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外,石油化工大败局

2025年04月02日14:20:11 财经 9555

文 | 巨潮wave,作者 | wego研究院 谢泽锋

“工业克苏鲁”用超级产能重塑全球行业格局的故事,在乙烯等石油炼化领域再度上演。 

作为化工九大基础产品之一,乙烯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七成以上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来自乙烯装置。

因其在制造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上游龙头地位,业内通常用乙烯产能和装置规模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水平,乃至于衡量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进口之后,到2022年,我国已经反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凭借约6200万吨/年(2025年计划)的超级产能,以及在制造成本上的绝对优势,中国开始反超传统工业强国。

与中国乙烯企业不断扩展产能形成对比的是,诸如埃克森美孚、沙特基础工业、埃尼集团以及日本三井化学和丸红石化等国际企业,都已决定关闭或推迟建设其乙烯装置,以改善财务状况。

另外,芳烃序列中的pta,也是化工行业举足轻重的大宗有机原料,中国凭借72%的巨大产能优势,开始挤压海外同类企业的生存空间。

日本东丽、三菱化学已经决定退出pta生产,未来日本国内将不再有pta产线;韩国乐天化学则是被逼到考虑剥离所有海外公司;国际化工巨头英力士也宣布淘汰部分pta产线。

在中国企业饱和式生产的碾压下,全球化工产业正在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级“供给侧改革”。通过历史规律观察,炼化行业有望复制钢铁、电解铝等重工业上游产品的演变逻辑。

01 认怂

作为石化产业“大当家”,乙烯化合物决定了下游75%以上的石化产品。

近些年,众多的“大乙烯”项目建成之后,中国乙烯产能狂飙突进。据卓创资讯统计,国内乙烯产能已经从2019年的2853.5万吨增至2024年的5377.5万吨,5年激增2524万吨。自2022年起,中国反超美国,持续坐稳全球乙烯第一把交椅。

中国之外,石油化工大败局 - 天天要闻

当前我国在建乙烯产能2575万吨/年,其中将在2025年落地的就超过1000万吨/年。而且,现有的新增产能是在规划产能大打折扣的情况下完成的——过去5年房地产承压,国际经济环境阴晴不定,对新增产能的规划和落地还趋于保守。

虽然规模庞大,但我国乙烯及衍生物依然需要进口。乙烯原料虽然进口不多,但下游聚乙烯(pe)、乙二醇、苯乙烯仍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聚乙烯,我国在2024年净进口量就高达1303万吨,对外依存度还有33%。

随着下游光伏、显示科技的迭代,我国下游高端材料卡脖子现象仍然严重。高端聚烯烃、电工级聚丙烯、poe塑料等产品自给能力弱,有些甚至100%需要进口。

因此,加大上游供应和下游研发迫在眉睫。内需回暖叠加高端稀缺,国内的新产能有一定价格支撑,冲淡了对产能过剩的隐忧。但是中国产能已经对海外产生了挤压,部分跨国巨头开始被迫放弃乙烯这个重要阵地。

中国之外,石油化工大败局 - 天天要闻

如去年4月,埃克森美孚和沙特基础工业决定关闭各自位于法国和荷兰的乙烯工厂,涉及乙烯总产能近百万吨、丙烯产能超60万吨。其中,沙特基础工业的赫伦“烯烃3”裂解装置,将被永久关停。

另外,沙特基础工业的母公司沙特阿美,也在去年宣布正式取消原定于王国海湾沿岸拉斯海伊尔建设的新炼油厂与化工设施项目。同时,将此项目转移至另一地区朱拜勒的方案也不再考虑。

意大利石油巨头埃尼集团也开始断舍离,宣布旗下versalis将关闭位于该国布林迪西和普里奥罗的裂解装置,以及拉古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工厂。

今年3月18日,全球两大化工巨头利安德巴赛尔和科思创宣布,决定永久关闭荷兰马斯夫拉克特的环氧丙烷/苯乙烯生产单元。

制造业大国日本也有类似情况,三井化学把大阪乙烯裂解炉的关闭时间再延长2-3个月,丸红石化也推迟了52.5万吨/年的千叶裂解厂的重新启动。

有统计显示,最近几年欧洲合计关停了1100万吨的产能,相当于整个欧洲化工产能的十分之一。其核心原因在于,下游需求趋缓,成本高昂,导致欧洲乙烯竞争力低下。整个2024年,除9月外,欧洲乙烯生产商的利润率均为负值。

2024年,欧洲裂解项目开工率仅有60%~70%,大幅低于大西洋西岸墨西哥湾的87%。为走出亏损泥潭,欧洲化工巨头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平衡财务。

先有美国低成本乙烷裂解乙烯釜底抽薪,再有中国超级产能制霸全球,欧日企业只能认怂。

02 撤退

1982年,北京燕山石化以2000万美元的天价,从美国bp-amoco公司引进中国第一条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线,建成了3.6万吨/年的生产线。

