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出品】
一年一度,春天的盛会再次开启。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图片来源:新华社
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作为备受瞩目的全年增长目标,5%左右的预期意味着,在2024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中国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能够为保障民生就业、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重要基础,能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利的环境。
作为东部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经济大省的“龙头”青岛无疑要提速发展为实现全国目标贡献力量。而梳理政府工作报告也不难发现,青岛确实在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扩大内需、民营经济、高水平开放等多个方面具备稳固的基础和优势,理应更加积极地融入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战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
全国两会的召开进一步明晰了城市的发展思路,青岛正积极运笔着墨,以实干作答,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01
首要任务中的青岛担当
步入2024,政府工作报告将“首要任务”落在了产业发展上。
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的首位,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在青岛,产业发展同样处于优先位置,日益坚实的实体根基为城市完成这项“首要任务”塑强优势。
2023年,青岛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等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6%,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一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拔地而起,为向前发展积累产业厚度。
来到今年,2024年青岛市重点项目、2024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接续发布,195个项目集中开工,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样为青岛紧抓发展机遇提供硬实支撑。
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产业的“新”需要科创的赋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而青岛在发展过程中也抓住了“新”的关键。
青岛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并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1264”的工作体系,为“科创+产业”划定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在未来,青岛将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重大创新平台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突破、海洋科技创新筑峰以及开放创新生态优化共“六大行动”,力争全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7%左右。
更活跃的科创为产业带来更强劲的推动力,服务大局、聚力发展,青岛展现担当。
02
围着项目转,千方百计扩内需
无论是回顾去年工作,还是部署今年的重点任务,“外部因素”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被提及。风险与机遇并存之下,找准扩大内需的关键点是盘活超大规模市场的充分必要前提。
着力扩大内需,青岛始终在统筹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
要激发消费,需顺应消费升级、下沉、融合等趋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作为北方消费第二城,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23年突破了60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尤为突出的亮点——零售额实现107亿元,同比增长40.2%。这样的大宗消费表现,注定了其今年仍是青岛提振消费的关键引擎。
另据《青岛市培育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要创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标志性新型消费应用场景30个,培育本土新型消费领先企业30家……以市、区相关重点项目为牵引,青岛将打造一批数字街区、消费体验中心、创意时尚中心,积极发挥促消费、扩内需的骨干城市作用。
消费和投资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具有紧密互动关系的。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所在,投资则是实现这个最终目的的重要手段。进入龙年以来,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青岛频频更新大项目落地、投建清单。
1月末,公布2024年总投资1.43万亿的588个市年重点项目;2月末,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19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放缓趋势的大前提下,195个项目中有一半以上是先进制造业项目,且多分布于近年来青岛布局的产业新领域新赛道。
紧接着3月初,青岛发布2024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其中仅有91个项目与市重点项目重合。储备之充分、扎实,不仅佐证城市持续优化的投资环境,同时也将继续高效调动多元主体投资的积极性,呼应消费所需,形成良性循环。
03
改革开放,城市“向上”
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现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继续打开开放大门,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青岛责无旁贷。改革开放对于青岛而言,既是需要履行好的发展任务,也是向上攀登的机遇所在。
在山东省召开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之后,青岛也进一步召开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传递出优化营商环境,向外招商引资的积极信号。
对外开放本身就是青岛的鲜明特征,国家战略与区位优势叠加,营商环境加持,益海嘉里、欧力士等跨国企业“追投”青岛,去年一年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1个。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青岛市实有外资企业13840户,实有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703.01亿美元,已经拥有了承接优质外资项目的发展经验和发展土壤。
将优势化为增量,围绕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招商引资,青岛研究制定《2024年青岛市招商引资行动计划》,未来将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引入一批优质项目,也将发挥“链长制”作用,以产业链为单位积极“走出去”延链补链。上合示范区、自贸片区加速起势,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国际盛会搭建广阔平台,中欧班列、海上航线链接起89个国际友城,描绘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图景。
另一方面,青岛正加快制度型创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聚力优服务提效能强保障,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日益提升的营商环境从内部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发展底气,带动城市完成自我突破。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全国两会定下发展目标,青岛已然做好准备,以实际行动聚力作答。
本期责编美编 :刘启悦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业务合作,可以联系:
涛君期待与各界精英携手共进~