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降息了?

2024年12月09日07:33:03 财经 1208


又快降息了? - 天天要闻

最近发生三件事,让我再次感觉到我们又快降息了,而且这次降息的幅度还不会很小。



1


第一件事是央行率先亮明明年的货币政策,其核心主打一个“宽松”和“支持性”的立场。


该主张似乎听起来也没什么,毕竟这两年每次发声几乎都是这些措辞。可是,这一次表态却有支撑,其中对利率专门提到要:


“积极推动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丰富货币政策工具。”


结合现状,翻译成大白话就是,2025年央行要把利率可劲往下压一压。


现在关于降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不是汇率,是传导不畅。


具体表现就是,央行把借给银行钱的利息(政策利率)往下降1%,银行再给企业和个人放贷款的时候会打个折扣,降息幅度会低于1%。


为何会这样呢?


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中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对银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央行看来银行揽储的“规模情结”限制了利率往下压的动力。


我们都知道,存款是银行的成本,贷款是银行的收益。在央行看来,你银行光想着揽储,并给出高于市场的存款利率,这导致你成本很高,为了保住利润,你银行就会失去将贷款利率往下压的冲动。


对此,10月和11月央行一直在处理银行高息揽储的问题,而处理的对象就是银行的大客户——有大额存款的非金融机构。


于是乎,我们看到11月29号大晚上央行官网发布了《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倡议》,券商、保险、基金同业存款利率再也不能远高于市场的存款利率了。


央行之所以这么做,其核心要义就是要用“物理手段”消除银行存款利率不能市场化同步下降从而影响利率传导不畅的问题。


央行推动银行存款利率下降,无疑会给下次降息腾挪不少空间,再加上这次央行支持经济的强烈态度,没有理由不相信下次降息会比平时多一些。



2


第二件事是市场的反应,主要表现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2。


不少人看到国债收益率跌破2%,满脑子想的都是市场对未来缺乏信心,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也是市场在自发降息。


降息可不是央行和商业银行的专属,市场普遍愿意把手里的钱以更低的利息借出去也是降息。


有时候,后者比前者还要提前,对经济还要敏感。如果我们发现市场借贷利息(比如货币市场和国债市场利率)较长时间往下跌,往往隐喻着官方降息也就不远了。


现在市场愿意以低于2%的利息借给国家10年,而银行给信用最好的客户贷款5年(5年期LPR)却要利息3.6%(实际上已经破3,只不过还是远远低于2%),这本身就说明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存在着巨大的调整空间,名义上至少还有1.6%。


这也是我在文章和直播中多次说,我们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宽松的还不够的原因——没有匹配市场所需。


如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2继续往下滑落,除了暗指我们经济的无风险收益在下降外,更是明指银行系统也必须要大幅降降息才能更好的给企业和居民债务减负,从而满足央行“降低企业和居民借贷成本”的目标。


否则,越拖,经济压力越大,付出的降息成本只会越高,也越会成为人们豪赌利率下行炒国债的帮手。


上周五,证券日报头版评论时隔几个月再次发出提醒:金融机构扎堆“抢券”不可取。看架势如果国债继续走牛市,央行新一轮的干预又快来了。

对此,我还是之前的观点:


国债牛市在干预中前行,想锁定长期收益的,现在进场也不是问题;想短期玩玩的,请提前避开官方警告,待调整以后买。



3



第三件事是新华社连发五篇关于经济的评论,其中有两篇涉及经济增速和财政政策的。


涉及经济增速,评论里有两句话非常有意思:


一句说,经济增长“略微偏向”5%左右的目标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句说,“如果我们不摆脱‘速度崇拜’的思维模式,沉迷于建设更多项目,即使我们能够暂时提高增长速度,我们也将透支未来。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增长得更快——而是我们是否应该增长的问题。”


很明显,这就是高层预期管理的一种方式,它既提前给今年的GDP数据出炉打个预防针,又暗示了不会继续依靠财政搞基建来暂时让经济数据好看的可能。


同时,为了安抚市场,又在关于具体阐述财政政策的评论文章中说,财政赤字空间很大——很明显暗示,我们有保证经济稳定的能力。


那么,这个降息有什么关系呢?