经过引进吸收再创新,整整40年之后,我国的pta产能经历了多轮扩张,尤其是民营炼化巨头一体化“大跃进”。

到2024年,中国pta产能已经飙升到8511万吨,而全球也才11576万吨。也就是说,中国大陆产能占到了全世界的72%。

作为芳烃-聚酯产业链的中枢,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早期的下游产品“的确良”(聚酯纤维)推动了中国人的“穿衣革命”,如今则演化为“化生万物”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智能感应、光伏、新能源汽车、通信光缆等领域。

我国是pta生产与消费的双重第一大国。近五年,国内每年均新增近1000万吨pta产能。尤其是去年4月,全球单体产能最大pta项目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正式投产,其产能高达300万吨/年,直接加速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中国之外,石油化工大败局 - 天天要闻

我国pta的规模化生产已经碾压全球,在产单套装置普遍在100万吨以上,以200-250万吨为主力。相比之下,海外类似装置大多为100万吨以下的小体量。

而且,未来全球新增pta产能仍看中国,包括新凤鸣独山能源3期300万吨、盛虹-虹港石化250万吨、三房巷-海伦石化300万吨、福海创300万吨,共1150万吨将在今年投产。

预计到2028年,全球产能将从1.16亿吨提升到1.4亿吨,中国的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4%,“制霸全球”的态势更加明显。

中国的pta产出,足以供给本地制造业市场,欧日韩企业只能被迫退出赛道。

2023年开始,海外企业加速去pta产能。乐天化学计划出售其持有的巴基斯坦公司(lcpl)75.01%的股份并彻底退出;英力士关闭比利时的一套pta装置;

2024年,indorama公司关闭了荷兰的年产42.6万吨pet和70万吨的pta工厂,并永久关闭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年产60万吨的pta工厂。

三菱化学将子公司mcci80%的股份转让,目前其官网已经搜索不到pta模块;三井化学也关闭了生产高纯度pta的山口县工厂;今年初,东丽宣布将于2026年内停止日本国内的pta项目。

在日本市场,随着东丽退出,其国内pta产能已经彻底归零。

此前,我国px-pta-聚酯产业链面临结构失衡问题——中游pta极为庞大,产能占全球超七成,但上游px需要从韩日等国进口,产能占比(2024年)仅有52%。

中国之外,石油化工大败局 - 天天要闻

不过随着多个项目投产落地,我国px对外依存度已从45%下滑至不到20%。另外,还有裕龙石化、北方华锦、九江石化等多个大手笔项目将于两三年内落子。

届时,链条上游的布局更加成熟,中国的pta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将会更加明显,行业企业的利润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03 格局

一国石化产业的强盛与否,是由技术和原料双重禀赋决定的,而两者最终会体现为企业之间在成本层面的对垒。

化工兴于德国,但得益于富足的油气资源、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推动,美国成为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奠基之地。

1941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可制成优良的纤维,才使得此前就已发现的pta走出实验室。美国杜邦公司购买该专利后,于1953年开始规模化生产,这才开启了化纤工业的蓬勃发展之路。

乙烯也不例外。191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研究出了乙烷、丙烷裂解制乙烯的方法,查尔斯顿建立了第一个裂解乙烯化工厂。但在此后,日韩和欧洲借助技术的日臻成熟完成超越,中东也凭着丰富的低成本原油供应,逐步走上世界化工舞台。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劲需求驱动了石化产能快速提升。在大炼化的系统性规划下,恒力、荣盛、盛虹等民营巨头迅速崛起。如今都已成为全球烯烃、pta产能霸主。

中国之外,石油化工大败局 - 天天要闻

而且,针对“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我国煤制乙烯遥遥领先,为中国成为全球化工强国立下汗马功劳。2023年,我国煤制烯烃达1865万吨/年,较2019年增长17.9%。

今年2月14日,总投资高达484亿元的宝丰烯烃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创造了全球煤制烯烃的规模之最,并成为了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烯烃厂。

我国用煤制乙烯和美国以乙烷裂解制乙烯,都具有可观的成本优势——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美国在页岩气革命后,乙烷价格大幅走低,这两种路线均优于其他国家的石脑油路线。因此,中美两国在乙烯产业对其他国家造成强势挤压。

美国乙烷制乙烯路线成本虽更加低廉,但在前期扩张后,目前产能增长放缓,中国产能优势的规模效应正不断凸显。

中国之外,石油化工大败局 - 天天要闻

此外,规模优势带来成本边际递减,建设投资低廉,技术提升可以做到“吃干榨尽”,我国投建乙烯项目更具竞争力。

例如,恒力石化150万吨/年乙烯项目总投资209.8亿元,建设投资198.6亿元,下游配套多达12套装置;福建能化与sabic、中国石化与英力士合作的乙烯项目投资额也相对较低。

pta层面,欧洲老旧装置每吨加工成本高达550元,我国头部企业通过余热发电和醋酸循环等技术,将每吨pta能耗降至358元,极限情况下能到300元甚至更低,海外老旧装置难以跟上,最终只能退出市场。 

