认为,未来五年内,800G及1.6T高端光模块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且需求将快速上升,而800G光模块正是中际旭创的“明星产品”,公司发展的确定性得以预见。
成本战响起,胜率几何?
从供求关系角度看,未来中际旭创的产品需求增长动能未减,那现在的关键就是原材料供给和产品销售问题。
中际旭创作为全球龙头,免不了要和国际社会打交道。
原材料供给上,国内“10G以下速率的光芯片,供应链已成熟;50G及以上速率的EML激光器,仍需进口”。中际旭创聚焦400G、800G高端光模块,进口光芯片占产品成本的比重高达70%。
叠加在销售端,公司有80%左右的营收来自境外,这就使得汇率及税率的波动成为公司业绩最大的不确定项。
中际旭创早就意识到这一点,面对当下进出口税率波动风险,公司早有布局!
2019年开始,中际旭创就在泰国布局产能,截至目前,泰国方面已经有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可生产400G、800G光模块,且产品质量也已得到海外大客户的认可,这预计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税率压力。
此外,中际旭创在新加坡、美国等地的子公司也开展了部分产品研发及销售业务,能在关键时刻解燃眉之急。
面对突发的进出口成本变动,中际旭创管理层表现出超绝的反应速度。
2025年4月6日,中际旭创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目前海外客户并没有调整订单需求,并且公司正在加急研究“技术豁免问题”。若“豁免”成功,中际旭创的进出口压力或将大幅降低。
充裕的现金流、充足的原材料储备是企业应对突发风险的重要屏障。从这一角度看,作为第一龙头的中际旭创显然更“抗造”!
2024年前三季度,中际旭创经营性现金流高达13亿,是“二把手”新易盛的4.6倍。同时,截止到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账上还有34亿的现金和72亿的存货,分别是新易盛的1.8倍、2.4倍,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若这场“战役”最后只剩一个赢家,中际旭创获胜的概率明显更大!
搞定产品,长期竞争力十足
目前来看,进出口成本变化对中际旭创的影响仍有可操作空间,接下来我们关注的就是,未来挡在公司成长路上的另一“绊脚石”——产品替代危机。
市场上广为流传的能取代光模块的产品有两个:高速铜缆、CPO共封装。
首先看,高速铜缆。
铜缆是在芯片间、服务器机柜内进行电信号传输的介质,对比光模块,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和功耗低。
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铜互联的传输距离一般在3-5米以内,仅限于使用在芯片与芯片之间、服务器机柜与机柜之间,无法取代光模块数千公里的传输场景。
中际旭创每年都拿出5亿到7亿资金用于研发LPO、硅光等新型光模块产品。
对比传统分立方案,硅光方案的成本、功耗更低;LPO方案通过线性直驱技术替换传统的DSP,同样做到了更为出色的功耗和成本控制,且能够覆盖高速铜缆的应用场景。
目前,中际旭创已推出了搭载自研硅光芯片的400G、800G和1.6T硅光模块。若未来进一步发展,这一产品替代趋势可能反过来,从“铜互联替代光互联”变为“光互联替代铜互联”。
其次看,CPO共封装。
2025年3月,英伟达在GTC大会上提出CPO(共封装光学)概念。从技术上讲,CPO就是把光模块和芯片不断靠近,最终把两者封装成一个整体,对比现有光模块,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功耗大幅降低。
市场认为,这样一来现有的光模块单品就会被CPO取代而消失。
实际上,CPO或许会有一定市场,但不是现在!
在如今400G、800G光模块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时代,采用硅光和LPO方案已经能将光模块的功耗降到一个较低的数值,市场并没有CPO替换的动力。
再者,从中际旭创大步扩张市场份额的动作来看,光模块是一个“规模为王”的行业,更追求产品“性价比”,而CPO的生产成本比光模块高数倍,成本原因也阻碍着CPO进一步落地!
结语
变局之下,才见真章!
突如其来的税率变化固然给中际旭创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规模、产品以及业绩优势给足了公司绝地反杀的底气。
巨轮即使偶尔触礁,充足的储备弹药也能让其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