有,并且关系非常大。


这两年我们保持经济平稳的两大手段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从半官方对经济的评论来看,我们很难有超预期的财政政策来迅速扭转经济,这也许是想留足空间以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也许是想继续在推进地方去杠杆中依靠市场的力量慢慢恢复。


但不管什么原因,货币和财政就像拉(刺激)经济的两匹马,一匹使劲少另一匹就必须多使劲,否则经济就很难平稳。


从最近各方多种表态看,我有种强烈的感觉:财政政策的力度并不会如市场预想的那么大。


若果真如此,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降息,就不得不往前顶一顶了。


总之,以上三件事都能推导出我们距离下次降息又近了一步,而且由于央行最近又腾挪出了利率空间、财政又很难有超预期的刺激力度,再加上最近美国率先针对我们推出AI版的“曼哈顿计划”……这无疑会让我们下次降息的空间进一步放大。


且看周三会议会如何定调吧。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城市24小时 | “龙头”半年报出炉,“第一省会”继续承压 - 天天要闻

城市24小时 | “龙头”半年报出炉,“第一省会”继续承压

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车之城”报告发布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城市进化论联合火石创造发布《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2025)》,这是继2024年全国第一份城市低空经济报告发布,对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和评价体系进行迭代优化后,对全国近300座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的综合评价,识别图中二维码,立即获取报告。#关注广...
转债投资须知:入门三件事,赚钱有希望 - 天天要闻

转债投资须知:入门三件事,赚钱有希望

转债,可以转换成股票的企业债券,具有债券的还本付息的安全性,同时具有股票的看涨期权的高收益性。其价格形成机制简单又复杂,核心源于正股。以下几点是必须要时刻牢记的事项:首先,剩余年限是必须关注的愚公认为这是转债投资的第一项能力。凡是不关注剩余
国泰海通|宏观:“破局”通胀:反内卷与扩内需 - 天天要闻

国泰海通|宏观:“破局”通胀:反内卷与扩内需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导读:今年以来,“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持续支撑耐用消费品价格,带动核心CPI同比小幅修复,而其中服务价格方面仍有待提振,指向了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进展有限,需要后续稳增长政策接续。6月CPI同比转正。食品价格拖累减弱;国际油价上涨输入带动能源价格;核心CPI环比持平...
一批央企国企民企和外资项目落地!副中心这个新增量领跑全市 - 天天要闻

一批央企国企民企和外资项目落地!副中心这个新增量领跑全市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了解到:据区投促中心消息,上半年全区新增重点在谈项目400个,“两区”外资项目新增量领跑全市。副中心下半年将启动央企二三级公司、市属国企等重点目标企业项目库建设,设立国际招商联络机构。新增重点在谈项目400个今年区投促中心全面发力...
炸裂!预增28倍 - 天天要闻

炸裂!预增28倍

【导读】先达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443.43%到2834.73%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7月9日盘后,数十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截至记者发稿,净利润预增幅度超100%的有13家,预减的有9家。其中,先达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443.43%~...
前5个月我国轻工业运行态势向好 - 天天要闻

前5个月我国轻工业运行态势向好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7月9日介绍,今年前5个月,我国轻工业运行态势向好。其中,轻工主要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利润同比增长2.8%。7月9日,以“聚焦向‘新’力 领航新消费”为主题的轻
超1500亿估值,存储龙头长鑫科技IPO,多重挑战待解 - 天天要闻

超1500亿估值,存储龙头长鑫科技IPO,多重挑战待解

市场估值已超千亿元的芯片制造企业,正式开启其IPO上市之路。7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的《关于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鑫集团”)的上市辅导申请已获受理。有接近长鑫集团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在2024年3月完成一轮关键融...
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开展“保险五进入”活动 - 天天要闻

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开展“保险五进入”活动

7月8日,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7·8保险公众宣传日”五进入活动在黄泥磅皇冠东和小区活力开启。此次活动以消费者教育宣传为核心,特别聚焦养老金融服务,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保险知识送到居民身边,让保险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供图 活动现场,精心搭建的折页专区成为知识传播的“小课堂”。平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