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接受光伏行业增长放缓的现实,坚定靠技术创新破局

2024年12月31日03:12:15 财经 1269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临近年末时十分忙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他已经排好了去往云南昆明的行程,拜会当地的合作伙伴。

谈及对今年工作的整体评价,他觉得不太满意。“就像你说的,我觉得2024年可以用‘复杂’这一词来概括产业的动荡。”李振国认可了记者的形容。

一方面,过去一年,国内光伏产业经历了深度的周期性调整,众多挑战蜂拥而至;另一方面,作为行业龙头的隆基绿能,在这一年饱受各种争议,甚至负面舆情的冲击,李振国必须带领团队迎难而上。

事实上,在本轮产业风暴来临前夕,李振国就已经在公开场合预警吹哨。

早在2023年5月的那场年度SNEC光伏展会期间,李振国便向媒体表示,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供需错配的问题,未来两到三年内,不少光伏行业制造商可能被迫离场。这一预判,一度让他承受了一定的舆论压力——彼时,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虽然开始出现跌势,但不少环节仍然保持着尚可的利润水平,行业真会如他所言那般“惨烈”?

可现实也超出了李振国的预期:“我完全没想到光伏产品价格如今会在成本线以下运行。”

不仅李振国没想到,整个国内光伏行业都没想到。当主链制造环节出现大面积亏损后,光伏从业者们才不得不接受现实:如过去两年那般高增长、高红利的日子,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专访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接受光伏行业增长放缓的现实,坚定靠技术创新破局 - 天天要闻

李振国。资料图

隆基绿能的二次革命

2016年,业内激辩多年的“单多晶之争”,迎来了转折点——单晶产品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20%。此后三年,单晶技术正式完成对多晶的反超,直至2021年多晶技术产品几乎从市场消失。

这场技术革命由隆基绿能主导,其直接效果是加速了光伏产业的降本进程。

“我觉得从技术变革来讲,隆基绿能这次选择BC技术(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技术),不亚于上一轮的单晶。”李振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一次的技术难度更高于那个阶段。”

实际上,如果评选出隆基绿能2024年的年度热词,“BC技术”绝对会是候选。

2024年,是光伏N型电池技术大规模量产应用,并取代P型技术成为市场主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光伏一体化龙头企业大多设定了超八成的N型产品出货目标占比,并且全市场的N型TOPCon产能占比更是接近70%。TOPCon产能布局稍显迟缓的隆基绿能,最终选择了另一条新型电池技术路线——在2023年9月的业绩说明会上,该公司管理层正式宣布押注BC技术。

尽管BC技术相较于TOPCon存在更高的理论量产效率,被视作最接近单结晶硅电池极限转换效率的电池技术,但该技术工序更加复杂、各环节工艺难度较高,这使得隆基绿能的选择被一些人解读为错失TOPCon红利的“挽尊之举”。

“我们在进行技术路线上的判断时,一是会立足于第一性原则,二是立足于未来发展空间。”李振国回应,专注BC技术是隆基绿能在考量前述两个条件后得出的最终结论,“当我们把别人认为难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我的竞争力就形成了。”

李振国很朴实,这位不断带领团队打破光伏效率世界纪录的企业家,每每说到技术话题时,并不会夸夸其谈。而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对话中,他对于BC技术不吝溢美之词。

在李振国眼中,对于BC技术的投入,已然成为隆基绿能的第二次革命。“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已经对BC技术的关键点进行了攻克,所以你会看到今年我们开始推广BC的二代产品。当然,这之后还有一些环节需要继续攻关,但我相信这些问题解决后,BC的竞争力就太强了。”

自从隆基绿能开始大规模投入BC技术,公司管理层在公开交流场合都不可避免地被问及:该技术产品规划出货情况、降本空间以及在该技术的驱动下,隆基绿能何时走出困境?

