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浙商银行(601916.SH)2024年财报数据折射出喜忧参半的局面。2024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76.5亿元,同比增长6.19%,归母净利润151.86亿元,同比增长0.92%,虽实现业绩“双增”,但将时间拉长来看,该行净利润增速跌至近四年最低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浙江上市银行的宁波银行以6.23%的净利润增速稳居“浙系最赚钱银行”,杭州银行更以18.08%的增速成为区域黑马。

在4月3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即将出任浙商银行行长的陈海强阐述了该行未来经营思想与战略——不一味追求规模、不垒大户、不关注挣快钱、追求长期价值,并屡次提及“智慧经营”。“智慧经营”是真实力还是缓兵之计暂未可知?显而易见的是,业绩放缓之下,资本对浙商银行发展投下不信任票,山东国信、横店集团等股东年内累计减持浙商银行股票超2亿股。
盈利能力承压
浙系“一哥”地位不稳
3月28日,浙商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76.50亿元,同比增长6.19%;实现净利润151.86亿元,同比增长0.92%。表面看,浙商银行业绩维持正增长,但对比2023年营收增速4.29%、净利润增速10.5%的表现,其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浙商银行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末,该行总资产达33255.39亿元,规模位居浙江一众商业银行之首。但从发展动能来看,浙商银行甚至不及两家浙系上市城商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2024年,宁波银行以271.27亿元净利润连续六年稳居浙江最赚钱银行,总资产突破3.1万亿元;杭州银行则以18.08%的净利润增速快速追赶。
拆解浙商银行营收构成可以发现,2024年,浙商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51.57亿元,较上年下降4.99%,净息差收窄至1.71%,较上年下降30个基点。在传统信贷业务上,浙商银行主要以对公业务为主,2024年,浙商银行公司贷款额占比达到67%。要知道,公司贷款收益率比个人贷款收益率要低,叠加贷款增速放缓,在息差下行的背景下,拖累了浙商银行营收增速。
对于净息差收窄的周期性挑战,浙商银行管理层在4月3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总结,净息差下行是行业共性和业务转型主动调整后的综合结果,2025年预计仍处于下行通道,但降幅将明显降低。

在此背景下,非息收入成为浙商银行营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浙商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较上年增加63.17亿元,同比增长39.05%。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增长较快,主要依赖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如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暴增1095.9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乏力(同比下滑10.97%),显示中间业务含金量不足。
一季度被罚近2000万元
罚单金额激增超去年全年
自2004年成立至今,浙商银行已走过了弱冠之年。但在近年来的激进展业之下,浙商银行资产质量面临不小压力,甚至频繁出现在爆雷企业的债权人名单中,从乐视控股、安信信托再到康美药业中,都有浙商银行的身影。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8%,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67%,较上年末下降3.93个百分点。而相比之下,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75%,杭州银行不良率为0.76%,资产“安全垫”更加扎实。同时,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54.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98亿元,关注贷款444.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4.05亿元。
2024年,浙商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合计处理296.29亿元。在业绩说明会上,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亦表示,这三年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化解历史上的不良资产。据悉,近三年,该行已化解近2000亿元不良。
在内控方面,仅2025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因多项违规被罚没近191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浙商银行被处罚单超30张,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000万元。换言之,仅2025年一季度,该行被罚金额已远超过2024年全年。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认为,浙商银行接连受到处罚,反映出其在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从列出的违规行为来看,这些问题涵盖了信贷业务、资产池管理、跨境贷款、存款与贷款操作、信用卡及票据业务等多个方面,显示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制度执行上的广泛缺陷。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可能损害客户的利益,还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影响银行自身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股东多轮减持
券商下调其盈利预测
业绩压力之下,股东信心动摇。2025年以来,浙商银行遭遇多轮股东减持,引发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担忧。
3月26日,浙商银行股东山东国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95亿股(占总股本0.71%),持股比例降至2.09%,距离“清仓式减持”仅一步之遥。
1月21日,横店集团宣布拟减持不超过1%的股份,拟减持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减持期间为2025年2月20日-5月19日。
高管团队亦出现减持动作。2024年,吴建伟、盛宏清等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超40万股,加剧了投资者对内部信心的疑虑。
浙商银行试图以高分红提振市场信心,2024年分红比例达30.12%,股息率超5%。然而,其市净率长期低于0.5倍,市值仅为宁波银行的50.8%,反映市场对其长期增长潜力的谨慎态度。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公司基本面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但考虑到行业经营压力较大,略微下调盈利预测并往前推一年,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6亿元、163亿元、173亿元(2025-2026年原预测值165亿元、179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3.0%、4.0%、6.7%。
在浙江本地金融市场竞争中,宁波银行凭借稳健经营和科技赋能已确立领先地位,杭州银行亦在零售与小微领域深度布局。浙商银行若不能摆脱历史包袱、重塑投资者信任,恐将进一步掉队。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