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阳
(4月3日,小米股价分时走势图)
4月3日,小米集团(1810.hk)港股上演戏剧性反转:早盘一度跌至43.550港元,创近两个月新低,但在午后突然直线拉升,最终收报45.900港元,单日涨幅达3.03%。
这一反弹终结了连续三日的暴跌,但与3月19日的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相比,仍下跌22.79%。
3日下午,各大网络平台上都有网友聚集发帖讨论,认为股价回调是“抄底”良机,高呼“加仓”。
股价回涨,当事人删博引发关注
小米su7高速事故后,股价像坐过山车一样狂跌。4月2日收盘时,股价跌到44.55港元,较事故前最高时的59.45港元暴跌近三成,三天时间公司市值蒸发超过1200亿港元。
4月2日晚,撞车事件在舆论场出现新的动向。此前在微博平台发布事故相关信息的@诗雨370491153已删除所有博文。该用户曾详细描述su7爆燃事故经过,并对事故责任认定结果提出质疑,其微博内容一度引发广泛关注。
目前,删除博文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负面舆论冲击,为小米股价企稳反弹提供了潜在契机。
部分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微博信息的删除,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前事件对市场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小米股价企稳提供了一定支撑。
尽管如此,事故的具体原因和最终责任认定仍有待官方调查结果。
“抄底”声浪涌现,节后仍存变数
在小米股价出现波动的同时,网络上“抄底”声音愈演愈烈。
部分网友认为,单一事故不应过度影响对小米汽车长期前景的判断。他们认为,股价回调可能是短期现象,反而带来逢低买入机会,并对小米品牌和产品表示信心。
“新产品初期出现问题难以完全避免,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妥善处理。小米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不应因个别事件而动摇长期信心。”有小米用户在社交平台表示。
但也有网友持谨慎态度,认为在更多信息披露前,盲目“抄底”存在风险。他们倾向于观望,等待事故调查结果和小米官方更明确的回应,再做投资决策。
清明假期期间,港股休市。这段“冷静期”对市场各方都至关重要。市场将关注小米官方是否会发布权威信息,以及投资者对事件的最终解读。小米汽车的未来发展,也将面临一次市场信心的检验。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