李振国给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所认为的答案:从产能贡献上看,到2025年底,BC二代组件产能预计达到50GW,明年计划出货二代组件20GW至30GW;BC技术还有很大降本空间,目前技术商业化进展是超出预期的。

“我个人认为,2025年将是我们BC产品大规模出货的准备之年、积蓄之年。”李振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隆基绿能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专访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接受光伏行业增长放缓的现实,坚定靠技术创新破局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新华社

竞争背后的深层思考

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陷入了恶性竞争泥潭: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主要制造环节“失血”,海外贸易摩擦加剧。

在李振国看来,这一轮的产业动荡程度已经超过了前几次周期。“我们的本能反应都是,当行业调整来临前,我们只要跑得更快,就能把别人甩在身后。但在这一轮周期中,我们发现跑得越快,‘流血’越多,主要制造环节低于成本运行,所以大家现在都冷静下来了。”

光伏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过去两年产能大规模扩张,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在资本市场A股光伏公司成为融资大户。根据业内数据统计,2022年,近60家光伏上市公司抛出了1800亿元的融资计划。而在2022年和2023年两年里,A股光伏上市公司已经实施增发的公司数量分别为17家、14家,分别募资413.65亿元、319.11亿元。

融资端的降温,是今年光伏产业竞争激烈状态下业内开始调整扩产节奏的重要信号。与此同时,自2024年10月掀起的一场“自律运动”,亦在推动国内光伏市场重回理性竞争之路。

“前几次行业的调整几乎都是通过价格下行、市场迅速放量得以扭转,但这一轮周期下,如果不在供给端采取措施,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李振国谈道,本轮周期调整的不确定性还在于存在众多利益相关方。例如,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在利益相关方的“保护”下,短时间内也很难退出市场。

“我觉得在自律的共识下,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正轨。”李振国也提及了导致本轮产能快速扩张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初我们对技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得十分严格,光伏产能扩张的速度也不会这么快。”

“真正的研发和专利保护,是需要授权。过去业内习惯使然,上下游本身也没有形成强烈的保护意识,从而促成了在过去两年内产能遍地开花的现状。”李振国进一步分析,“而前几年市场发展的速度快于产能扩张的速度,即便一些专利被人侵权使用,但市场上产品供小于求,大家就不会在意。”

不可否认的是,激烈竞争的出现倒是给过热的光伏产业泼下了冷静之水。龙头企业在宣布主动减产、降低开工率之时,亦在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认为国家还会加大对知识产权、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当然企业也要主动去构建技术专利护城河,这是长远之计。”李振国强调。

“今年我们还在坚韧前行。”技术出身的李振国相信,技术革新依旧是破除当前光伏行业困境的重要手段。“市场发展的速度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快了。我们没有办法预知政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能把握在手里的一定是创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或是股神最后一次 - 天天要闻

或是股神最后一次

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召开,巴菲特在会上宣布,年底交棒给接班人,所以,虽然巴菲特没说,但很可能这是巴菲特主持的最后一次参加股东大会,未来巴菲特不再是决策者,那么是否参与股东大会完全看巴菲特自己的意愿....
金价,大幅下跌! - 天天要闻

金价,大幅下跌!

“五一”假期期间,记者对黄金消费市场进行走访发现,随着国际金价高位回落,叠加节日促销,品牌首饰金报价普遍跌破千元/克大关,部分品牌首饰金报价重回“8字头”。资料图,图源:新华社金价回调Wind数据显示,近期,国际金价整体回落,COMEX黄金期货5月2日收报3247.4美元/盎司,相比4月22日高点的3509.9美元/盎司,下降7...
国际金价回落,有品牌金饰报价重返“8字头”,金价后市走势如何? - 天天要闻

国际金价回落,有品牌金饰报价重返“8字头”,金价后市走势如何?

每经编辑:毕陆名Wind数据显示,近期,国际金价整体回落,COMEX黄金期货5月2日收报3247.4美元/盎司,相比4月22日高点的3509.9美元/盎司,下降7.48%。受金价回落影响,品牌首饰金报价普遍跌破千元/克大关。其中,老庙黄金报价987元/克,六福珠宝、老凤祥、周六福、周大福报价998元/克。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五一”假期,各大...
美财长称美印可能达成协议 - 天天要闻

美财长称美印可能达成协议

4月29日,美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专访时,称有许多国家在和美国进行谈判,而他认为印度会是首批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之一。 这并非完全没可能,但关键在于印度是一个金砖....
广交会观察:从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气象 - 天天要闻

广交会观察:从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气象

中新社广州5月4日电 (记者 程景伟)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持续展现中国企业出海新气象。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曾是“贴牌代工”的符号。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中国制造业一路迅猛发展,并逐步建立起自主品牌,在复杂多变的全球
特朗普关税大棒之下,转口贸易有用吗?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关税大棒之下,转口贸易有用吗?

刘远举: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从他的社交媒体到各国现实,隔着无数出于利益的阻碍。想把这些产业链从中国带到美国,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文 |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刘远举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仅13小时后,他又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突然宣布,对超过75个国家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暂缓措施,同时将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104%提升至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