这些优势的助力下,仅用20年时间,我国便问鼎全球pta第一大国,并在全球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pta市场格局。

类似的事情,还将出现在石油化工的其他细分领域中。

04 写在最后

重工业的竞争是残酷的,突出表现在周期波动的过程中带来的产能集中、头部狂赚而大多数企业只能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例如,在经历前期惨痛的大洗牌后,近年国内电解铝产业出现了强势复苏。港股中国宏桥2024年利润几乎翻倍,盈利和股价都连续创出了历史新高。

眼下,以中国为主轴的化工领域“供给侧改革”,正在全球上演。中国企业在产能、成本、技术、消费市场支撑等多方面全面强势,海外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

可以预见的是,在一轮残酷的洗牌后,乙烯、pta等产业也将复制电解铝的走势,迎来自己的盈利周期。而那个时候,欧美日韩企业将会更多失去中国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小米股价止跌回涨!当事人删博引猜测,网友扎堆称“抄底良机” - 天天要闻

小米股价止跌回涨!当事人删博引猜测,网友扎堆称“抄底良机”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阳 (4月3日,小米股价分时走势图)4月3日,小米集团(1810.HK)港股上演戏剧性反转:早盘一度跌至43.550港元,创近两个月新低,但在午后突然直线拉升,最终收报45.900港元,单日涨幅达3.03%。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这一反弹终结了连
博通股份,靠学校续命? - 天天要闻

博通股份,靠学校续命?

每经记者:张文瑜 每经编辑:贺娟娟一年一度的陕股“年报季”拉开序幕。在资本市场沉浮二十载的“跨界老手”——博通股份(600455.SH),以一份“喜忧参半”的年报引发关注。年初“跨界”并购环保企业宣告折戟,2024年高等教育业务营收占比攀升至99.91%,民办高校成为唯一支柱,缺乏新的增长点;其净利润同比增长15.7%,但...
欧菲光年报“增收不增利”,高管收入却持续高增 - 天天要闻

欧菲光年报“增收不增利”,高管收入却持续高增

记者 邹永勤 2024年4月2日,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456.SZ,下称“欧菲光”)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欧菲光实现营业收入204.37亿元,同比增长21.19%;归母净利润为5838.18万元,同比下降24.0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72.11万元,连续第五年亏损。高管薪酬暴增旗下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三大业务体系的欧菲光.
【焦点复盘】创业板指放量跌近2%,统一大市场概念逆势爆发,涨价概念人气股8日涨近1.9倍 - 天天要闻

【焦点复盘】创业板指放量跌近2%,统一大市场概念逆势爆发,涨价概念人气股8日涨近1.9倍

财联社4月3日讯,今日53股涨停,15股炸板,封板率为78%,中旗新材、哈三联3连板,江苏新能9天5板,兰石重装8天4板,立新能源4天3板,西部黄金5天3板,金河生物6天3板,北交所永顺生物、华光源海30CM首板。市场全天震荡走低,创业板指领跌,消费电子、高外销占比概念股集体重挫,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多只个股跌停。沪深两市...
追觅科技新品发布会:多项首创技术引领智能清洁行业变革 - 天天要闻

追觅科技新品发布会:多项首创技术引领智能清洁行业变革

3 月 19 日,追觅科技在上海举办的 “生而无界” 全球新品生态发布会成为智能清洁领域的焦点。此次发布会上,追觅科技推出多款扫地机器人新品,并带来洗地机领域的尖端旗舰 T50 Ultra,多项行业首创技术惊艳亮相,为全球家庭带来全新清洁体验,同时也重塑了智能
ETF投资周报 | 大盘周线三连跌,三类产品成避风港 - 天天要闻

ETF投资周报 | 大盘周线三连跌,三类产品成避风港

每经记者:曾子建 每经编辑:赵云本周A股市场震荡调整,主要股指连续三周下跌。周五,沪指报收于3342.01点,周跌幅0.28%。板块方面,受利空消息冲击,主要热点全线降温,但医药板块迎来连续反弹,另外黄金、电力两大板块表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ETF方面,布局医药、电力、黄金类ETF逆势走高,成为场内资金主要避风港。涨幅榜...
招商银行将于 4 月 9 日起停止“ATM 扫码存款”服务 - 天天要闻

招商银行将于 4 月 9 日起停止“ATM 扫码存款”服务

IT之家 4 月 3 日消息,招商银行昨日于其官网发表重要公告,将于 4 月 9 日起停止 ATM 扫码存取款服务。公告全文:为给您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我行将于 2025 年 4 月 9 日起停止 ATM 扫码存款服务。后续,您可持我行银行卡,通过我行 ATM 或前往我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因本次业务调整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